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雨天讀喬治.歐威爾:《我為什麼要寫作》


時間過的真快。今天是七月份最後一天了。但是若有人追問,每個月份的終結,它又能意味著什麼?我想,有感於時間消逝太快的人,多半因於自己的(寫作)計畫跟不上,仍然處在滯後狀態,才會發出如此的感喟。下午,詩人何郡捎來了他預定出書的篇目,我自是熱衷的期待,希望閱讀他更多的詩作和散文,為其文集撰文作序。最近,人們常提到藝術(文學)電影離不開政治的說法,我表示認同。



但有一點必須自我警醒,那就是所有的作品皆不能淪為廉價而僵化的政治意識型態工具,它們必須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贏得受眾的真誠掌聲。而我們對待詩人所寫的政治抒情詩,也應持同樣的立場,因為再高亢的政治口號或狂草吶喊,無論如何亦無法取代真誠的感召力。


沿著這個思路,我忽然想到了喬治.歐威爾的隨筆「我為什麼要寫作」一文。我認為他這一段自述寫得極佳,與我深為契合,茲摘要如下:


「我在過去十年之中一直最要做的事情就是使政治寫作成為一懂藝術。……回顧我的作品,我發現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時候我寫的書毫無例外地總是沒有生命力的,結果寫出來的是華而不實的空洞文章,盡是沒有意義的句子、詞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話。」


進一步地說,當作家或詩人提起批判的尖刀指向獨裁政治體制或不公不義的社會時,其實都應當致力使政治寫作(言說)成為一門藝術,而我們就是以藝術的感染力來爭取溫暖的回聲。(2024年7月31日)


延伸閱讀:


喬治.歐威爾《我為什麼要寫作》董樂山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標籤: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白色恐怖與監獄的聯想

 

在任何國家裡,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受此迫害而坐牢的人,無辜的犧牲者,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他們所做的口述史和文字紀錄,就是活著的聲音,同時代人及其下個世代即依循這個歷史坐標,尋得恐怖政治體制的根源,並以此阻斷繼續受害和防範機制的基礎。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不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沒有經歷過此浩劫的作家(小說家),他們又能做什麼呢?坦白說,我沒有高明的見解,我只能說,運用精湛的媒介表現手法呈現思想歷史的厚重感,讓大多數人不帶仇恨而清醒地關注歷史與政治,那就是上乘之作了。(2024730日)

標籤: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我的精進料理與聯想

 

從任何角度來看,善於烹飪的人,有很多優勢,尋常可見的食材,進入他的手中,立即編輯出(菜譜),簡單快速就能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就此而言,我有小小的優勢,因為我懂烹調的方法,儘管冰箱裡沒什麼大料,我仍然能夠有效地調配菜肉,做出色香味俱全可口的家常菜。 

去年,去了東京,回程進入通關前,在羽田機場的改造社書店買了5冊新書,水上勉《土を喰う日々----わが精進十二ヶ月》(新潮文庫,2022634刷),就是其中一本。必須說,這本書我一直沒細讀,打算精選其中篇章,作為中日筆譯班的教材。透過從日文譯成中文的共讀與點譯,老師和學生受益最大了。試想,譯者能夠傳神譯出水上勉的「精進料理=素食料理」,那麼他必定深諳食材特色和料理工法,否則精確翻譯就不可能。

 


今天,我在蔬菜店裡,買到了一袋茄子(9個),心情甚為愉悅(興奮)。它們色澤鮮艷、體形小巧,符合我的審美需求,我喜愛這種美麗的蔬菜。當下,我想起了水上勉這部隨筆,似乎提及茄子的烹調(各種吃法)。果真,書中七月篇裡,他依序介紹了三種疏菜:茄子、蘘荷和山椒。不過,我對於他料理茄子的方式最感興趣,因為它給人溫和與親切感,隨時都能入手入袋,不似蘘荷和山椒那樣稀少(至少在台北市不容易遇到它們),而且就算有此珍菜,通常很少用來入菜佐拌。

 

然而,有一點我遠遠不及水上勉。他有田地和菜園,種植喜好的蔬菜(據聞詩人莫渝亦租地種菜享受田園詩歌之樂)為己所用,一年四季都可摘取與季節相應的蔬菜,僅就這點就足夠令人羡慕的了。我想,哪天我的經濟條件充裕(發達起來),我一定毫不猶豫回歸田園的生活。(2024728日)

標籤: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舊友論詩三葉集

 

我相信,許多詩人作家之所以有結集出書的想法,有時很可能是出於一次快意的談話。剛開始,它只是朋友之間的問候,後來經過雙方思想的激盪,便有了上述想法,最後就落實為具體行動了。

 


中午時分,詩人何郡來了電話,談起日前我們在板橋南雅南路小聚的餘音。約莫談了十分鐘,他說他們每次聚會都做文字記錄。說到這裡,我突然閃現過一個靈感:不論博青睞店主何時進行「文化講座」的內部改造,我們三人(莫渝),至少每月聚會對談一次,以詩歌創作為主,當然也可外延。每次對談大約2小時,我預估每次可得(整理)3000-5000文字。若以20次計算,成書約莫6-9萬字,書名暫定為《三葉集:莫渝.何郡.邱振瑞對談錄》。

 

我立刻把這個計畫捎給了莫渝,不到三分鐘,就收到他首肯的回覆了。他提議,每回對談一個主題(我贊成,散會後共同討論下回主題),首次,就談何郡的詩。對此提議,我當然樂觀其成。我認為詩人之間的對談(彼此熟識),氣氛來的輕鬆,壓力也小一些,而且,這對於促成對談錄的出版,都是值得積極而為。對我而言,我恰巧藉這個機會舒筋活血順便鍛煉腿力,讓我今後久坐打字不喊累,一直處於寫作與出版的進程裡。(2024726日)

標籤:

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到博青睞書店看月亮

 

風雨中的新板橋。 

今天下午2點,承蒙詩人莫渝兄作東, 邀請詩人何郡、博青睞二手書店老闆和我,在板橋南雅南路一段的餐館小聚。兩個半小時,激情交鋒曡現,有了意外的收穫: 

其一、今後,博青睞書店內部稍作改裝,除了販售二手書籍,亦特設文化沙龍廣場(何郡提議店內設置咖啡機,提供平價咖啡,供顧客歇息讀書),不定期舉辦文化講座(例如,我與詩人莫渝對談,他談「巴黎的憂鬱」,我談「東京的憂鬱」,從文化跨境的視角探觸詩歌的音弦。 

其二、我們希望博青睞書店成為作家的交流平台,在店內設置作家作品寄售專區,協助新進作家亮相倍增自信,讓板橋社區的居民與此書相鄰為榮。 

其三、我自動請纓為書店的日文顧問,為店內日文二手書籍,標訂實惠價格,嘉惠更多熱愛日語的讀者。此外,我也藉此機會釋出多年藏書(包含日語人文社科)在店內寄售,有興趣的書友們,到板橋府中站的舊書店走讀一下。

 


最後,順便說一下。1980年中期,我在關渡租屋經常騎摩托車去土城,與詩人何郡談論詩歌技藝,有時聊得太興奮忘了時間,返回關渡住處已深夜沉沉了。換句話說,我當時經常取徑板橋市區,多次穿越過南雅南路(地下道),但今天,我來到捷運府中站1號出口,竟然四顧茫然了,板橋變化之大,讓我猶如來到陌生之地。最後,幸好何郡兄親切來領路,以減輕我遲到15分鐘的愧疚。 

散會後,風雨越加激越了,何郡兄帶我同行來府中站乘車,我也順便記住路向。所以,下次我來板橋的時候,應該不致於迷路了。我的舊板橋蛻變成大都市了,現在,我必須重新學習和迎接新板橋的坐標了。下次,我的板橋之行,應該是為文化講座而來,如果我的新書分享會在博青睞舉行,那就更好的了。總而言之,不管(九月)博青睞的內裝工程是否完成,我們都會到博青睞書店看月亮。(2024724日)

標籤:

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詩的生成 / 邱振瑞

 

氣象局說

颱風即將登陸

我們不可小看

 

果真
下午就刮風斜雨
只是它改走鬼魅路線
用迷離和絕望
朝我們呼嘯撲來

晚間的超市很熱鬧
不斷地湧出喧囂
那是搶買青菜失敗的人

入夜後
暴雨終於抵達
腦神經衰弱的朋友
今夜大概無法成眠了


怎麼辦呢?
不如煮泡麵充飢
在我看來
那也是詩的生成

標籤:

 西瓜物語

 

鳳梨和西瓜是我最愛的水果,前一陣子,我品嚐了不少風味特佳的金鑽鳳梨,產季結束之後,我並沒有急於轉向購買西瓜。今天中午,我在住家附近的傳統市場,買了一顆西瓜(11台斤,390元),有一種輕妙的興奮。或許有人要說,只是買個西瓜,還能有什麼興奮嗎?

 


有的。對我而言,西瓜(西瓜田)與我的童年時期是深度綁定在一起,一看到西瓜,我的童年記憶就開始魔術變幻了。它像一隻火鶴輕妙地騰飛起來,悠然飛入我的視界裡。而我就喜歡那種微妙的感覺,因為誰能把它捕捉下來,誰就能輕易地超越時間的限制。我甚至這樣聯想,每個有這般經驗的詩人.作家,應該都會寫出自己的西瓜之歌。在「仲夏夜之夢」裡,西瓜就是熱情的童年回聲,而我的西瓜藤蔓就會與之同聲呼應。(2024723日)



標籤:

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塞利納的三個面相

 

原先我看到塞利納《長夜行》三卷本 徐和瑾譯(廣西師範大學,2024-7)的書訊時,半是驚慌半是猶豫。因為我手頭已有了《茫茫黑夜漫遊》沈志明 譯(漓江出版社,1988)中譯本,我舊公寓裡的書山日日夜夜圍繞著,似乎沒有必要重複購買。然而,這個念頭乍現數秒之後,我自省又改變心意了。嚴格說來,塞利納的簡體中譯本作品,並不多見(毋寧說少的可憐),加上《與Y教授談心》沈志明 譯(廣西師範大學,2020-6),頂多只有三個版本,就算我購入《長夜行》三卷本,又不占據多大位置。而且,這兩部作品皆出自不同的翻譯家,譯筆風格截然不同,出版年月相差36年之久,不論從比較譯本和出版的視角來看,都應該捨棄慳吝之心,慷慨入手歸庫。

 


正如《長夜行》作者簡介那樣:這部小說出版後立刻轟動文壇。他大膽採用口語、俗語、揭露生活的罪惡與黑暗,被譽為「法國的杜思妥也夫斯基」,躋身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列。據我所知,頂尖的小說家有其自負和雄圖大略,尤其,對於能實踐和掌握口語形態的寫作風格都有高度的敏感性。他自知甚明,勇於吸納和嘗試用日常生活語言的表達,因為小說不是哲學思考語錄,不是用來向讀者說教,不是藉機宣傳政治意識型態的教材,它的高境界在於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輸出文本,讓越來越多的讀者歸攏在其創造的小說世界,沉浸在愉悅與精神的解放。

 


我想,就後者這個理由已然足夠。退一萬步說,不諳法文原著的人,也不必沮喪和退卻。當我細讀這三部中譯本之後,其實就是進入了中文語境裡,轉向另類文本的比較與探勘了。進一步說,我讀通了兩種不同的譯法(語法句型),我豈不是就練就了兩種語言的表現技法呢?(2024722日)

標籤: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文學書簡對談

 

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久違的文友H通了電話,談話內容很盡興,多半聚焦俄羅斯的經典作家,以及簡體中譯本的讀後感等等。最後,提到中國與台灣在翻譯上用語習慣的比較,這觸發了我對這個主題的興趣。當下,我的編輯(組稿)魂就被點燃了起來。於是,我立刻決定了對談的題名:文學書簡對談集。首先,我知道他對於果戈理的作品稍有研究,一定有獨特的見解與觀察。



其次,依我看透過電子郵件的往復來探討果戈理的作品,積少成多的作用,將來還能出版對談集。我認為這是個好辦法。而且,以往的經驗告訴我,以後這將使我們更專注有效地讀書與寫作。至於,真要說我為什麼有這個想法,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我讀了《哈耶克的維特根斯坦傳:文本及其歷史》(廣西師範大學,2022-10)、《哈耶克論哈耶克:對談式自傳》(譯林出版,2024-3)這兩部傳記之後,無意間得到的靈感。(2024721日)

標籤: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我的鳥聲辭典

 

數日前,中午時分,我正在書房裡與長稿子奮戰,突然聽見了一陣鳥叫聲。由於那叫聲音實在太近切了,彷彿就在客廳裡鳴囀。我按捺不住了,尋著聲音走去。這一次,我特別戴上眼鏡,仔細環視了客廳,結果,半隻鳥影也沒發現。之後,我又打量了幾次,確定我不是幻聽,因而改變了追查的方向。 

我走向窗戶邊,掀開了深色的布簾,才掀起布簾一角,一隻棲停在窗台鐵欄桿上的麻雀,迅即驚慌地飛走了。我知道原因所在了。二十年前,我們搬進這間老公寓時,聽從一個風水師朋友的建議,不妨在窗台下面擺著若干塑膠水盆,於盆內注滿清水,以阻擋對面大廈的棟距灌來的煞氣。從那以後,我固定洗刷水盆更換清水。不過,有時太忙碌忘了換水,盆裡長了綠藻,浮沉著蟲子的死屍,還有鳥羽、蟑螂、毛毛蟲、飛蛾、蚊子等等。這幾日,室外溫度三十幾度,又沒有雷雨後的清涼,水盆的清水早就蒸發了。可以想見,這些常來此飲水歇息的小鳥們,沒水可喝沒水洗浴,一定很失望沮喪,只好棲在微微發燙的鐵桿上,茫然若失地鳴叫。

 


對我而言,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我只需洗盆換上清水,來我家屋簷下避暑的鳥兒,就能一如往常來此戲水遊樂。我擔心的是,鳥兒在我敞開窗戶時飛進來,一時好奇躲在屋裡玩耍,忘記時間的存在。這時候,我剛好因窗外喧囂而關上窗戶,這樣如同阻斷牠的出路了。而這時牠一定會慌急起來,本能 地往窗戶奔飛而去,必定要撞上厚實的玻璃窗。不用說,這一撞擊不死也得重傷昏迷。我留學日本期間,曾到東京郊外的小學打工擔任保全。我的工作很簡單,學校下午四點多下課後,我只需巡視校內大小門窗是否確實關閉,確定無誤就在警衛簿上填寫「異常なし」即可。

 


有一次,晚間七點半左右,警衛室的警報燈閃個不停,這表示二樓有外物入侵,當下,我就趕往了現場查看。一到現場,我打開手電筒來回探照,教室和廊道上,黑暗空盪而冷涼,看不出有什麼異狀。但是我不死心,一定要探查出入侵者。稍後,我在窗戶下看到了一個模糊的小物體,用手電筒一照,原來是一隻麻雀,我輕輕地拾起牠,我的手心仍可感受到牠的體溫猶存,但可以確定的是,牠已經死了。於是,我開始推測,這隻麻雀可能是在下課前飛進教室裡,不知什麼原因沒及時飛返回去。當牠察覺到暮色越來越濃之時,想要飛出去,卻為時已晚了,在情急慌張之下,往玻璃窗方向飛去,結果就是一頭撞死了。

 

回到警衛室,我推出玄關大門,來到校門旁邊的櫻樹下,挖了一個小坑,就地掩埋了這隻非自然死亡的麻雀。所以,對我來說,無論在東京或在台北我都不想為重傷致死的麻雀收屍,因為收屍意味著你得完成一件令人感傷的事。所幸的是,那隻棲停在我家窗台鐵桿上的麻雀,只是沒水喝而已,而能夠毫髮未傷地逃離(潤)出去,作為屋主都應該給予最大的祝福。自那麻雀飛走之後,我馬上給塑膠盆更換清涼自來水了。(2024721日)

標籤:

2024年7月19日 星期五

 及時補遺----蒲慕州

 

下午,天氣炎熱,我陪同內人至衡陽路做脊椎復健,一個小時的復健結束後,我們坐上Uber計程車返回茶行。由於內人的日本朋友等著試茶,我不便打擾就搭乘捷運直往士林胡思二手書店。說來奇妙,我對於好書感召力特別強烈,如果,我想讀或者想買哪本書,它們近日內就會讓我遇見,而這奇異事情已經多次應驗過了。所以,我每次總能順利如願地展開閱讀。

 


來到胡思書店二樓,我在書櫃前面,上下來回掃讀書目,找到了三本日文舊書:一、圓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記》(中公文庫,1990),此書附有漢文和現代口語體日文,對我從漢文與日文互譯幫助極大。二、武田百合子的散文集《遊覽日記》(ちくま文庫,2012第九刷)。該書很有意思,百合子描寫作家丈夫武田泰淳辭世後,她日常的生活點滴。女兒武田花則是該書的攝影者,書中記錄了昭和時期平凡大眾的影像光景。巧合的是,今年五月,武田泰淳《眩暈的散步》(上海文藝出版)簡體中譯本問世,到時候,我可以比較閱讀這兩個文本在中日文之間的差異。三、児玉隆也.桑原甲子雄「写真」《一銭五厘たちの横丁》(岩波書店,2001),這部書具有歷史性,戰前與戰後日本平民的生活場景與姿態全收錄其中,讓我從另個角度追探昭和時期的平凡與激盪。

 


在我拿著三本書下樓之際,我不經意朝佛書專櫃瞥了一眼,居然有了新發現: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麥田出版,2004)。這時候,我終於領會到書神引我來此的用意了。這部專著已於20年前問世,難怪全面紙頁泛黃斑點,不過,我並不在乎書籍品相,反倒有一種幸運之感,屆時,我打算先讀《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再進入《早期中國的鬼》的語境裡,或許可以得到更充盈的學問,比以前略懂一些漢學研究的路徑。(2024719日)

標籤:

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正名之必要

 

所謂隔行如隔山,嚴謹自持更是重要。 

日前(717日),我貼出了預定於明年閱讀的書目和寫作計畫----〈意外的寫書之旅:《走向漢學的摩天嶺:我的讀書隨筆》〉,在文中,我羅列了選讀的書名及作者國別,出現了因不察造成的錯誤。幸好,一位熱心文友謙和的提醒,我才及時挽回了(無知的)的疏漏:

 


「……有一事請教,第15本的作者蒲慕州先生,未知邱老師將之繫於「香港」是怎麼樣的考量呢?蒲老師成長和學成歸國任教主要都在台灣,應該是中研院退休後才到香港擔任講座教授,一般似乎會歸為台灣學者。」

 

必須說,我對於蒲慕州老師的學術背景毫無所悉,選入其大作《早期中國的鬼》純粹出於我對這個主題的鍾愛,沒有任何政治考量。由於我在該書作者簡介中未找出更具體的資訊,所以只好依憑該書的封底文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蒲慕州,帶領我們進入幽都,了解人性的另一面,探察人們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不同生活情境的恐懼與希望。」這就是我弄錯作者國別的經過。現在,我已經做出更正蒲慕州老師為「台灣學者」。

 

其實,這個正名之必要的事情,頗使人對國家身分認同的反思。以我為例,大約1980年代中期,我認識幾個鐵桿統派的前輩詩人,他們最期盼自己的詩作(或詩)集,能夠獲得海峽對岸的(祖國)青睞與出版。我好幾次就近距離感受到他們的狂喜,他們捧著簡體中文版的詩作或詩集時,真的無比開心。更具體地說,這是他們最光榮自豪的時刻了,因為在書背或作者簡介裡,他們全一律冠上「中國台灣」之稱謂。

 

就我來說,我尊重每個人(詩人)的國家認同,也勉強不得(各自有各自的歷史情感),但本質上,他們的認同應該是出自真心誠意,而不是投機者和變色龍的政治算計。例如,前幾年他是綠得發亮的「獨派」,但不知是因確診或患了急驚風,忽然間,這個人又扮成統派急先鋒了。我不禁細想,對這種特別行動的狀況,就算弗洛伊德在世的話,要診斷這「病症變化」的根源,恐怕也束手無策吧。因此,正如有人真心擁抱中國夢那樣,我們由衷給予祝福,同樣的,有人要正名國家身分,認同台灣的正統性,都應該慷慨大度地寄予祝福與尊重。(2024719日)

標籤:

 〈致 約瑟夫.布羅茨基〉/ 邱振瑞

 

詩人的天賦

還有洞察時代的慧眼

一定給自己帶來好運嗎?

我看未必

 

你善於分辨光明 陰暗

一眼看出真與假

卻直言賈禍

失業和坐牢接踵而至

 


緊接著

痛苦串成了大片荒涼

有關情感記憶變得脆弱

 

可以確知的是

在官方政治意識型態中

你依然是個社會寄生蟲

 

(附記:閱讀《約瑟夫.布羅茨基傳:在兩座島之間生活》及其詩作隨筆時,我十分同情所有因極權體制的壓迫逃亡的詩人。出於自我述說的幻覺,我彷彿聽見一個聲音問道:在成王敗寇的史觀下,書寫一首抒情詩,能抵得上一枚砲彈嗎?)2024718

標籤: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意外的寫書之旅:《走向漢學的摩天嶺:我的讀書隨筆》

 

昨天傍晚,作家辜振豐發來訊息,明日(717日)上午,將返回朴子老家了,問我晚間得空的話,他想過來與我討論幾件事:其一、我的中短篇小集說的封面,因題旨關乎戰爭、死亡和台灣人身分認同,他希望用略帶抽象意義的影像來呈現;其二、舉行小小編輯會議,也談我們今年與明年度出書計畫。

 


對此,我當然樂觀其成。作者能聽取設計師的意見,並進而參與小說集的封面設計,從任何方面來看,都應該積極參與的好事。畢竟,比起作者自我封面樂,不如聽取他者的建言來得好。就這樣,我們朝這個議題漸漸深入,彼此激發出了不少的靈感。他說道,此次來台北,有意控制買書的數量,因為家裡堆書太多,除非緊急必要的書籍,還是少買為宜。我同意他的說法。堆書成山這個概念,固然使人自豪自滿,但它有所原則:先進先出,要不就是攏堆集中閱讀,來個閱讀與寫作總決算。至於,那些讀過劃過的書籍作何用途,當然因人而異,各自處理了。總之,我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有效管理書籍的好方法。

 

就在我如此演繹讀書好之際,我腦中突然閃過了一個寫書綱要(以閱讀20部專書,每一篇撰寫4000-5000字隨想,讀畢全書可得10萬字的篇幅),心想何不付諸實行,即使現在我仍然騰不出時間進行。多年來,我買了不少有關西方漢學研究的簡體中文版,我特別關注這個領域,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興趣所在。於是,我當場拿起了紙筆記下入圍的書籍(7部),其他的書單回家逐一補上。我大概花了一個小時,手寫抄下全書書目,按照出版年份順序排定:

1.「美」魏斐德《洪業----清朝開國史》(江蘇人民,1998

2.「美」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1999

3.「美」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江蘇人民,2000

4.「中」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5.「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2001

6.「美」尤金.N.安德森《中國食物》(江蘇人民,2003

7.「德」鮑吾剛《中國人的幸福觀》(江蘇人民,2004

8.「美」本杰明.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2004

9.「荷」許理和《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江蘇人民,2005

10.「加」卜正民《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江蘇人民,2005

11.「美」史景遷《中國縱橫:一個漢學家的學術探索之旅》(上海遠東出版,2005

12.「美」畢嘉珍《墨梅》(江蘇人民,2012

13.「中」茅海建《天朝的崩塌: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三聯書店,2014

14.「美」韓德林《行善的藝術:晚明中國的慈善事業》(江蘇人民,2015

15.「台灣」蒲慕州《早期中國的鬼》(新星出版社,2023

16.「美」達自安《吃辣:辣椒的中國史》(北京聯合,2023

17.「美」沙培德《帝國之後:近代中國國家觀的轉型(1885-1924)》(江蘇人民,2023

18.「英」扶霞.鄧洛普《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上海譯文,2024

19.「中」孫立天《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商務印書館,2024

20.「中」柳立言《宋代的身分與審判:僧人犯罪與妾侍增權》(天津人民,2024

(附記: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一書,已經絕版,孔夫子舊書網售價高昂(台幣1400元),幸好文友惟喆有通書之義,特地贈來電子版,缺書危機終告解除。)

 

總結地說,這20部書單整理出來,事情就好辦多了。明年,若進行這個計畫,就可拎著這堆新舊書出走了。至於,要租借民宿或者隱居山林皆可,但願用一年半載的時間,就能夠像粗勇的農夫那樣得到些可喜的成果。(2024717日)

標籤:

 〈我相信雷雨如期而至〉/ 邱振瑞

 

疲勞的人

終究需要午睡滋補

藉此練習呼吸 呼吸

沒有對比

就解不開自由 停頓

設置之謎

 


前些時候

我發現了

記憶的枝葉開始枯萎

顏色變淡變遠

為了挽救它

我相信 雷雨如期而至

 

2024717日)

 

延伸閱讀:

 

「俄」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永存我的話語:曼德爾施塔姆沃羅涅日詩集》王家新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4-4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