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思想碎片
其一
這一陣子,颱風幾次來襲,南部地區受到重創,我的同學k發來簡訊和照片:路樹、果樹、電線桿、有折斷的有倒斜的、他老家的屋瓦被強風吹翻,露出塌陷的暗洞,缺水停電甚不方便。看到這則消息我甚為難過。我知道,置身這種處境的k,他必然有一股絕望之感。颱風大作的時候,我深居在台北的舊公寓裡,亦感受到風雨吹打的威力。在此,我給他送上暖言安慰以外,自己也無能為力,於是邀請他返回台北以後,務必來小店茶敘。
其二
之前,我稍為提及正在閱讀《狼性時代:第三帝國餘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這個大部頭,目前只讀到一半,我發覺像這類精采的歷史學不宜快讀(快讀也沒用),必須慢慢咀嚼消化才行。既然如此,我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同時讀著幾本書,這樣效果反而更好。今日中午,收到了明目書社寄來一箱書籍:新舊書籍共28本(書目在此略去)。對我而言,它們都將轉化為我的思想資源,持續提供我研究閱讀寫作的靈感。在此,我稍為說明訂購徐之凱《法佔區的德國公務員1945-1948》(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2024-2)這個大部頭的動機。
我向來對於二戰後美國占領日本的軍事行政管理,以及後來對具有軍國主思想者所推動的「解除公職」很感興趣,但我相信《法佔區的德國公務員1945-1948》一書,必能給我歷史論述的靈感。雖然閱讀這些與文學研究沒什麼關係,但至少與之相比,我可以深入了解日本作家在那個時期的憂憤與虛無狀態。而且,接下來還得相續許多書籍,例如:油井大三郎《未完の占領改革》(東京大学出版会,1989-2)等。簡單講,收到諸多的好書正意味我的智力勞動在升級,而且是以益智與快樂進行的,就此我還算適應得宜(心能轉境),讀其愛書為我開啟了新的起始點。(2025年7月22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