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誰來力挽狂瀾:飯田一史《城鎮書店是如何倒閉的》2-1

 


我在「日本古本屋」網站上讀到飯田一史〈近くて遠い、戦後新刊書店の経営史〉的文章,對其解析和探討日本城鎮書店倒閉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一個客觀的事實是,在智慧型手機尚未大行其道、便捷的網路書店勃興之前,日本的愛書人到住家附近書店看書買書的身影,幾乎是日本社會中常見的生活場景之一。如今,這美好的讀書風景加速消失了,小型書店敵不住時代浪潮,不是縮小規模,就是無奈倒閉,這的確使所有愛書人感到沮喪。然而,如果我們換個想法,跟隨作者回顧這段歷史變遷仍然是有所助益的,至少從書店與書籍文化史的視角來看,不失其意義所在,甚至還能為台灣的書店經營帶來另類的啟發。

 

在此,我簡要概括作者寫作此書的經緯與重點。

 

飯田一史指出,他執筆『町の本屋はいかにしてつぶれてきたか』(《城鎮書店是如何倒閉的》)之初,從「日本の古本屋」網站上,購入(獲得)新風會書店相關資料,在資料運用上頗為受益。但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說,這本書是一部探討戰後新書店的歷史,對於古舊書店著墨甚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古舊書店與新書店的歷史發展截然不同;其二、他無法分心而同時處理這兩個領域,即使編纂得再好,這本書對新書而言篇幅過厚,此外,古舊書籍的統計和調查比新書少。這就是說,若要更完整說明這個議題,還得將讀者家中的書籍和向古舊書店的購書全納其中,在這個條件的制約下,他難以寫出完整的面貌。

 

然而,如文中所述,根據閱讀輿論調查和其他數據顯示:日本人(16歲以上)的平均讀書量長期低於2本。假設日本人每月閱讀1.5本書,人口為 1.2 億人,一年的閱讀量則為21.6億本;到2023年,估計書籍銷售量將達到4.6 億本,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包括個人與團體借閱)總數將達到8.4億本(取自:出版科學研究所、日本圖書館協會的資料)。我們假定有40%圖書來自新買的書或向圖書館借來,那麼剩餘的8.6億本書的閱讀都不是來自新書店或公共圖書館。(2025731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