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與時俱進的全譯本

 

在閱讀和使用辭典方面,我是個極端而挑剔的人。

先說一則自以為是的案例。

1990年代,曾經有學生問我,他打算學習努力日語,購買小本字典,是否就已足夠?我回答,「如果你已下定決心終生學習日語的話,那麼就購買大部頭辭典吧!相反地,你若只是一時興起,連小本字典也不必買。這也是省錢的方法之一。」其實,我很想對他說,小氣奢侈的人,在語言學習和學問(寫作)上,不可能有成就的。不過,為顧及他脆弱的心靈,這句話才湧上喉頭又被我吞嚥了下去。

一次,與朋友談到讀書與買書的問題,他忽然冒出了一句「山本五十六」來。我以為,他說的是二戰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但他旋即更正道,我這樣說,對於山本大將很不敬,我的意思是,有的作家不願花錢購買專書,也不認真搜集寫作材料,只會到資源回收場或舊書店,買「三本五十六元」的便宜貨。我絕不相信,像這種慳吝的人,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他補充道,三本五十六,只是順口好記的譬喻。現在,回收場業者比以前更精明了,現在,你掏出百元鈔票,未必就能把三本舊書帶走呢。聽他麼一說,我必須承認,我對於舊書回收的概念,的確沒有更新與進階。



上個月,我給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的同學們建議,有心閱讀世界名著,就不要購買節譯本(如小本字典),反之你若想使自己中文譯筆更上層樓的話,雨果的《悲慘世界》中譯本,值得精讀與收藏。日譯本《悲慘世界》我讀了一次,中文全譯本讀了兩次,應該有資格做這樣的推薦。由於時間有限,事實上,我還想推薦中村元的《東方民族的思惟方法》全譯本。總而言之,讀完全譯本,儘管自身頭部後方沒出現黃色光環,但從此更有自信是毫無疑問的。就這一點,我不打妄語,而且敢以保證。(2022619日)

標籤:

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來自日本簡史的邀請 

 

舊文重提。

我依然覺得,現今台灣的讀者真是幸運!放眼看去,出版品種類繁多,加上外書中譯的陣容,其總印書總量已多到令人讀不完,只怕你不買書,不怕沒書可買。1980年代,在臺灣能夠撰文介紹外文書的,多半是掌握外國語的知識菁英,比一般讀者多了這一語文技能,自然而然就擁有權威和話語權。換句話說,你不懂外國語,就只能依靠有限的中譯本,來認識世界史的面貌了。

 


如今,整個世界的格局改觀了。懂外文(英語)的人增多了,訂購外文書籍很方便,獲得知識的管道變得寬廣,這也使得知識菁英的地位沉降不少,至少已沒有獨佔鰲頭的那種意氣風發了。其實,不諳外國語的讀者也不必沮喪,只要有心搜索,依然能找著可靠的中譯本,給自己增補文化內涵的。在我看來,我手頭這本《東京大學日本史》,即是一部淺顯易懂、有趣的日本史入門書。該原文書封面廣告:山本教授監修的「角川漫畫學習系列----日本的歷史」總銷量已逾500萬部,中譯本書腰提示日語原版暢銷數十萬冊……。總而言之,不管銷量數字是500萬部或數十萬部,它具體反映出受歡迎的程度。

 


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購買它呢?而且又是簡體書?我的回答是,好書和語種是不分國界的,凡能豐富深化自己見識的書籍,可作為歷史書寫的參考,都值得買下並細緻閱讀。換個角度說,某某書籍已達數十萬冊銷量(與是否為東大版無關),即是對寫作者的最大鼓勵:無論世道如何艱險,你就是要想方設法寫出好書,以吸引更多讀者來參與閱讀。(2022617日)

標籤: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作家的美學歷程 

 

約莫1990年代初期,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一書,幾乎佔領文友們的視野,無不趕緊購來閱讀,以快速增強自己的美學素養。那時候,我也跟隨讀書的大潮,買來猛啃一番,雖然不敢奢望成為「美學大師」,但極欲理解此書的魔力,它為何能夠誘使我的文青朋友前仆後繼早晚焚香膜拜?諷刺的是,我已努力讀完此書,仍覺得沒讀懂,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文化功底過於薄弱(比脆餅還單薄),只好日後再做精進了。

 


回想起來,平常我閱讀嚴肅的論文多於軟性的文章,不過,遇見很好的隨筆,尤其充滿人文知性的隨筆作品,不是那種虛無飄渺的自戀,我仍會盡力閱讀和收藏的。白洲正子的《尋隱日本》一書,正是其中的一冊。如作者在開篇處謙遜地說,本書以「隱里」為題,並無特別深刻的含義,從字面理解,是指走訪避世而隱藏(被人遺忘)的沉靜鄉村。

 


在我看來,作者漫步山林古道和探幽古舊寺社的存在,存在著多重的意義:既有現代人回歸自然的本真,又有探尋日本文化史的意義。就此而言,儘管白洲正子不以美學大師自詡,其實這些豐富見識和美學歷程早已內化在她的生命中了。我們從其字裡行間裡讀出如夏夜流螢般的溫暖文字,應該是出於這個原理。(2022616日)

標籤: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越界閱讀的必要 

 

出於個人興趣和時間安排,平時我很少觀看電影和連續劇,但想放鬆心情的時候,仍會選取中意的影片,以解除不可名狀卻隨侍在側的壓力。家裡裝設網飛之後,我看過多部反映當前韓國社會現狀的連續劇,覺得意猶未盡,在那以後,便將它們當成理解和閱讀韓國社會文化必要的文本。

 


關於與奇書相遇,書神總是對我眷顧有加。

200466日,我在古文書店購得《南朝鮮小說集》(上海譯文,1983),該書頗有份量共670頁,收錄了16部短篇小說,1部長篇小說《裸身》。坦白說,對於像我這樣不懂韓文的讀者,終究是有些遺憾的,但轉念一想,有此中文譯本可讀,我仍然屬於幸運的讀者。有了中譯本的引領,我們就能越界閱讀異國的文人風景。(2022614日)

標籤: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可愛的妖怪

 

 


今天上午,NHK「歷史探偵」播出「妖怪大国 ニッポン----ゲゲゲの創作秘話」,片中提及漫畫藝術家水木茂(1922-2015)創作妖怪畫像的心路歷程,意趣橫生令人敬佩。水木茂的研究者指出,水木茂為了創作出更多不同的妖怪形象,他從日本傳統妖怪畫作中汲取靈感(如《百鬼夜行》,以此為基礎進行變形轉化),又去古舊書店購書蒐集資料,還將(日本)各地的妖怪圖形分類歸檔,體現出其敬業的匠師精神。

 


我對水木茂的妖怪漫畫沒研究,但總覺得其妖怪系列甚為可愛,而且充滿豐富的情感,他似乎有意透過妖怪的視點來反映出人世間的愛憎,同時也不忘為生活忙碌的大眾尋回消逝年代的面影,以及重拾人應有的精神餘裕。如果說,我與水木茂有什麼交集的話,那就是我於2019529日前往調布深大寺一遊,巧見他的鬼太郎茶屋了。我不管這樣否是就與水木茂拉上關係,他創作出可愛的妖怪群像,的確使我對於妖怪的刻板印象為之改觀----他們同樣有著高貴的普世情懷。(2022613日)



標籤: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他山之石 

 

1872-1876年,福澤諭吉自費出版了《勸學篇》,這部為日本國民而寫的論述,帶有啟蒙主義的熱情,充滿著明治初期知識人的氣概與願景:日本必須從中世紀的封建社會走出來,建立近代民主國家的政體,開創新時代的世界格局。此書出版後,獲得日本國民的共鳴,最終銷量逾300萬部。以當時日本3000萬人口來計算,幾乎每十個人就有一人購買,可謂世紀超級暢銷書。

 


我和所有讀友一樣,有時也購買有話題性的暢銷書,積極參與和觀察時代與社會文化的變動。就我個人而言,我樂於介紹日文書籍(不論新舊),透過敘述的過程,有時我還能獲得嶄新的領略。此外,我將其視為他山之石,以研磨自藏的破銅鏽劍。當然,若有人因我介紹日文書感興趣,進而開始學習日語的話,我會欣然接受這份虛榮感的。再則,我的短文若能使那些因於各種原因,暫時疏遠日語的日文系的人,重新點燃對於日語的熱情,那就再好不過的了。(2022610日)



標籤: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新聞記者與作家的歷史觀 

 

凡是熱愛歷史的人,浸潤其中越久,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進而對其「熟悉」的歷史發表看法。當然,在專業的歷(斷代)史學家看來,他們對於史料引用或論證方式,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然而,我們有時或許需要跳脫僵固的思惟,了解那些對歷史深有研究的新聞記者和作家的歷史觀,不拘泥於他們並非正統歷史研究者的身分。

 


時代在進步,研究方法在進步。世界格局的巨變正強有力在改變我們的政治思惟,並改變我們看待歷史發展的觀點。基於這個事實,我們與專業歷史研究者同樣擁有進場的資格,可以對我們認知的「歷史」進行重新表述。(202269日)

標籤: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人文地理的魅力

 

談一則往事。

2020917日下午四時,我專程到明曜百貨內的淳久堂,探看該書店有無奇特的日文書,期待遇到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沒進的那種好書。借用現在的流行語,那次我在尋在一種「可能性」,一種機會不大,卻相信它會出現的可能性。

巡視完店內所有的書籍雜誌,我的感想是,以我的需求而言,淳久堂(明曜店)的日文書種規模,遠不及台北紀伊國屋書店豐富。不過,我轉念一想,既然特地來這裡訪書,總要買幾本書籍伴手,其中,原 武史的《地形の思想史》一書,即此次訪書的收穫之一。我認為,這部書的選題和寫作策略極為成功,很值得專業作家參考。作者把日本地理作為敘述的視角,具象而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歷史社會史考察:如「岬」與家庭;「峠」與革命;「島」與隔離;「麓」與宗教;「湾」與傳說;「台」與軍隊;「半島」與政治。我相信,所有資深日文編輯,僅看到這樣的篇目,一定和我一樣立刻掏錢購買才是。

 


購得此書之後,我突然獲得了某種閃亮的聯結。我將書房裡人文地理相關的書籍找出來,待日後時間充裕,進行一步延伸閱讀。與文史哲書籍相比,地理學並非我的最愛,但它於我是不可或缺的,尤其當我進入小說描景時,試圖再現地形的原貌,它所提供的範式即是最佳指南。古人說,以史為鑑,而學點地理,儘管不能成為收費的堪輿師,以後或許也能派上用場。(202268日)

標籤: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梅雨.讀書.新聞學 

 

今天,冷雨下個不停,與我同樣的過敏三郎,一定比氣象局早先察覺到濃重的濕氣,正一波一波地向我們撲來。對於濕氣我尤其感應很深。即使我閉門不出,仍有一種怪誕的錯覺,分明安生待在家裡,整個身體卻彷彿被水氣滲得濕漉漉的。

 下午,與東京的親友視訊通話,談得很盡興。自從疫情爆發後,彼此不能互訪,心裡很是苦悶。結束通話前,我說,台灣正進入梅雨季節,燠熱乍冷的天氣,真令人無所適從,不知東京的天氣如何?N說,東京提早一天梅雨,每日是濕冷而陰暗。後來,我突然想念起他們家門前的婷婷而立的蜀葵,至今是否安好而生?

 


約莫兩個星期前,三國大介來電說,他用航空郵寄五冊書給我,近期內,應可收到。得知好書即將到來,我自然滿心期待著。但過了十天,我仍未收到空運包裹,心裡有些著急,因為之前五天即會寄達,這次莫非郵務士勞累眼花送錯地址了?那個包裹大概感受到我的念力和催促,中午左右,郵差終於冒雨送來了。同一時刻,我也收到末岡實教授寄來的贈禮:2022125日至51日《朝日新聞》讀書版(19份),202257日《朝日新聞》(晚報)頭版報導:三省堂神保町本店暫時關閉。

在此,我衷心感謝這兩位師友長期以來的厚愛,他們隨時敦促我與時俱進與書為友。有了師友堅定的支持,我不會再抱怨陰雨綿綿的天氣,獲得不退轉的決心,也是一種有意義的修為。(202267日)


標籤:

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漂流與回歸 

 

多年前,一個朋友說,他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的漂流書區,發現我翻譯的小說,立即帶回家閱讀。我說,既然是漂流書,那麼讀完這部小說,你是否還回去嗎?他說,就算不返回原處歸還,仍會把它送至另個漂流書區的。我很少出遠門,也不曾留意過休息站有放置漂流書,真是極好的主意。這幾年,有空我就整理書庫,對於十年內暫不研讀的書籍,做出果斷處理:與其賤價賣給舊書店,不如送給親朋好友來得神清氣爽。

 


今天,我挖掘出了一冊奇特的日文舊書:吉田精一 編《日本文學鑑賞辭典(近代編)》。此書是我在台北的舊書店購得的,它初版於1960年,我手上這本已是1978年第24刷了。值得一提的是,前書主是在1983418日,購於中山大學外文書店。依此推論,前書主現今大概已六七十歲了,那時擁有這部文學辭典,他必定是意氣風發的文學青年。現在,這舊書幾經轉折來到我的書房,應當與我有著奇特的緣分。於此,我認為,或許充分使用這部文學辭典,才是對前書主最好的回報。(202266日)

標籤: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野草精神與躺平主義

  

一個不言自明的現象,每個時代都有其精神面貌和特徵,有狂飆突進的時代,有以浪漫為律令的時代,有以虛無為師的頹廢派的時代,有向野草學習堅韌之道的雜草主義(日本用語),還有當前中國青年找不到未來的希望索性不需作為的躺平主義,可謂不一而足。然而,不管上述哪一種主義,它沒有誰高貴誰卑微的問題,僅只是體現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想。

 


從這思路和時代背景來說,因為我童年時期幫忙過家裡的農活,如膝行涉入水田中挱草,拿鋤頭在旱地上鋤草,用彎形鐮刀割下勇猛的野草,累得腰酸背痛……,所以,我有資格自行歸納為「雜草世代」。我母親那個年代的人,看見後生小輩,因一點小事做不好,而氣餒退縮,就會說「你沒有勘慢(日語:頑張っていない),意思是說,孩子,你應該多撐持點啊!那時,我不懂走音變形的日本語,但我能充分體會出這話的寓意和重量。

 


或許,這是時代精神對我人格和意志的錘鍊,而我剛好生逢其時,自然就帶有啟蒙主義所聲稱的時代之子的特徵。但反過來說,如果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而是出生在歲月靜好的年代,生活在找不到希望的沃野,走著走著,就走向了絕望的荒原。事實如此,我當然沒有資格批評他們:「年輕人,你們要多些勘慢!未來的世界有很多金燦榮!」所以,在那以後,我對於持續奮鬥和躺平主義,多了些隨著時間而來的深度理解。(202262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