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日本文化關鍵詞》:幸德秋水


幸德秋水(1871-1911)這個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其尖銳的言論思想及非正常的死亡,為日本社會運動史的發展,投下震盪的餘波。

他少年時代即參加自由民權運動,成為中江兆民的門徒,接受其思想影響。先後擔任《萬朝報》、《自由新聞》、《中央新聞》記者,宣傳自由民權思想。1897年,加入「社會主義研究會」,並參加組織「社會民主黨」。190311月,與堺利彥等組織「平民社」,創刑《平民新聞》。當時日本知識人都知道,作為有足夠底氣向外擴張領土的日本帝國,其威力銳不可擋,這時與其站在對立面,甚至站主張社會主義的立場,將給自己帶來生命的危險。他不但反對日俄戰爭,推進社會主義和反戰運動。其後,與堺利彥合作翻譯《共產黨宣言》,在《平民新聞》上發表。然而,這個壯舉卻成為筆禍,他被判違反新聞條例,入獄服刑五個月,《平民新聞》遭到查封。出獄後,他於1905年前往美國短暫旅遊,其間,發表了「在美與各國同志相見歡」一文。

1906年回國後,他於628日,由日本社會黨主辦在神田的錦輝館的大演講會上,以「世界革命運動的潮流」為題,批判了群眾運動試圖透過議會(選舉)翻轉政治的可能性。他的意思是,當時的議會已完全被中產階級和貴族們所把持控制,在他們專制的政體下,要實行社會主義的理想,幾乎不可能。換言之,他主張「直接行動論」,藉由勞動階級原有的罷工權利,進而癱瘓和推翻專制政權,拯救全世界的無產階級……」。但這時歷史的進程,卻又出現耐人尋味的事例,因為幾乎與此同時,1907(明治40)年,夏目漱石卻辭去東京帝大的教授一職,擔任《朝日新聞》的記者。在此之前,他已在該報紙上連載了《虞美人草》、《礦工》、《三四郎》等多部小說,接著,在其第四部連載長篇小說《從此以後》(19096月至10月)中,也讓幸德秋水登場了。這是夏目漱石從某個記者朋友那裡聽來的,「……平岡接著說道,幸德秋水這個社會主義者有多麼恐怖,嚇得政府當局派出兩三名警察日夜輪班,甚至守在幸德秋水家門前,搭起帳篷繼續監視。幸德秋水一旦外出,警察們立即尾隨跟上,若不慎跟丟了,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夏目漱石的小說人物代助,對此轟動社會的要角卻興趣索然。或許,出於這個微妙同情和隱喻,他把代助視為那個時代常見的沒有生活理想卻賦閒在家的「高等遊民」。


1910年,桂太郎內閣與司法機關以謀殺天皇的罪名----「大逆事件」,將多數無政府主義者予以逮捕,這次,幸德秋水逃不過此劫,再度被捕入獄。19111月,他被判死刑,結束了悲壯奇拔的生涯。著有《二十世紀的怪物帝國主義》、《社會主義神髓》等。二戰後,出版《幸德秋水選集》3卷,《幸德秋水全集》11卷。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