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邦生的世界
在日本純文學的世界裡,作家辻邦生在文學涵養上有其特點,他因留學法國的緣故,其文學風格裡滲透著法國文學的底蘊。而且,他與日本傳統私小說家不同,他的作品結構縝密故事性強,尤為擅長藉由女性和歷史人物探求人生的意義。
辻邦生1925年9月24日生於東京。父親是新聞工作者,這個家庭背景,很大程度促成他走上文學之路。1944年,他進入松本高等學校理科,熱衷於表演話劇,曾扮演過霍普特曼的《孤獨的人》中的凱蒂,以及易卜生的《幽靈》中的女主角。其初期作品《在迴廊》和《夏天的城堡》,以女生為主角即淵源於此。翌年,他與低一年級的北杜夫(後來成為著名小說家,以長篇小說《榆氏一家》享譽文壇)結識。他向來博覽群書使得學弟北杜夫驚嘆景仰。日本戰敗以後,他從理科轉到以德語為第一外語的文科,喜歡閱讀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和俄國文學作品。然而,他就讀舊制高等學校期間,由於長期缺課,因而留級兩年。他在松本高校五年的最後一年,開始自學法語,1949年,考上了東京大學法文系。
1952年,辻邦生大學畢業,畢業論文題目為〈論斯丹達爾〉。其後,他進入研究所繼續學習。1956年,已在學習院大學文學系擔任兼任講師,在那時結識了小說家福永武彥等人。1957年,他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一般到法國的日本留學生,多半是學習語言或文學,但他卻與眾不同,而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創作道路。1959年,他到希臘旅行,受其異文化的激迸,開始執筆寫作。這一年,北杜夫乘船到法國時,曾經拜訪過這位傑出的學長。辻邦生在法國留學四年後返回日本。在此之後,他同北杜夫、以及文壇怪才埴谷雄高(他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殖民地的新竹)交往頻繁。1962年,他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在迴廊》,獲得近代文學獎,從此正式躋身於日本文壇。1966年,他獲聘私立立教大學副教授,1968年,他與埴谷雄高一起再次赴法旅行,1969年9月回國。1972年辭去立教大學的教職,到國立東京農工大學任教授。1975年,他到學習院大學擔任文學系教授。
從辻邦生的文學歷程來看,他在松本高等學校期間,在學校雜誌上發表過小說,但後來創作未能持續下去。在日本文壇上,像辻邦生和小川國夫這出於1920年代的作家,除了鬼才三島由紀夫之外,正式從事文學創作活動較晚。這個因素可歸結為他們的歷史困局,亦即當他們要確立人生的方向,卻遇上戰敗後的社會動盪不安,價值觀念分崩離析,直面尼采所說的「重估一切價值」的抉擇。辻邦生經過長期的思索,終於於法國留學時期,找到新生的方向。1959年至1960年,他創作了《在陌生的小鎮》等作品。那時,他透過北杜夫將這些作品交給埴谷雄高,由他推薦在《近代文學》雜誌上發表,其中有《城寨》、《影子》、《晚年》和《在迴廊》。他發表上述小說,還將一些關於小說藝術理論的文章《故事與小說之間》、《神死之後》輯成一冊《通向小說的序章》,1968年由河出書房出版。
在1960年代初,文學評論家平野謙認為,以往發表在文藝雜誌上以私小說為主的短篇小說已經走向終結的命運,其後應該以純文學長篇小說引領風潮。當時,正值安部公房發表了《砂丘中的女人》,文壇上對長篇小說的需求增多起來,繼新潮社之後,河出書房亦計畫出版一套長篇小說叢書。而經由埴谷雄高的推薦,辻邦生的《夏天的城寨》獲選入這套叢書,1966年出版。從內容到寫作技巧而言,《夏天的城寨》和《在迴廊》很相似,它們可稱為姊妹篇。這兩部小說都是以歐洲為背景,藉由與與女主角相關的第三者的視點,敘述一個女人的經歷,其中還穿插日記和信件以及朋友們的回憶。
辻邦生在純文學小說的世界探索,其筆端亦伸向歷史小說的領域。1968年至1979年,他共發表了三部歷史小說。在《安土往還記》中,他藉由一個外國船員的觀察,描寫日本武將織田信長在亂世中展現的勇氣和才略。確切地說,他並非按照史實來創作,而是借用歷史小說這一形式表達或映照自己的人生觀。《天草雅歌》則是描寫,在長崎擔任翻譯員的上田與志愛上葡萄牙人和日本人混血的姑娘未果,令人辛酸的愛情故事,同時亦反映江戶時代初期的政治、外交和經濟的史實。《嵯峨野明月記》則以江戶初期的京都為舞台,以三個人物各自的視點敘說編寫藝術版本嵯峨本的過程。事實上,以這種方法創作歷史小說,具有很大的難度,但他獲得了成功。在這段時期,他還出版了《來自異國》(1968年)《城.夜》(1969年)、《北方海角》(1970年)三部短篇小說集。
此外,他於1972年出版的《背教者朱里安》(中央公論社),同樣值得介紹,這部小說是他第二次赴法時開始動筆的。他之所以創作這部小說,在於表現在羅馬末期皇帝面對自己的帝國走向基督化所展現的高貴情操,與現代知識人的精神處境有共通之處。在那以後,他仍繼續出版現代小說《走向正午海洋的旅行》(1977年)、《時間之門》(1977年),還有《從海邊的墓地》等四冊隨筆集;1999年7月29日辭世,享年74歲。
標籤: 日本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