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原著初版
十餘年前,我還有一個不良興趣,我翻譯過的小說著作,盡可能買到初版以資留念。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這股熱情和氣力消失了。我想,這可能是心境的改變,意義與價值終於越過物質的門檻。儘管如此,得空的時候,我依然樂考察日本古舊書市場,甚至進化到書籍拍賣市場,遇上有益實用的書籍、史料和全集,就委請日本朋友代勞標購。今天,為了找出川端康成《淺草紅團》書封,意外發現了《雪國》初版。該書品相極佳,果真符合珍稀高價的地位。不過,我已經來到返璞歸真的年紀,自然是沒有標下的意願,目前,使用新潮版的袖珍本即圓滿俱足了。(2020228日)。





標籤:


141-〈不可思議

大洪水來了
猙獰魔鬼全浮上來
花瓣卻沉下去
沒時間交代遺言

空氣被搶走了
浮沫能說些什麼呢
怪事即不可思議
倒置世間的秩序

大洪水來了
他們虎視眈眈
要淹沒弱者的靈魂

如果你幸運看見
比死去的羽毛輕飄的
應該是我們的難友



標籤: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140-〈不要低估惡魔的能耐

月曜日是個好日子
因為新的希望
就要從這基點萌芽
不管沮喪是否來敲門

好時年的確曾經破漏
拖著漫長毀壞痕跡
行過惡鬼的領域
來不及拿出通行牌

這並不表示諸多磨難
自行劃下停損點
妖邪總要成群地飛來

每次想起我的兄弟
就按捺不住同義反復
不要低估惡魔的能耐



標籤: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讓獨裁者失眠的古拉格氣象學家
今年2月,木馬文化出版了《古拉格氣象學家》,經文友簡要披露,此書從簡體版到繁體版,經歷了不為人知的波折。主要原因竟然是這本書題名過於敏感,因加上「古拉格」三個字,而招來封殺之禍。中共官方見苗頭不對,勒令此書必須從線上和實體書店撤下,該出版社僅剩庫存還要銷毀處理……(見林苑 譯後記)。依我觀察,倒行逆施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壞事惡行太多,看到「古拉格」三個字,如同面對三枚刺針飛彈指向他們的心臟,自然坐立難安,非得把《古拉格氣象學家》打成禁書,徹底從這世界上刪除不可,否則他們必定睡不好覺。順便一提,倪世傑為該書撰寫導讀〈見證紅色恐怖----屬於全人類的古拉格記憶〉,甚為精采深刻,散發著人道主義的關懷,正直與勇敢的知識人精神特質,同時為《古拉格氣象學家》中譯本增加閱讀溫度,值得讀者收藏閱讀。(2020年2月22日)。





標籤: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抒情的時刻
今日天氣真好。我在書架上找到井上靖的《北方的海》。據我印象所及,這部長篇小說是多年前於神田神保町玉英堂書店購得的。井上埥的小說,我讀得不多,想讀就買,純粹興趣使用,所以我手頭上沒有購置《井上靖全集》,但全集的書影已經下載存檔。還是老生常說,平常閱讀嚴肅書籍,神經繃得特別緊,不妨偷閒一下。回想1970年代的日本,通勤上班族增多起來,閱讀推理小說的需求,變成刻不容緩的內需市場。出版社敏銳掌握到這股風潮(商機),便委託推理小說作家緊急趕工,以滿足廣大讀者的胃口。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銷量,如鰻魚呈直線上升之勢,正趕上這個好時代,其他隨後崛起的推理小說作家自不待言。看來每個時代承受壓力的人,都有其宣洩壓力的方法,只不過,比起酗酒成癮,手抖走路歪斜,最後丟了工作,不得不住進勒戒所來重啟人生,閱讀小說紓解壓力,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是抒情的時刻,而不是硬被塞進鐵門時的吶喊。(2020年月21日)。





標籤:


明目新願景
明目書店土牛店主,真是個謙和過度低調的人!
今年度開始,明目書店的經營將有新的變革:舉辦座談會、讀書會、作家演講、出版研討會、《門外》雜誌繼續發刊、設立作家藏書專區(低價友善書業,歡迎諸位書友共襄盛舉。詳情面洽土牛店主)。
據我所知,目前,明目書店尚有諸多文史哲的絕版書,店內改裝之前,部分好書將送回台中總店。有興趣的書友,應該盡速前往購買。我作為重度型的書蟲,這次很慶幸購得三冊大部頭:《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江瀾 著)。僅止看到這套書,我就要向作者致上最大敬意,而且將它們擺在案頭,絕對有鼓舞士氣的作用。我的夙願,撰寫《近現代日本文學史》、《日本禁書的歷史》等,都將從這三冊專書汲取靈感和養份!在時間方面,上帝總是公平分配,祂給每個人24小時,但就看誰坐得住,誰比老松樹更有毅力,勇敢植在電腦(書桌)前領受時間的風濤。(2020220日)




標籤: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經濟學家與小說家---山村耕造
山村耕造,亞裔美國人,1934年生於泰國,在戰後日本生活了十年之後,於1953年赴美求學,獲得學士學位。在美國服役期間被派駐歐洲執行任務,爾後完成了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最終成為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經濟制度與產業組織、日本經濟。在學術生涯中,曾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多所著名大學從事研究和做訪問教授。此外還擔任過多年學術期刊、學術委員會和學術基金會理事的職務。20世紀60年代被聘為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美國國務院、美國財政部和美國商務部特約顧問。他撰寫或主編過25本學術著作,發表學術文章100多篇。日文版間諜小說《魂の流木》西村書店(已絕版)2020220日)




標籤: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武田泰淳《發光的苔蘚》
閱讀二戰時期的日本史,我突然想起武田泰淳《發光的苔蘚》這部小說來。武田寫此小說的靈感來改編自「ひかりごけ事件」:194312月,一艘載有7名船員的日本陸軍徵用船啟程前往小樽市修理船身,但在半途中,於知床岬近海遭遇風暴觸礁船長在嚴冬的知床岬沒有食物可吃,最終,他不得以吃掉了同行船員的遺體獲得生還。這是該小說的主要內容,亦是有濃烈中國情感的武田泰淳,對於二戰後東京審判極不信任的諷喻。1991年春天,我和家兄租屋在石牌義理街。我一面照料中風臥床的母親,一面協助家兄經營紅木家具出口的業務,生活總算稍為安頓下來。那時候,我向錄影帶店租來一片電影,正是由武田泰淳《光苔》(導演熊井啟改編的電影。我得知這部小說之後,立刻購來原版小說,花了些時間,才刻苦譯竣。由於,那時我還沒學會打字,只能在600字稿紙上奔馳,稿成之後也沒複印備存。以我當初的中日語文能力,翻譯品質不佳,便敦請一位日文翻譯界的前輩指教。後來,因於諸種原因,我的譯稿退了回來。在那以後,生活的波浪把我送到了他處,幾度搬家的緣故,這份手寫譯稿和原文版消失不見了。如今,手稿事件經過將近30年了。為了拾回這段記憶,傍晚時分,我忍不住又請託日本朋友,請他上網代為購書,近日用空運方式寄至臺北給我。我想了想,尤其現今正值「愛在瘟疫蔓延時」,這筆費用絕對值得!(2020217日)



標籤: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革命家史明與歷史情境
就我的文學興趣而言,我較為關注革命家、殖民地文學以及僑民文學,因為,我相信只有理解和清楚這個歷史情境,那麼我的評判才可能貼近真實。
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全球化時代:無政府主義者與反殖民想像》一書中,對於革命者和由此應運而生的歷史文本,有極為精采深入的評述,其中包含車尼爾雪夫斯基、菲律賓的(國父)革命家黎薩,等等。另外,與此相關的議題,還讓我想起《俄羅斯僑民文學史》這部740頁的中譯本。這是一部由逃離極權統治的流亡者、在外國所耕耘的文學成果。該書第15章「阿維爾琴科」這樣寫道:「192010月,阿維爾琴科和13萬流亡者一道離開俄羅斯,來到了土耳其。其後,從19227月起,作家生活又遷往布拉格。他拒絕了所有讓他定居巴黎的建議:因為他想和祖國離得更近些,想聽見斯拉夫的語言。為此,他勤奮寫作,大量發表作品。」
走筆之際,我驀然想起史明歐里桑這位令人追念的革命家。眾所周知,他為了踐行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而流亡日本東京。儘管如此,史明依然沒放棄著書立說(最初自費出版《台灣人四百年史》),將其經營的拉麵店作為革命理論的策源地,這是何等偉大的氣魄。就此意義來說,歐里桑先驅性的思想行動,不能說是空前絕後,但也應當屬於珍稀罕見。1986年至1990年,我在日本東京苦讀時期,整日為學費和生活費拚命打工,沒能(或說沒勇氣)親炙歐里桑的革命思想,應是人生中的憾事之一。當然,我們不能任意選擇時代,正如那些遇到白色恐怖的知識菁英或詩人,他們因政治主張和寫作政治抒情詩,就這樣被投進了黑獄大牢。我想,這是一種時代的不幸,也是時代在印證他們的高貴。現今,我們一出生就進入承平的時代裡,與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伍,顯然輕而易舉,但作為主體性的高貴的精神思想,卻像過境的季風與我們漸行漸遠。(2020216日)。





標籤: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139-〈春天來了

我要感謝春天
以為它就此消亡了
不再揭開晨光
忘記給落日點燈

僅只這樣
我就非常高興
因整片絕望的森林
似乎都能說話了

雖然恐怖笑聲猶在
監視之眼和振翅聲
占領了病弱天空

我知道青煙的想法
穿行或沉入地獄
與良善烏托邦無關



標籤: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霓虹黯色及其舊書
昨日上午,衛星電視播出NHKAsia Insight(亞洲視角)」 特輯,記述香港傳統霓虹招牌的興衰史,頗具大眾化文史的意義。節目中,談到節能省電的LD燈問世之後,傳統霓虹招牌製造業者,抵擋不住這股時代潮流,開始走下坡,直面裁員和縮編的困境。在影片追述的畫面中,《霓虹黯色》這部專書的出現,更顯得意義非凡,因為它承載並紀錄香港獨有的視覺文化。在這方面,應該歸功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郭斯恆(Brian)及其團隊的努力,這是他們所發起的名為「霓虹黯色」的霓虹招牌研究專案成果。我查看了資料,台北三民書局似乎尚有此書庫存。
說到香港的霓虹招牌,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讀書界的人都知道,廖為民兄是台灣大尾書蟲之一,尤其經常進出香港辦事訪友,說他是老香港也不為過。1998年,他邀我一同巡訪香港舊書店。由於是淘書的旅程,又要去「神州書店」,我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印象中,逛了好幾家舊書,我購得數冊二手文學書,有的已然絕版,都是我在台灣不曾見過的書,包含白銀時代的作家別雷的作品、「蘇聯」馬卡連柯的《教育詩》(海天出版社)。其後,我在香港商務書店,買到《日語成語.慣用語詞典》(80元港幣)。這部書很實用,它多次在翻譯中為我解危。到了晚上,在老廖的導引下,我終於真正體會到香港霓虹招牌的驚豔之色,拍了幾張照片留念。(2020213日)







標籤:

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未竟的翻譯

日前,辜振豐兄撰文提及「翻譯」是我的「半生緣」,把我壯年時期對於翻譯之愛,形容得很貼切。近年來,我專注於寫作自籌退休金,忙得不可開交,較少重回翻譯領域。儘管如此,我允諾的譯書必定會盡力完成,經常得向上帝借時間。今天,有讀者來訊詢問:是否繼續翻譯宮本輝「流轉之海」小說系列,日文版完結篇已出……」。經由這位讀者的提醒,我的翻譯魂頓時又被喚醒了。不過,我一下子也無法做出具體回應。首先,我必須償還稿債(譯稿),才可能重回宮本輝的流轉之海。這套小說我譯了前四部,其後五部因於命運的安排,譯事戛然而止。這套小說原著共九部,多半是我自購為用,亦有日本朋友和台灣文友相贈的。他們贈書予我,原因簡單明瞭,希望我接續翻譯下去。我領受這種隆重的友誼,加上熱情的讀者來鴻,的確有效激活那暫時枯萎的翻譯之夢。所以,最終答案是什麼?我給自己劃了一塊大餅,待我出書營銷呈現鰻魚直升之,我打算購得全部版權,用老僧刻經的精神自譯出版。或許,這就是痴人說夢呀!但是人生苦短,偶爾應該做點白日夢,不要讓黑暗中的笑聲,輕易就占去太多空間。(2020211日)


標籤: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安部公房與作家地位

如果要了解一個作家真正的想法,有時候從訪談切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因為這樣可省去對其作品的想像與解讀,直接進入他的祕密地帶。安部公房接受栗坪良樹的訪談中指出,他非常仰慕卡內蒂這位英國籍作家的精神。在他看來,卡內蒂的讀者雖然不多,但不論讀者數量多少,卡內蒂是真正的作家,一個必須絕對存在的作家,在他的心中,卡內蒂猶如大山般巍然存在。安部公房認為,卡內蒂和卡夫卡都是孤獨的作家。卡內蒂尚未闖出名號之前,就不停撰文介紹卡夫卡的作品。這個說法,多少反應出安部的孤鳥性格(他曾經加入日本共產黨,後來退出)。安部公開說,他早已遭到日本文壇的排擠,例如,著名文學團隊《近代文學》同樣疏遠他,使得他認為,與那個世代的作家沒有共同話題,尤其提及轉向問題或戰爭責任,總是讓他格格不入。但細究起來,安部公房的說法也不必全信,畢竟作家的文學成就,不是依靠文壇關系,拉幫結派壯大聲勢,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才是關鍵所在吧。(202026日)





標籤: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王育德與中河与一

王明理《王育德自傳暨補記》(前衛出版社,2018),是一部深刻理解王育德生涯的佳作,讀者從其樸實細膩的記述中,如同重返二戰前後的臺灣和日本的歷史現場,得以重新認識這位代表性的臺灣知識人,置身在不同政權統治下的人生際遇。在〈從神戶到東京〉一節中,這樣提及王育德在流亡中的文學生活:「在東京大學開學以前,王育德在日本作家中河与一(1897-1994)的門下學習小說創作。在國民黨政權的統治下,王育德將近三年左右禁止使用日本語,他鍾情的文學藝術全被壓抑下來。中河与一是著名作家,與橫光利一和川端康成,皆為新感覺派的主將之一,其小說《天の夕顏》蜚聲文壇,曾野綾子和三浦朱門都是他的門生。王育德曾以筆名王莫愁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鬍的〉,發表在同仁刊物上。這是他以末廣公學校的安田實老師為主角而寫,此外,他還寫了幾篇以個人體驗為基礎的習作,他想寫的題材非常多。」
坦白說,在未讀這部傳記前,我對於中河与一的文學背景所知有限,更談不上深入研究。不過,得知王育德流亡東京時期與其有這段文學淵源,讓我極為好奇。下次,我到東京訪書的時候,就購置12卷本《中河与一全集》。一來追遡王育德在台灣語言學家之外較不被矚目的文學面向與身份;二來探討中河与一和新感覺派的影響。另外,鑑於王育德經歷過流亡生活,使我想起雷馬克的小說《流亡曲》。每個讀者未必都夠親歷流亡的痛苦,但閱讀流亡者以文字描述的驚慌體驗,至少也是對政治受難者的致敬!(202025日)






標籤:

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時間巧合

今天,我的文字產出不多,只能讀書補充理智進度。我重拾《施特勞斯與現代性危機》這本書。翻閱之際,發現我於兩年前的今天,竟然閱讀了〈現代性的第一次危機〉這篇論文,時間就押在:凌晨2點,下著寒雨,氣溫5度。這是時間上的巧合,但比今天寒冷確是事實。看來,我是否總把時間視為線性的事物?(202024日)



標籤: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革命家的自傳

我發現,規定自己每日貼文(而且內容不許重複),有極大的好處。首先,可以藉此清點書籍庫存,讓那些被壓在底層角度的書籍,統統上來透透氣;其次,重溫當時購書的動機和目的,進行反省和懺悔。這些與書籍相關的細節,一旦確定下來,有助於持有者做出明智抉擇:充分讀畢全書後,寫點讀後感,以資紀念,以免耽誤書籍的青春。按照時間順序,我於1997年買下《托洛茨基自傳》一書,旨在想進了解俄國革命家的精神歷程。這是我們那個時代必讀書目之一。不用說,思想理性的激發多於對極左思潮的喝彩。接下來,就是這本《大杉榮自傳》了。我尚未習得日本語之前,臺灣的左派雜誌上,曾經簡略介紹過這個人物。這個死於非命的無政府主義者的生涯 ,引起了我的好奇,可惜那時我還不諳日本語,只停駐在轉譯文本的門前,無法讀懂日本語,進入文本與之正式對話。從那之後,這個美好的讀書計畫,因於我個人因素,推遲了二十餘年,直到多年前,我才陸續買齊的,包含《堺利彥全集》(全六卷)都安然抵達我的書庫了。姑且不說堺利彥和大杉榮的革命思想有多大意義(除了研究者之外,已乏人問津)。但就友情來說,堺利彥是有情有義的人,他在大杉榮被殘殺之後,創立「賣文社」以翻譯和寫作所得,幫助同志及其家屬度過難關,這種義行現今讀來仍然很受感動。話題回到正題。整理書庫的好處,在於讓自己重新面對書籍,有了對於書籍之愛,下筆為文應該就會更溫暖些。(202022日)



標籤: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點描葛飾北齋

我相信藉由寫作以增長學問的人,多半不想劃地自限,以重複己見為戎,只要志氣尚未被消磨殆盡,總會是想進入全新的領域,來測試自己的意志和能耐。多年前,出於我長期對日本美術史的興趣,主動蒐集了相關美術史的論述、專論、圖冊等等。當然,這也包含葛飾北齋(1760-1849)的作品和相關評傳。事實上,我蒐書的目的很簡單,先讀過主流評析的觀點,確認前行者的記述,以避免自己濫用拿來主義,不加思索就自炒冷飯起來,佯裝專家似的胡亂揮舞指揮棒。這樣做,意味著我必須另起爐灶,用自己的閱讀見解寫點葛飾北齋。
不消說,這是一種清醒的考驗,就是看我能否練就歷史性的火眼金睛,看出這經由多重歷史轉述而形成的浮世繪(版畫)畫家的真面目。所謂急事緩辦,閒書慢讀,何況我沒有急於發表自爽的躁鬱,更沒有北大陳平原教授指陳的「現代的中國博士生少讀作品(文本),說起理論頭頭是道,為寫論文強讀書」的現象。與之相較,我在心理姿態上,相對要輕鬆自在多了。為了不破壞這份好心情,我嚐試換個角度切入,今後得空之餘,閱讀「加」羅斯金 馮璇 譯《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誕生及其對世界的革命性影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社,2019)的篇章。說不定我不求回報的閱讀,這部書反而會給我投來靈感的閃光,因而寫出葛飾北齋尚未被發現的生命暗處。舊曆過年剛結束,這種做法是否也可視為對新的未來的期許?(202021日)。


 圖:日本維基共享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