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谷崎潤一郎及其祕密

 


可以說,生活在慢節奏的人,與親友往來和情書多半依靠紙本信件傳遞,那種需要常規等待數日的回覆,成了一種躍動的期待,進入凡事講究快捷高效的現代人,電子郵件和通訊軟體等手段取代了上述懷舊模式。坦白說,現在,我雖然採用後者方式與外界聯絡,其實我的懷舊情緒尚未完全退去,所以,我收到紙本書信或親筆手稿時,心情多少要澎湃起來的。

 


這次,我的訪書之旅遇到了兩本有趣的書:渡辺たをり《祖父 谷崎潤一郎》(中公文庫,2003)《谷崎潤一郎=渡辺千萬子 往復書簡》(中公文庫,2006)。渡辺たをり稱谷崎潤一郎為祖父,其實並沒有血緣關係,渡辺千萬子則是渡辺たをり的母親。前者以《雪後庵夜話》和與谷崎之間的生活互動為基礎,來勾勒作家谷崎更真實的面貌;而往復書簡的公開則是還原谷崎的內在心聲,儘管其中部分難脫體面話和形式化。但不管這麼說,正因為這些手寫信件尚存,才有現今文庫本的產生。就此而言,或許我們要感謝時代的不發達,追想那由文字打磨的年代。當然,有了這兩部公開的祕密之書,對於探究谷崎潤一郎的情感生活是有所助益的。(20231130日)

標籤: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哲學家的家書 

一個文學系出身的朋友說,他喜歡閱讀哲學經典,可惜哲學理論與境界太深奧了,他已經很努力拚讀了,就是無法讀透它的奧祕,尤其近現代西方哲學的論述(中文譯本),讀來令人眼花撩亂。對於這樣的困惑,我通常建議朋友,不要浪費時間啃這些無意義的老骨頭了。比起解讀那些毫無政治現實感的「哲學濃霧」,不如研究歷史來得有用。所以,朋友啊人生苦短,快快斷捨離吧,捨棄文學探索不如哲學研究這種自卑感。

 


從實用主義的立場來看,我不認同現今有些哲學家喜歡發明炫奇的專有名詞,透過多重修辭與包裝的哲學概念,以突顯自身哲學高深偉大的做法。因為熟知內情的人知道,只要你掌握製造理論要領與技術,要生產多少理論就有多少理論。與其這樣,不如讀哲學家的傳記,讀他們的家書也不錯。畢竟,這些文本較能反映哲學家的思想及其真實生活,與高來高去○○研究不同,借用現今的說法,這才是最接地氣的東西。或許,我平常就這樣思惟,所以,這次哲學家和辻哲郎致妻書信集《妻 和辻照への手紙》上下(講談社學術文庫,1977,就如此順其自然出現在我的面前。我作為從書信集解讀哲學家感情生活的讀者,在熟讀之後,有責任把樸實可信的細節次第呈現出來。(20231129日)

標籤: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山田風太郎《戰中派不戰日記》

 

作家山田誠也(風太郎 1922-2001)的生涯真不平坦,幸虧他自己足夠勤奮堅定,全力投入專職寫作這個事業,否則哪有那麼多豐富的作品來。直白的說,我很早就想讀讀山田風太郎的作品,特別是其《戰中派不戰日記》,應該熟讀一下,以深入了解昭和201945)年,整個時代變動中呈現何種氛圍。我的念力特強,總覺得此次東京之行,定然可以找到這本書的。果不其然,我在古舊書店裡掃視書背很快就發現了它的存在。 

取下《戰中派不戰日記》後,我先讀了作者的後記。因為這是作者的內在心聲,他為何寫作此書(日記結集)的動機與目的(他從故鄉兵庫縣來到東京時戰局方興未艾,他原本應徵召入伍因肺部浸潤免除兵疫(三島由紀夫的情況亦是這樣),全在這兩頁篇幅裡和盤托出。這部戰時日記所表現的面向很廣泛,不流於個人自戀與生活磨難。更具體的說,由於美軍轟炸東京的遠程戰略,置身在東京戰場的他,已不再是客觀的旁觀者,頓時成為不可躲開命運(戰火)擺弄的人。據他表示,每次他想到其小學男同學34人之中,就有14人戰死的事實,他撰作日記的時候,就會感到無盡的虛無與蒼涼。

 


如我受到這樣的閱讀衝動後,總要提一下好書長命的事情。按現代人不讀書不買書的流行說法,對於二戰史或日本現代史冷感的人,大致不會把《戰中派不戰日記》納入視野的。不過,該書版權頁卻顛覆了上述的論調。我手頭這部《戰中派不戰日記》新裝版(講談社文庫,2017年),內文加上橋本治解說和作者後記,共計697頁(980日圓),已來到第8刷,總印量至少有6-8萬本吧。其實,這樣的刷數早就創造出數千萬日圓的銷售業績了。你認為乏人問津的冷門書籍,卻是出版社的長銷書與大黑柱,試你確定知道潛在讀者的品味?就此而言,出版可讀性高有史料價值的好書,依然是一門積德有餘的好生意。(20231128日)

標籤: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寫書出版是一門好生意 

 

每次巡逛家裡的書架,看到羅伯特.達恩頓的系列著作,我就會想起一個作家朋友,因為我們都有過出版自身系列作品的計畫,並堅定認為寫書出版是一門好生意。詭異的是,現在,不讀書不買書的說法甚囂塵上,但我不同意這種蔓延的悲觀主義,如果真如上述情況,出版社何不提早關門大吉?無利可圖的生意何必苦撐?

 


我逆風而行的信心,源自於閱讀羅伯特.達恩頓的系列作品,在他考證翔實的挖掘下,流暢優美的文字風格(這點要感謝傑出的中文譯者),很快就神奇地領著讀者進入他的文本世界。據達恩頓自述,《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北京三聯書店,2005)一書,是他研讀法國的材料----警方檔案、巴士底獄資料,書商行會資料做補充,以及它們對18世紀的歐洲發揮影響力寫就的研究成果(1979年);第二部就是《法國舊制度時期的地下文學》(社科文獻,2021年)。在我看來,認同寫書出版是一門好生意的人,不妨找來二書熟讀,它有激勵自我的作用。(20231127日)

標籤: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電影與小說 

 

大約四五個月前,我偶爾在網飛觀看韓國電影或連續劇,每次看完都有新的感觸,這種感觸通常又自動與各自國家的社會現況相連結,即使有些場面因於宣傳效果的需要被誇大,仍然不損及它詰問暗黑政治體制的道德勇氣,就此而言,商業電影願意來負載這個重任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心想,寫作現實主義的小說(實際花費成本),應否比電影擔負揭發更多的社會意義?

 


順著這個思緒的呼求,我向明目書社訂購了奉俊昊的作品集:《寄生蟲 原創劇本》《寄生蟲 電影分鏡》(海峽文藝出版社,2021年),以及李東振的《奉俊昊的全部瞬間:從《寄生蟲》到《綁架門口狗》》,希望通讀這三部作品之後,得到更多不同的靈感。之前,我看過幾部宮崎駿的動漫分鏡電影,覺得這簡約的半成品很有趣,使我更了解動漫製作過程的門道。有這樣的經驗,我閱讀奉俊昊的電影劇本電影分鏡,似乎自然而然有了親切的既視感。我甚至認為,作家創作小說之前,若能完整擬定如電影分鏡圖,其完成的作品應該很精采的,至少不會淪為毫無意義的喧囂。(20231126日)

標籤:

 目送的深意 

 

或許,基於活在當下的責任感,近來,師友三國大介的贈書數量及其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對於這樣的善意,我甚為高興不能喊累,努力閱讀才是最好的回報。前些日子,我選讀松浦光修《神々の日本史:歴史から消された英雄たち》(経営科学出版,20235月)一書,該書收錄了12篇文章,旨在將其敬慕的12位作家視為「被歷史抹煞的英雄」,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都是他筆下的文化英雄

 


在第11章〈死友への誓い----終戦前後の川端康成〉中,有一段歷史記述,頗具震撼力:19454月,川端康成被徵召至海軍報導班,那時候他45歲,已是出版《感情裝飾》、《伊豆的舞孃》、《雪國》享譽文壇的作家。當時,海軍交付給他的任務是,不是「撰文」,而是「觀看」,也就是說,(海軍說)「現在,情況緊急不必撰文,為了將來之需,總之,你先觀看就是……」。他被派往鹿兒島的鹿屋機場,目的就是要他觀看「特攻隊員」駕駛飛機升空出擊的英勇表現。

 


然而,當時日本已呈現敗戰的徵兆,失去海上鑑隊,飛機數量不足,連日來機場又遭受美軍轟炸,幾乎毫不還擊的能力。直白的說,戰況比想像還要惡劣。根據川端的回憶,他待在水交社時,就是目送身著軍服軍靴的「特攻隊」們出任務的姿影。對於川端來說,他永遠無法忘卻那些特攻隊員年輕悲壯而清麗的身姿。在這目送死別的場景中,有一段插曲使人揪心。有個特攻隊員對三川端說,「你不該來到這地方的。早點回去為好。」還有隊員說,他讀過武者小路實篤的作品;也有隊員出任務前說,「請代我問候安倍能成先生……」 

川端康成在鹿屋機場待了一個月。結果,他對於特攻隊的報導隻句未寫,想必是因為他實在於心不忍,無法用文字來描寫悲壯之死,只能用目送來撫慰所有受損毀的靈魂。翌年,他發表了小說〈生命之樹〉,就是源自於這段悲切經驗的潤澤。從這個視點來看,小說家深刻目送生者消失的細膩筆觸應該勝過黑壓壓的戰鬥機群。(20231125日)

標籤: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上林曉的短篇小說 

 

這次,與津野老師餐敘後,我在國分寺車站紀伊國屋書店購書9其中,有一冊值得細讀與介紹----命の家:上林曉病妻小說集》(中公文庫,202310月)。這部小說之前出版過,此次為新裝版封面設計簡約溫馨,看上一眼令人愛不釋手。

 


今天下午,我開始整理帶回來的書籍(離開東京前在西神田郵局空運的郵包亦已寄達),忽然間,很想讀上林曉這部小說。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我首先選讀了〈弔い鳥〉(為亡妻追悼的白鷺)這個短篇,描寫作者帶著亡妻的骨灰從東京返回故鄉高知的心路歷程。我用最慢的速度細緻閱讀它(共11000字左右),如剛剛學習日本語那樣。上林曉在小說中描景敘情(與幼女的互動心境)寫得絲絲入扣,懷念亡妻生前的種種,不禁令人有一種優美高貴的哀傷。我心想,如此卓越的短篇小說,應該翻譯出來的。(20231124日)

標籤: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理解寂聴的路徑 

 

對我來說,每次到東京巡訪古舊書店,都是大開眼界識見的機遇。一路上如果能遇見心儀已久的書,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至少這也一種心願的實現。舉個實例。為了探究大杉榮與伊藤野枝的生平,去年8月,我買來瀨戶內寂聴的《美は乱調にあり:伊藤野枝と大杉栄》(岩波書店,2022),花了十三天左右,斷斷續續才讀完它,對他們二人的驚世舉動,及其同時代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與「幻想」的虛實,有了基礎性的認識。在那以後,我對作為傳記作家而非暢銷書作家的瀨戶內寂聴越發感興趣了。

 


這次的旅日之行,選擇早去晚回的班機,我們走出羽田機場,搭乘計程車來到入住的飯店,才下午一點半。辦妥入住手續以後,我直接搭乘中央線前往荻窪車站,探訪從「ささま書店」頂讓給「古書ワルツ」的店內藏書。下了車站,走出南口,過了馬路,就可看見岩森書店了。根據我的經驗,岩森書店以日本文學版書居多,每本都用油紙妥善包覆,給予書籍最大的尊重。我先在書店外頭的書架上,挑選了一輪(入手10冊),然後入內走進狹窄的通道,沿著書牆看能否遇到實用的奇書。約莫二十分鐘後,我發現一部有趣的書-----齋藤慎爾《寂聴伝:良夜玲瓏》(白水社)。不過,因為該書被油紙包覆,僅只看書背沒有實際翻閱內容,實在不容易看出來,這竟是瀨戶內寂聴的評傳。於是,我在結賬的時候,多加上了這部寂聴伝(售價2500日圓)。 

結束蓼科、白骨溫泉、飛驒高山的湯治旅程,我們回到了東京巨蛋飯店,重新投入熱鬧活力的都市生活。我心想,飯店到神保町的書店街,只有一步之遙,不妨抽空探看一下,說不定可以遇見什麼奇書。果不其然。我信步走進日本書房,沒多久就收穫了許多好書,除了村井弦齋的《食道樂》上下卷之外,ユリイカ《瀨戶內寂聴:1922-2021》(青土社,2022)就是其中一冊。就這樣,我在旅程中入手兩部瀨戶內寂聴的評傳,以後我撰作一篇瀨戶內寂聴的小論文,應該不成問題的。然而,我認為比這功利心更重要的是,自由旅行途中遇見好書的驚喜之感,而驚喜是無法預測得到的,所以那屬於尋書者的幸運了。(20231122日)

 

標籤: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自由隨想

 

我原本預定上個月初與三國大介展開錄音訪談的,但是他因為膽結石發炎,在家休養了一陣子,直到11月初才返回台灣桃園。不巧的是,119日起,我已排定計畫前往日本旅遊,我們的對談得延後十日左右。他寬容地說,不急不急尚有時間,他會待到28日,等我回到台北再敘了。

 


周日(19日),我給他發了短訊說,我已經回到台北,周一就可進行訪談,一切準備就緒了。昨日,他回訊說,我到日本旅遊(沒點明我至東京搬書)一定很疲累,對談過幾日無妨,還說在此期間他走訪了幾位親友。的確,我向來晚睡晚起的,一趟日本之行,卻變成早起的人,看來我還在與輕微的緊張感糾纏。在這種時候,讀詩或翻譯短詩或許可以消解莫名的焦慮。今天,我沒有特別的讀書心得,以翻譯三好達治(1900-1964)的短詩與諸文友分享。

 

鹿 / 三好達治 邱振瑞 譯

 

午後 一隻鹿坐在森林裡

牠彎角的影子落在背上

微風吹過 飛來一隻牛虻

牠正側耳聽著遙遠的溪水聲

 

/ 三好達治 邱振瑞 譯

螞蟻

拖著蝴蝶之羽而行

啊啊

就像是一艘帆船

 


20231121日)

標籤: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台北與東京的冬天

  

這兩天,台北變得有點冷涼,與東京的氣溫相似。平時我只穿薄長襯衫就能渡冬的,居然感受到寒風冷意的威力,讓我開始想起被我閒置在衣櫥裡的大衣。或許可以這麼說吧。一個並非虛冷體質的人,穿上厚衣卻害怕遇到風寒,不是身體微弱,即是走入老年之境了。我這話是有根據的。那年冬天晚間,我與當年80歲的津野老師一起到超市購物。購物結束後,返回家裡的路上,他的步履猛然加速似乎沒有等我跟上,逕自往家裡方向疾步走去。稍後,我追了上去,湊近他的右耳(左耳受損重聽)問道,為什麼走這麼快?他說,天氣這麼冷,不趕快回家取暖身體是頂不住的。原來如此。經他這一說明,我才理解和體會老人為什麼怕冷。

 


下午,我小睡片刻後,前往山外圖書社取書。這次新書到店的時候,我剛好在旅遊的路上,便發了郵件請其保留幾本書,返回台北時付款取書。其中,有兩本書值得一記。其一、佐藤弘夫《中世日本的神、佛與王權》(中西書局,20239月),該書第一部佛法與王法第三章「廢佛毀釋的歷史意義」,是我亟想拜讀的論文。必須說,我對於中國和日本的「廢佛運動」興趣濃厚,之前,我曾寫過兩篇文章探討明治初期打壓佛教的政治心理。雖說日本中世紀廢佛的歷史成因,與明治時期政權運作不同,但有必要吸取該領域專家的觀點,作為探究廢佛毀釋的基礎。其二、「英」帕塔.米特《殖民時期的印度藝術:1850-192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事實上,我要這部論述有一目的,希望藉由深度的閱讀得到歷史寫作的靈感。直白的說,該書對我而言用途很多,所以我頂著稍強的寒風取書,就不會把它解釋為寒意襲來,而是我在迎接溫暖的冬天。(20231120日)



標籤: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喜見改造社書店重開 

 

回顧起來,這一次為期九天的深山溫泉與訪書旅程,我個人收穫很大。首先,我平常就不注重美食,有什麼吃什麼,這次高級的或平民的美食都嚐到了,到舊書店淘書亦順利如意。另外,我覺得日本的書神很靈驗,而且對我眷顧有加(知道我可用時間有限),往往把我繫念索求的好書神奇出現我的面前,以節省我逛書店的體力。我在人文氣氛高雅的日本書房購得好書即是一例:村井弦斎《食道楽》(上/下,岩波文庫);飯島虚心《葛飾北斎伝》(岩波文庫);國木田獨步《愛弟通信》;秋山駿《知らざる炎 評伝中原中也》等等。客觀的說,僅只這些書籍,就足夠我讀個一年半載了,但愛書人有時候意志是很薄弱的,儘管他們善於千思百轉就是掐不斷貪買的慾望。

 


周六(18日)上午11點半,我們終於來到旅途的終點-----羽田機場。此行,我總共購書80冊左右,安全存糧應可維持三年。登機之前,我忽然想到了改造社書店,不妨去看看。上次,可能新冠疫情的衝擊太猛烈了,來日本的觀光客稀少而導致暫時關閉。這次,情況不同了。它又恢復往日的生機,我看得心裡高興,書店內光明四照,我購買了三冊新書:紀田順一郎《神保町の怪人》、《古本屋探偵登場》、水上勉《土を喰う日々》。我心想,不妨在回程的三個小時中,讀一讀有趣的推理小說吧。於是,我在機內座位坐定後,立刻翻閱起《神保町の怪人》,還打算在飛機降落松山機場之前,把它全部讀完。不過,年齡和體力是很誠實的。因為我邊讀邊打哈欠,閱讀進度緩慢,有時累得撐不住了,乾脆閉目小睡片刻。結果,飛機的機輪接觸機場跑道時,我才讀到第一話「展覧会の客」而已,想來我的閱讀戰鬥力已經不復往昔了。(20231119日)

標籤:

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國家精英與糟粕文化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如果有好的學習條件,不外乎想成為國家體制裡的精英,進而實際掌握權力改造社會發展的樣貌。而與少數國家精英相比,平凡大眾來得弱勢,在精英文化盛行的時代,他們的創造力即被漠視的糟粕文化。但必須說,無論是國家精英或糟粕文化的創造者,這不在於少數與多數之爭,他們全是因應時代需要創造出來的。就此而言,日本二戰後所創出生的糟粕文化(儘管充滿驚世駭俗的感官刺激),在70年後的當今讀來,仍然給通俗文化研究者帶來新鮮的活力,有了這股平權立場與肯定,其展現的內容就不存在高級與低級的差別了。(2023118日)


標籤: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坂口安吾與戰爭批判 

 

坂口安吾於1946(昭和21)年114日在《朝日新聞》(朝日新聞大阪本社)刊出一則題為〈退伍軍人〉的短文,主要提及四郎這一士兵從南太平洋戰場退役回到日本的遭遇。四郎回到家鄉,卻覺得人事已非,因為他失去了一條手臂一條腿,讓他覺得自己彷彿三年前就已戰死沙場了。返鄉第一天,家人看似慶幸他的歸來,但隔天起就把他當成累贅之人了。他的朋友亦是如此,初次見面還客氣問候,第二次朋友就厭煩與他交談了。其中,只有一個出嫁的女兒勉強與他說了幾句話。他心想,既然自己的女兒願意與他講話,表示可以去她婆家探看也無妨。但事與願違,他一到那裡女兒卻滿臉不高興,而這時嬰兒(孫子)剛好在哭鬧,他帶著奇特的心情盯著嬰兒,女兒一邊換尿布一邊說「你是怎麼活下來的?」在他聽來,這句話是說「即使你不能活著回來,人就是這樣出生的」。雖說女兒依然沒給他好臉色,對逃過死劫的他而言,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坂口安吾終究是個思想奇特的作家,他對於戰後日本社會亂象向來給予嚴厲批判,包括各種嬉笑怒罵的批駁。出於他同情退伍軍人的處境,他發揮小說家的巧思及其健筆鋒芒,開始撰寫長篇推理小說《退伍軍人兇殺案》,於19498月至19503月,在《座談》雜誌連載刊出。連載期間由於他積勞成疾不得不停筆,但最後依然產出這部近10萬字的推理小說。由此看來,小說作家除了天生才華做憑靠之外,仍然需要正義感的鼓舞以及甘為弱勢族群發聲的作為。(2023117日)

標籤:

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尾崎放哉俳句集 / 邱振瑞 譯

 


 

我看著山寺燈火走過

 

我造訪時你在午睡露出足底

 

我聞著傍晚時的梔子花 向你展示

 

一隻捉住蜻蜓的蜘蛛住在屋簷下

 

 

(注:尾崎放哉(1885-1926)的俳句創作,一如他的行事風格,捨棄傳統俳句的格律形式,即不使用文言、「や」「かな」「けり」,追求自由口語化的詩風。然而,他晚年命運多舛,關東大地震(1923年,是年他自大連歸國)之後,他失去母親和妻子,轉往京都過著獨居生活。19257月至8月,他投靠同為自由派俳句詩人.俳句評論家荻原 井泉水(1884-1976)。這幾首俳句是他寄居京都時期而寫。)2023116

標籤: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群學與日本社會學 

 

兩天前(113日)傍晚,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來訪。我們先在茶行喝了幾杯阿里山高山茶,以證明我們的身體還處於年輕的狀態。稍後,我們在附近的食堂吃個便餐,然後到咖啡屋喝咖啡,我特別點了曼特寧(注:每次品喝苦味猶甘的曼特寧咖啡,總使我懷念起1980年代中期與詩人何郡至敦化南路向高準老師請益寫實主義詩歌風格的日子),準備盤點各自的寫作進度。他說,目前,他的第六部作品已經接近完稿,稍為擴充和編輯,明年應該可以出版。我得知他回到西螺做口述歷史,除了錄音訪談還做札記備忘。我忽然靈機一動,建議他寫(在西螺)生活日記。例如,他不在家裡料理三餐,必須到西螺街上解決民生問題。 

記錄這些數字有什麼用途?有,當然有,而且用途極大。當年,正因為永井荷風樂於創作小說,勤於用日記收錄生活中的點滴,包括具體物價指數等等,無疑為後來的研究者及其鐵粉們留下可資追尋的遺產。簡單講,三十年後,廖為民作為研究者和鐵粉們的論文對象之時,他在西螺期間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細節,就會成為珍貴可用的資料。就這樣,你來我往,近兩個小時的編輯會議結束了。臨走前,我再次發揮總編輯的催稿氣勢:你是台灣禁書史的研究者和作家,每年寫稿產出不到10萬字,就表示你不夠勤奮(即不專業不敬業)了。當然,對我們來說,本業寫作之外,仍然需要群學思考做支撐。

 


說到作家相互激勵群學(社會學)與共的必要性,我個人對於日本社會學著作的翻譯,應該比廖為民多關注些。一來教學工作需要,二來個人興趣。20208月,我在台北伊國屋書店購得小熊英二的《日本社会のしくみ:雇用.教育.福祉の歴史社会学》(講談社現代新書,20197月)一書,當下有兩個想法:其一,這部厚書將近600頁,若沒興趣和極大耐性,恐怕讀不到10頁,就會主動退場,儘管讀完這部社會史簡史有諸多好處。其二,如果台灣的出版堂有這中文譯本問世,對有心從事日本社會學翻譯的譯者,將來準備赴日學習該領域的台灣留學生幫助很大。進一步地說,有中文譯本的基礎識見(不諳日文的情況下),讀者可少走彎路直奔核心學問。

 


奇妙的是,我這個念想在20236年月實現了。簡體中譯版《隱性社會規則:終身雇用制 塑造的日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社,2023)問世了。這部書譯成中文38萬字,書名稍作改動,但封面下方保留原書書名。事實上,社科文獻出版這類書籍很不容易,不僅銷路未必能如預期長紅,但從爭取日方版權來看,它的出版又有重大意義。據《ふしぎな中国》(202210月)一書的作者近藤大介指出,當年他在北京做版權代理,中國出版社每年購進日書版權大約150冊,其中東野圭吾的小說佔數十冊之多。所以,在我看來《隱性社會規則》此書的問世,意味著它在稀少的120冊中極為難得的一冊。因為它又是在中國經濟指數衰退之下推出的,其銷路與作為譯書的運命不容樂觀。而我在知識通達的台北市以1000元就能買到原文與簡體中譯本,應該是值得幸運的。接下來,我的工作是整理日本社會學之於台灣與中國相應的(專有)名詞了。2023115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