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作家如何收錄失業這個狂潮

 


我想,凡是有仁愛同理心的作家無不關注其時代的失業狀況,有的作家積極介入寫成小說或紀實報導文學,用文字為失業者傳送溫暖,有的甚至拋出激越的措辭批評執政當局的不作為。必須說,正是這種時代所趨與生逢其時的衝擊,贈予作家的機遇,使其登上這個大舞台,證明他們的確經驗過艱難的時代。當然,不僅小說家有此機會,我相信所有敏銳細膩的畫家和攝影家同樣都願意直面這個重要的時刻。

 


或者說,如果我們透過日本小說家的文本:他們怎樣描繪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下的日本大量失業者與時代社會面貌,應當會加深我們對日本現代史的認識。在此,順便提一下,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德永直《沒有太陽的街》(1929)、《失業都市東京》(1930);林房雄《都會双曲線》(1930)川端康成《淺草紅團》(1930),就是聚焦這個時代的諸多名作之一,它們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回響,有的甚至洛陽紙貴成為熱議的暢銷書。

 


在此,容我打趣的說,作家熱情地為他們的時代忠實代言,並不會徒然一場,因為寬容大度的上帝以暢銷書的形式給予回應。這是公平的競賽,亦是作家多勞多得的體現。不過,回歸文學發展史的視角,我們仍要冷靜的回顧,有些暢銷書因其特殊的機緣所賜,在那個時期享受暢銷的紅利,但過了數十年之後,若不藉由強勢媒介炒作的話,真的就乏人問津了。這就是說,作家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基本盤:你的作品除了時代吹來的幸運之風,還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與敲打,尤其是,在沒有強大媒體的護航之下,你同樣能高唱凱歌走路有風。(20241230日)



標籤: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石頭新語 / 邱振瑞

 


先輩說 人老了

有許多優點

吃的少 寫字少

話語開始變少

 

除此之外

還有其他好處?

 

有的 少於一

你當變成一顆石頭

守住沉默

歡喜接受各種敲打

 

20241229日)

 

(附注:今天整日在家避寒讀書,下午時分,我忽然想讀阿瑟.庫斯勒《正午的黑暗》中文譯本,但是,我知道它被我壓在書堆裡,一時半刻取不出來。於是,我趕緊向書庫專家惟喆求援,才解決了我的用書之急。面對這樣的自身處境,我想起了一首與年老相關的抒情詩,以此短詩代為日誌。)

標籤: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奔向性愛餓鬼道:《竹久夢二日記》

 

下午,我搜尋竹久夢二的日文著作,意外發現了《雜草:日記 斷片》(時代社,1941)這本絕版書。對我而言,所謂意外並非它已絕版多年不容易購得,而在於收錄於該書的日記部分。我的目的很明確,其方法就透過竹久夢二的日記,細緻地解讀他埋在日記文脈中的秘碼,儘量挖掘出他與大正浪漫這個標籤相反的作家形象,亦即我想探知更多關於他與社會主義者之間的糾葛與憎恨,這樣的期待終究要落空的。這就是說,我僅依靠這篇幅有限的記述,很難就此挖出驚人的發現(不過,我正是從竹久夢二的日記中認識了「松蟲草」,心裡很高興)。

 


於是,我興起了購買《夢二日記》全四卷(筑摩書房,1987)的念頭,只能通讀過它們,我才能較全面重新描繪夢二幽微的精神世界。不過,問題又來了。我的書稿尚未整理完畢,消解書山的速度又少又慢,實在不宜另外開立新的戰線了。幸好,之前我囤書有成(或說是超前部署),很快就找到精要的入門書:紀田順一郎《日記の虚実》(新潮選書,1988),其中〈愛の飢鬼----『夢二日記』〉這篇9000字左右文章,寫得尤為深入精采,為我提前吹散了談及夢二時刻板的漫天濃霧。

 


紀田順一郎指出,夢二是個神經質的人,在日記的記述裡,凡是政治傾向的話題以及與社會主義者的交流互動,他無不謹小慎微的回避(擔心這些交友與政治思想若被公開對自己不利)。有趣的是,撇開這些危險性的記述,夢二對於自己的性苦悶性壓抑,他和四個女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身陷孤獨不安卻熱衷追尋魚水之歡的執著,在日記中皆有詳細記載。



這就昰說,如果我想從夢二的日記中得出我所感興趣的作家如何直面時代的政治風暴及意識形態的翻弄,一開始,即要陷入竹籃打水的徒勞處境。那怎麼辦?我認為仍然有辦法。我以《夢二日記》文本為基礎,進而擴大夢二的人格與形象建構,加上同時代作家的夢二評傳,這樣一來,我成不了夢二的專家,至少比其他人多了冷峻之眼看待這位只活了50歲的奇人:他用盡畢生的力氣,寧願在性愛的餓鬼道上顛簸而行。(20241227日)

標籤: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歲末祝福 / 邱振瑞

 


現在 就算是末法時期

也不需點燃影子保暖

冬雪仍然冷峻

卻未完全抹煞山路



遠方 戰火砲聲轟鳴

但我知道良善的世界

仍在駐守 抵抗崩潰

為我們祈禱祝福

20241225日)

標籤: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應當被揭示的祕密

 

據我理解與追探,三國大介贈予我大量的圖書都深具各種意義,有研究上必要參考的,有繼續貫徹深化主題所需的、還有方法論上借鑑的等等。確切地說,他購進的每一本書幾乎都有奇特的經歷。山極晃《米戦時情報局の『延安報告』と日本人民解放連盟》(大月書店,2005)一書,就屬於這個特別的範疇



三國大介說,有一天,他住家附近的舊書店老闆來電話說,最近,收到了一批奇特的書,三國大介應該會感興趣的(注:老闆深知三國大介的研究和興趣需求,每次進書都已事先篩選過,送至三國大介的住處,經由行家本人確認以後,再上網書目販售)。這時候,三國大介探問這本書的來由。老闆說,這本書(還有其他書籍)是一位日本共產黨黨員的藏書。那個黨員為何要賣書?真正原因是,藏書者近期過世了,其遺孀不想留書,捎來電話請老闆前去家裡收書。

 

原來如此。在日本,讀書行家都知道,日本共產黨經營許多黨營事業,舉凡印刷、報紙、電子媒體、出版都有,而大月書店就是旗下出版社之一。據了解,日共黨員的忠誠度極高,他們都支持自家黨營事業的出版物。這個策略是極具成效的,既鞏固了黨員們的政治信仰,又能厚實和穩固黨產的經濟基礎。如果,我們可以了解這個背景,或許就能解除日語愛書人的疑問:為什麼有些奇書沒在日本古本屋(網站)現身,而是默默進入了街坊的舊書店裡?

 


這樣說來,我從三國大介那裡領收到這本奇書,等於獲得了一部祕笈,我可以仿傚四年前的「專家學者」那樣,搖鈴作法一番或大肆吹噓起來,但是我實在做不來。事實上,我能做的極其有限。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裡,我們僅能揀到知識的諸多碎片之一。所以,我打算細讀這個寶書選其有用的部分整理出來。我始終認為或許揭示所謂的祕史和重新定義史料,才是寫作者的生機與出路。(20241223日)

標籤: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周日記述:踩踏紅線與冒險的必要

 

下午14:0016:30參加《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紀州庵文學森林)新書分享會,於我收穫甚豐。主講老師蔡潔妮自剖成書過程的艱辛,以及對作為台灣美術史的復權與話語權爭鬥(甚少競合關係),特別激發有志者的深度思索,詩人李敏勇的講評見解獨到給到場聽眾帶來諸多反思。此外,聽完新書分享書,我獲得了兩個短篇小說的素材:《失蹤的國旗》----林玉山膠彩畫中的國旗;《非同尋常的拍賣會》-----陳澄波的畫作在拍賣會上高價拍出的文化象徵意義。

 


在此,我稍做補充。作者勇於踩踏紅線、衝撞(體制內)集體意志的精神令人敬佩(借用文學語言即有獨立思考的研究者本來就應當向威權僵化的體制開砲),而此書推薦二魏聰洲的思想觀點同樣值得再三細讀,因為讀完之後,它總能促進你進一步向思想的禁區冒險。我因尚未讀畢全書,沒有底氣寫出有用的書評,待我細細品味之後,打算從台灣美術史的脈絡(路徑)出發,試圖挖掘出台灣畫家與台灣政治思想與安身立命之間的糾結(同化與對抗)心理。這是我的寫作動機,也算是我這個美術史的門外漢擅自打造的一面反旗。

 

承蒙敏勇嫂(麗明姊)贈送兩條石墨烯腰帶,但願經由它們的加持,有效改善我們久坐不運動造成的腰酸背痛。臨走之前,敏勇兄善意提醒,要我每日要多做有氧運動。說的極好。作家要持續寫作產量穩定,除了勤奮閱讀思考之外,還得有健全的身體才行呢。

 


行至同安街中途,心想許久未至茉莉二手書店,或許,到了那裡會遇見有用的日語專書。果真心想事成。我買到了三本好書:川端康成《雪国.千鶴.古都》(灕江出版社,1991)這個老版我甚為喜歡,它勾起了我當初從事翻譯日語文學的情懷;竹林 出《小津安二郎の軌跡》(風濤社,2016)、我並非小津電影的研究者,選此文本主要想了解,小津在戰前、戰中及戰後與日本文學互為文本的關係,當然,若能進一步得出其電影與軍部周旋的細節就更好了。《石川達三集》(新潮日本文学 301976),我大致翻閱了這個文集,很快就捕捉到「配給制」這個戰後初期的敏感詞(文中有更細緻的採購民生物資的描寫)、中華民國、社會主義、日本共產黨等等,自然要買回仔細閱讀,而且必須說,僅只這些「二手史料」的誘惑,就足以開啟我的跨文化與歷史探究癖了。

 

吃完晚餐,藉此放空一下,觀看了泰國電影《金孫爆富攻略》(2024)。乍看之下,以為搞笑電影,進入劇情以後,與我想像的相反。影片中處處顯露親情與人性的溫暖,情節順乎情理地進行,順便帶出了在泰國潮州華人的生活樣貌,這如同民俗學與人類學的影像重現,尤其,最後一幕感人至極:外孫及阿嬷的三名子女坐在卡車上手扶黃色棺木神情哀傷送葬,小安旁敲棺木沿路報訊至墓地的情景,簡直以催人淚下。對我而言,這就是意味深長的好電影!(20241222日)

 

延伸閱讀:

 

#蔡潔妮《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典藏藝術,2024

標籤: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翻譯(文本)與社會貢獻

 


數日前,在電話中與作家辜振豐討論孫立天《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2024)一書,為何暢銷和受關注的原因。我們得出了幾個共識:作者必須具有市場概念、讀者意識、學術書籍通俗化的重要性(放棄學術用大詞彙,以淺顯流暢而深刻的表述,吸引更多愛好歷史的讀者)、借鑑專業編輯的提點與補強。順此推論,作者若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助益,縱然書籍出版後,並未一砲而紅,至少其銷量的鼓舞和寫作經驗的提升,將正向積極改變作者的一生。

 


接下來,我仍然想要談談一個常見的現象:不諳外國語言又買不起高價書籍的人,他們卻熱衷探索東西方學問者的心情。坦率地說,出於上述條件的限制,不諳外語的人,只能依靠翻譯(文本)的導引,逐步建立對於「他者」的認識。儘管在這過程中存在因譯文是否相應譯出原意的問題,或者出現創造性的誤讀,事實上,那都沒有減損讀者的求知欲,不能改變讀者以此為基礎的探索之路。必須說,我這番感慨是有其時代性的,特別是我於1990年代的讀書購書的處境。現今,出版環境不同了。良性競爭刺激出版業更加奮發圖強,這個看似生死存亡關鍵的結果,給讀者帶來利多而省下不少支出。

 


在此,以熊坂 聡美《雲岡石窟中小窟龕の展開 装飾・空間・工人》(法蔵館2022)一書為例,日文定價13200日圓,若不是該領域的研究者,或者論文寫作引述的需用,業餘者多半還要觀望一陣子(注:二手好書亦售價不菲)。不過,在歷史文化思想研究上,我是個理性主義者,非但不排斥簡體中文譯本,而是認為閱讀越多文本越能讀出跨文化之間的差異,同時多認識另一種新視角和新方法。不久前,我發現了熊坂聪美《云冈石窟中小窟龛的展开:装饰·空间·工匠》(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11)中譯本,真是有點小驚喜,因為在原文未入手之前,我以441元即可先讀為快了。

 


此外,我還因找尋相關資料之外,意外得知木下杢太郎(太田正雄 1885-1945)《云冈日录=雲岡日錄》,在其詩人和劇作家翻譯家的身分之外,也想探讀他在美術史方面的成果。所以,說到這裡,我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種敬意,感謝優異的譯本。依我看,它有啟蒙開智的效用,有時候還能帶領讀者走出自以為是的峽谷。(20241220日)

標籤: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寒流狂想曲 / 邱振瑞

 


氣溫降至5度的時候

恐懼寒冷的詩人

就要發難 就要幻想

他想起了黃泉路上

朋友的說詞

簽到簿和門窗凍僵了

造反的鋼筆不動彈了

如果你有情的焰火尚存

解凍回暖之後

記得打個電話給我

 


20241220日)

標籤: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意外發現思想的小徑

 

這個月以來,我可能慢性疲倦升級到過度勞累體力明顯大不如前了。但是,我仍然以讀書寫作研究為樂,算是一種無需戒絕的成癮症。

 


為此,今天我放下啃咬硬書的進度,目標指向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淺草紅團》,目的不是文學作品評析,而是換成歷史學的視角,對於1930年代日本大眾娛樂及色情表演的生態,做一重新梳理與歷史回顧。尤其,大眾娛樂(色情表演)觸犯官方的底線,必然受到主管機關的嚴格審查,沒問題放行違反規定者就被禁止。

 


我找到了一篇日文小論文,大約8千字左右,我讀完之後文思泉湧,又看到論文的參考文獻,便順藤摸瓜查找起來。我意外得知「丸山鶴吉」這個關涉(日韓合邦)朝鮮殖民地政務的人物,進而在NDL上,找到了其岳父北條時政所(1858-1929)著《廓堂片影:第四部 日誌及紀行》(1-6部)一書(教育研究會,昭和6年)。

 

這是一部日記體例的記述,詳細記載了北條時政與其長女婿丸山鶴吉(1883-1956)的互動與日常生活點滴,還包括當時的天氣都有記錄。我按原書部分重新謄打辛苦得出了5000字左右,心情甚為踏實。接下來,我就得整合其他資料重新架構施工了。(20241217日)

標籤: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用另外一種途徑走向京都

 

約莫兩個月前,我與朋友G不期而遇,一陣寒暄以後,他問,最近我是否前往日本旅遊,不要只往東京的古舊書店跑,偶爾看看京都的古寺與滿山紅葉,也很浪漫很詩情畫意的。

 


我不否定他G的好意,之前我亦數次到京都旅遊。不過,我始終認為,京都的外國觀光客太多(氾濫成災)了,我認定和尋求的那份古雅的寧靜就這樣隨風飄逝了。試想一下,走在人潮如織和喧囂的路上,我看不到目標和盡頭,正因為如此,一種無鄉的漂泊感頓然而生。尤其,自從我們在嵐山車站電車內經歷人擠人的恐怖之後,我重遊京都的興致幾乎被惡意的強風刮走了。

 

那你怎麼辦?今後,就不再去京都旅遊嗎?坦白說,我心裡仍然想去探訪京都的,只不過,我採取另一種方式:我可以在經典古籍上領略京都的靜謐山色,可以從和歌和俳句裡觸摸到屬於人性與愛憎的體溫,當然,這還包括我樂於探求的日本僧人與政治權力相搏的歷史細節。


如果,我不走那麼遠的話,就聚焦於京都這個千年古都在戰爭時期和二戰後的歷史處境。我相信,透過這樣的閱讀與歷史探勘,同樣會得出新視角新思想來。與其說我抗拒體制內的規範,不如說,是我把它們視作一種新的途徑,我想用這個自身「發現」的途徑,細慢深長地走向京都的現代史。(20241216日)

 

延伸閱讀:

秋尾沙戶子《京都占領―1945年の真実》(新潮新書,2024-12

關於本書:

1945年敗戦。京都市内にも随所に星条旗が翻った。四条烏丸に進駐軍の司令部が置かれ、二条城脇の堀川通はアメリカ軍の滑走路となり、上賀茂神社のご神木はゴルフ場建設のために切り倒され、祇園歌舞練場は米軍専用ダンスホールへと姿を変えた……。日本降伏の間際、幾度となく原爆投下の候補地としてリストアップされながら、紙一重で悲劇をまぬがれた古都の往時を、日米双方の史料と貴重な証言から紡ぎだす。

標籤: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出版人傳奇:講談社野間清治(魚住 著)/ 邱振瑞 編譯

  

前言:德川幕府和明治維新結束後,日本開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向前邁進,進而開啟了日本「巨型媒體企業」的黎明。

至今為止,在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可以看到權力與媒體交換(掛鉤)的痕跡,進而在網路擴散傳播,因而造成人們對既有媒體的不信任。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眾媒體是如何面向日本的讀者又如擴展自身的影響力呢?我們有必要關注媒體、權力、大眾與現代歷史的複雜性,最好還能揭示出其黑暗面。

 


發現絕密文件

 

當我看到堆疊在我面前的瓦楞紙箱時,我的心狂跳不已。裡面約有150冊厚厚的合訂本,被深藍色或栗色的硬皮封面緊緊保護著。這些都是昭和34年(1959)講談社編纂公司歷史:《講談社五十年》的珍貴資料。

我必須先說明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在之前的六個月裡,我一直在搜讀關於講談社的擁有者野間家族的文獻。例如:

包括第一社社長野間清治的書籍和傳記,他從東京帝國大學的秘書一躍成為「日本雜誌之王」的背景。

第二任社長野間恒的手稿,他在清治去世後約三周驟然離世,年僅29歲。

第三任社長左衛(野間恒的母親,她被稱為「女尼將軍」)的追思錄。

第四任社長省一,曾任南滿鐵道(滿鐵)的精英員工,擔任第四任社長的相關傳記和追思錄。

第五任社長阿南惟道(於二戰後自殺身亡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的第五個兒子)的追思錄。

第六任社長佐和子,遭逢阿南惟道突然去世後,接任社長的追思錄。

這些資料都很有趣,也很有價值,但因為當事人的謹慎與考量,蒙上薄薄的面紗。很難觸及全部的真相。我想知道的是,透過野間家族成員經歷過的奇特命運及其真實的樣貌,來揭示日本「大眾媒體時代」的開端與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一份未公開的證詞記錄,而它就在那裡。

原因是在《講談社五十年》的凡例,(即在書首逐項列出該書的編輯方針和使用方法)中,有一段別具意義的文字這樣寫道:「一、由於頁數關係而無法收錄的大量資料,已留待他日再行處理」。

這些珍貴的文件現今在哪裡?當我詢問講談社前社長室主任市原德郎時,他告訴我,直到大約10年前,這些文件確實都存放在總公司六樓的一個小房間裡,就在公司歷史編輯室旁邊。

然而,公司歷史編纂室本身現在已經解散,存放文件的小房間也裁撤了。

我委請現任社長室長高橋明男先生調查這些資料其後的去向。他表示,很有可能是被送到了講談社位於埼玉縣與野市的倉庫,他會去那裡尋找。

大約兩星期以後,高橋先生回覆說,沒找到那批資料。我想,講談社倉庫內部一定很大,如同巨大的迷宮那樣,一旦失去蹤跡,就很難找到它了。

就在我打算放棄之際,我收到了《現代周刊》現任總編輯鈴木崇之的電子郵件,他說,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請我稍候時日。幾天之後,我收到他捎來消息:「找到了!」

過程的細節我不得而知,但在2010 年左右,所有與公司歷史相關的文件都被裝進約100個紙箱,堆在總公司八樓總務會議室的後方。

我趕到了講談社,從紙箱中取出合訂本。合訂本的書脊上刻有金字標題 「野間清治を語る」或 「二代社長を語る」等,編號從1 147(不知何故,只缺少第 126卷)。合訂本大部分內容都是200 字稿紙手寫速記筆記。

畢竟,手稿的紙張已有約60年的歷史,所以已經泛黃、變質,不小心翼翼翻閱,就有碎裂的危險。這裡的「敘述者」幾乎都已過世,如果我現在不收錄他們的聲音,他們珍貴的見證將會消失在黑暗中。(第1回)

 

(附注:數日前,文友惟喆捎來紀實作家魚住昭追蹤講談社傳奇人物野間清治的專書報導,我慢速閱讀以後,覺得對台灣讀書(出版)界富有啟發和意義,有必要編譯成文分享出來。這只是個小小的起步,在我看來,知識生產力的實際行動,與傳播善知識同樣重要。)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