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美談與怪譚

 某日,留日朋友G來電,在問候彼此近況以後,他終於了吐露心聲。他我抱怨,疫情爆發兩年期間,幾乎處於失業狀態,沒有穩定的收入,不知如何是好,盼我給他介紹體面的工作。他知道,我是個望友成龍、外冷內熱的怪人,只能能力所及,我必定會伸出援手,他才這樣央託。

基本上,G君很了解我的性格,只是世事多變,各自人生經歷(政治立場和人生觀)不同,即使有二三十年的交情,未必就能友誼常新。我始終認為,能否成為終生的好友,一開始,命運之神就已拍板定案,由不得你偷渡換牌。換句話說,一切皆是緣分,不必執著,就算你執著不放,但終究要離你而去。



我自知與G君的緣份尚有殘餘,因此向他提出了建言。我說,我有兩冊《日本論の名著》,一冊贈你開創新的事業。他露出困惑的表情,大概這樣忖度:「比起需錢恐急的當下,這本小書根本是杯水車薪,派不上用場吧……。」我說,你讓我把話說完。這部書很值得參考,由兩位著名學者合編,全書共收錄41部代表性的日本文化論述,每部專書有該領域的專家撰寫1千至2千字背景導讀。例如:在中文著作上,有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戴季陶的《日本論》、周作人的《日本管窺(1-4),費諾羅沙的《東洋美術史綱》等等。

G君問我:「你要我翻譯這部書嗎?」我說:「不是,我希望你將這41部專書找齊,通讀之後,每篇寫個3千至5千字,這樣就有13萬字文稿。雖然成書篇幅並不宏大,亦能體現辛勞付出的成果。」說到這裡,他的語氣變得急切了起來。意思是,他手頭繃緊如套索,哪有閒錢購書?我說,「你擬定寫書計畫後,拿著具體寫作進度表,挺起胸膛向知名銀行申請貸款,遊說他們成全你的理想。在我看來,這絕對是本世紀的人文美談。而且,銀行若提供貸款,還有助於提升聲譽呢……。」他露怯地說,「可是,萬一銀行不受理,該怎麼辦?」我加重語氣說,「如果他們不以助人為快樂之本,依然熱衷於晴日送傘雨天收傘的話,你就在臉書上大肆宣告,他們在弱者最需溫暖的時刻,還派來了一個金色夜叉。我相信,這消息一定會吸引執政當局的注意。」

他不以為然地說,「你這不是道德綁架嗎?」我說,「這並不構成道德綁架,而是以道德之名所釋放出來、考驗人性的濃霧。話說回來,這大片的道德濃霧如同人性的快篩試劑。它同時在測試你們的決心。畢竟,這世界上打假球的人,似乎多於認真做事的人。」最後,他扳著面孔說:「我想了想,要我貸款購書寫作,實在太不划算了。這根本不是什麼美談,只是傻瓜的怪譚!而且,是那種不懷好意的無稽之談!」至此,我並沒有反駁,以一種堅定的沉默淡然看待。(2021925日)

標籤: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希望的原理 

按照譯者夢海的譯序指出,恩斯特.布洛赫流亡美國期間(1938-1947),傾注全力撰寫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三卷本,旨在表達他對於沒有剝削、壓迫和異化的世界的希望。遺憾的是,他離世(1966)後半個世紀歷史的發展與世界格局並沒有依照其「希望」成為理想的現實。毋寧說,更偏離他希望抵達的軌道。幸好,他所信仰的烏托邦的面影依然留存。


 

中譯本《希望的原理》第一卷出版於201212月,我得知這個書訊立刻購書存讀,期待在近期內購到第二卷。事與願違,第二卷遲未出版,直到八年後的202012月,它才出現在讀者的視野裡。仔細想來,要將這三部扛鼎之作翻譯成可讀性的中文,絕對是艱鉅的工程,譯者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所以八年的等待還是值得的。出版第一卷時,我曾就教於外文系出身的作家辜振豐,他說很早即閱讀英文版《希望的原理》,說到這裡,我真佩服他與時俱進的精神。之後,我查找了日文網站,發現日文版《希望的原理》三卷本已出齊,日本讀者似乎比中文讀者更早認識恩斯特.布洛赫的思想。不過,慢讀亦有好處。讀懂了中譯本,再讀日譯本,或許更能領略這位思想家的人文深度。



 

我想,當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如果能理解「希望的原理」,儘管人生不全是彩色的圖景,至少不會變成無盡的不毛之地。(2021924日)


標籤: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未竟的工作 

這幾個月來,朋友Y因疫情與疾病的關係,甚少出門散步,心情極度憂鬱,重提活著無用的說法。當下,我鼓勵他每天到公園轉轉,哪怕只是一個小時,戴上口罩無法暢然呼吸,都比幽居自禁來得好。接著,我打趣地說,如果把出門透透氣當成日常生活中的逍遙散,你家太座一定樂觀其成。

 


昨日下午,Y打來電話,我得知他的近況不錯,偶爾出來走路,看看附近的街景,心境上的確寬闊了起來。最後,他提及每日有閱讀報紙的習慣,對於有些作家不能提出獨特觀點感到失望,只有這時候,他會像盛夏時節的朴子樹一樣,向我披覆濃密的樹蔭,叮嚀我在讀書寫作上要加倍努力,必須日日精進,不可老調重彈,不可陷入自我重複的泥坑……。不用說,有前輩溫暖的敦促,我當然謹記在心,結束通話後,趕緊返回桌前繼續未竟的工作。(2021923日)

標籤: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有趣的日本史(續) 

依我的經驗,閱讀正史(不分國史)的確耗費腦力,又容易使人飢餓,不由不知覺中就養成吃零食的習慣,但如果自己不嫌棄這樣會肚腩肥大的話,那倒無謂。這時候,讀點實用而有趣的生活史,多少都能獲得情緒方面的紓解,進而體現開卷有益的倡議。

 


我不是研究法制史的料,但閱讀高橋敏的《江戶の訴訟》一書,覺得內容豐富有趣。他以平易近人的文字,翔實記述江戶時期政府緝捕兇手、刑罰、行賄與受賄的法律界限,和民間訴訟費用等大量細節,等於為我傳授了江戶時期法律的通識課程。有這樣的背景知識,以後閱讀日本的歷史小說時,對於作者描述書中人物因官司受罰坐牢和民間糾紛訴訟,我就不致於霧裡看花,正如「餅は餅屋=學術有專攻」這句日本俗語一樣,做事和讀書還是要靠內行。(2021922日)

標籤: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有趣的日本史

去年(2020年)11月,在台北紀伊國屋書店的新書區上,看見荒木田岳《村の日本近代史》一書,直覺這是一部有趣的日本史,立刻翻讀了起來。果然,我的判斷無誤。作者歷史性(織豐政權、幕府體制、明治時期)地考察了日本「村落」與「土地」的變遷,它們在歷代統治者的管理和編制下所呈現的權力構造。對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透過其脈絡清晰的論述,都能得到有益的智識滿足。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近十萬字的新書,參考引用文獻多達99本,真的是不惜重本的著述。說起來,還是讀者占了便宜,只需300多元,即能享受到知識的饗宴。而對歷史書寫的人而言,它同時提供了正能量,鼓勵你投入這個趣味橫生的文山事業。(2021921日)



標籤: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訪談的樂趣 

每次與詩人何郡通話結束前,我都要重提這個問題:「你孫女知道他的阿公是詩人,而且出版過三部詩集的事情嗎?」他微笑說,「孫女年幼還不知道。不過,他的親家公知道,只是反應不大……」對話至此,我已聽得出話中的玄機,不再追問下去,決定下次碰面時,再追根究柢地問個明白。

 


多年以前,我有過採訪寫作的經驗,可惜甚少做人物深入訪談。歸結原因,並不完全是缺乏先進的錄音設備,而是我根本尚未形成「深度訪談」的概念,認為無此必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三觀也有了改變,總希望在有生之年,將值得銘記的事物以影音(書寫)方式保存下來。我相信上帝亦會認同這種以「自製文本」抵抗「死亡」的方法。說來幸運,某日,新聞界的朋友C聽到了我的呼求,及時贈我兩支錄音筆相助,讓我有大開言論和人物訪談的動力。我告訴擅長寫政治抒情詩的詩人,下次見面的時候,你可要有心理準備----充沛的體力和敏捷的思考,否則恐怕無法回應我執拗的追問,其間還不包括隨機應變的各種提問。 

我始終認為,人物訪談有諸多好處,因為每個人的生命歷練都是獨特的存在,這意味著我從實際訪談中即能閱讀到不同的人生版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既可排除祕笈主義者們的訕笑,又能以豐富的版本為榮。(2021920日)

標籤: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進入寫作狀態中 

一個朋友在中年時期,忽然真誠地面對自己,辭掉工作並取出所有存款,二度前往巴黎學習法式甜點,就是要實現和回應那個不斷向他召喚著的夢想。學成之後,他發揮著七年代台灣代工產業(家庭暨工廠)的勤奮精神,在家裡成立烘焙工作室,做得有聲有色。他製作的吐司用料講究實在,往往不惜重本要做出優質麵包糕點。正因這樣的堅持,他的麵包(我稱為作品)獲得極佳的口碑,雖然訂單沒有如雪片般飛來,但我打趣的說,能夠通過我嚴苛的要求,或許勝過五十份的訂單。



我認為,他不畏中年危機的圍困,隻身勇闖巴黎開啟新人生的歷程,很值得寫下來,也是送給自己的禮物。說到「寫作」這種困難的差事,他以沒有「才華」為由,謝絕了我的提議。不過,我並未就此放棄,立刻宣揚起寫作帶來的具體好處。依我看,在本質上寫作與研發製作麵包一樣,只要進入寫作(製作)的狀態中,文字和麵包材料,就會給你帶來新的開端和意想不到的發現。簡言之,只要撐持到那個時刻,我們就有新的思路可走。在《行家本色》裡,有一種說法很有趣,所謂 「才華」就是持續的努力,沒有持續努力就沒有「才華」。以為我例,我本來也沒有寫作的才華,後來秉持「青瞑牛不怕子彈」的精神,慢慢地寫出一片田地來的,成為不折不扣的文字自耕農。我告訴他,所以,你並不存在有無「才華」的問題,而是沒有持之以恆的「努力」。我相信,我們都是通過不斷努力以證明和得到才華的允諾的初心者。(2021918日)

標籤: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微妙的平衡

晚間,好友來電話問候近況,並探問最近我為什麼很少貼文?我說,其實並沒什麼特殊的原因,身心俱疲的時候,應該休養一下,或者完全放空,以利腦袋注入新的思想。

我在想,一個專業作家,其不可改變的宿命就是,不斷閱讀與持續寫作。不過,僅只埋頭讀書而懈怠寫作,作家會逐漸變得懶散進而導致寫作技藝退步;而只專注寫作不讀書的話,又會讓人覺得空虛、底氣不足,想來這一問題還真是不好拿捏。我又想,如果到了最後真的無法排解,就把對自己的詛咒,改成對自己的祝福吧。(2021917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