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翻譯(文本)與社會貢獻

 


數日前,在電話中與作家辜振豐討論孫立天《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2024)一書,為何暢銷和受關注的原因。我們得出了幾個共識:作者必須具有市場概念、讀者意識、學術書籍通俗化的重要性(放棄學術用大詞彙,以淺顯流暢而深刻的表述,吸引更多愛好歷史的讀者)、借鑑專業編輯的提點與補強。順此推論,作者若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助益,縱然書籍出版後,並未一砲而紅,至少其銷量的鼓舞和寫作經驗的提升,將正向積極改變作者的一生。

 


接下來,我仍然想要談談一個常見的現象:不諳外國語言又買不起高價書籍的人,他們卻熱衷探索東西方學問者的心情。坦率地說,出於上述條件的限制,不諳外語的人,只能依靠翻譯(文本)的導引,逐步建立對於「他者」的認識。儘管在這過程中存在因譯文是否相應譯出原意的問題,或者出現創造性的誤讀,事實上,那都沒有減損讀者的求知欲,不能改變讀者以此為基礎的探索之路。必須說,我這番感慨是有其時代性的,特別是我於1990年代的讀書購書的處境。現今,出版環境不同了。良性競爭刺激出版業更加奮發圖強,這個看似生死存亡關鍵的結果,給讀者帶來利多而省下不少支出。

 


在此,以熊坂 聡美《雲岡石窟中小窟龕の展開 装飾・空間・工人》(法蔵館2022)一書為例,日文定價13200日圓,若不是該領域的研究者,或者論文寫作引述的需用,業餘者多半還要觀望一陣子(注:二手好書亦售價不菲)。不過,在歷史文化思想研究上,我是個理性主義者,非但不排斥簡體中文譯本,而是認為閱讀越多文本越能讀出跨文化之間的差異,同時多認識另一種新視角和新方法。不久前,我發現了熊坂聪美《云冈石窟中小窟龛的展开:装饰·空间·工匠》(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11)中譯本,真是有點小驚喜,因為在原文未入手之前,我以441元即可先讀為快了。

 


此外,我還因找尋相關資料之外,意外得知木下杢太郎(太田正雄 1885-1945)《云冈日录=雲岡日錄》,在其詩人和劇作家翻譯家的身分之外,也想探讀他在美術史方面的成果。所以,說到這裡,我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種敬意,感謝優異的譯本。依我看,它有啟蒙開智的效用,有時候還能帶領讀者走出自以為是的峽谷。(20241220日)

標籤: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寒流狂想曲 / 邱振瑞

 


氣溫降至5度的時候

恐懼寒冷的詩人

就要發難 就要幻想

他想起了黃泉路上

朋友的說詞

簽到簿和門窗凍僵了

造反的鋼筆不動彈了

如果你有情的焰火尚存

解凍回暖之後

記得打個電話給我

 


20241220日)

標籤: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意外發現思想的小徑

 

這個月以來,我可能慢性疲倦升級到過度勞累體力明顯大不如前了。但是,我仍然以讀書寫作研究為樂,算是一種無需戒絕的成癮症。

 


為此,今天我放下啃咬硬書的進度,目標指向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淺草紅團》,目的不是文學作品評析,而是換成歷史學的視角,對於1930年代日本大眾娛樂及色情表演的生態,做一重新梳理與歷史回顧。尤其,大眾娛樂(色情表演)觸犯官方的底線,必然受到主管機關的嚴格審查,沒問題放行違反規定者就被禁止。

 


我找到了一篇日文小論文,大約8千字左右,我讀完之後文思泉湧,又看到論文的參考文獻,便順藤摸瓜查找起來。我意外得知「丸山鶴吉」這個關涉(日韓合邦)朝鮮殖民地政務的人物,進而在NDL上,找到了其岳父北條時政所(1858-1929)著《廓堂片影:第四部 日誌及紀行》(1-6部)一書(教育研究會,昭和6年)。

 

這是一部日記體例的記述,詳細記載了北條時政與其長女婿丸山鶴吉(1883-1956)的互動與日常生活點滴,還包括當時的天氣都有記錄。我按原書部分重新謄打辛苦得出了5000字左右,心情甚為踏實。接下來,我就得整合其他資料重新架構施工了。(20241217日)

標籤: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用另外一種途徑走向京都

 

約莫兩個月前,我與朋友G不期而遇,一陣寒暄以後,他問,最近我是否前往日本旅遊,不要只往東京的古舊書店跑,偶爾看看京都的古寺與滿山紅葉,也很浪漫很詩情畫意的。

 


我不否定他G的好意,之前我亦數次到京都旅遊。不過,我始終認為,京都的外國觀光客太多(氾濫成災)了,我認定和尋求的那份古雅的寧靜就這樣隨風飄逝了。試想一下,走在人潮如織和喧囂的路上,我看不到目標和盡頭,正因為如此,一種無鄉的漂泊感頓然而生。尤其,自從我們在嵐山車站電車內經歷人擠人的恐怖之後,我重遊京都的興致幾乎被惡意的強風刮走了。

 

那你怎麼辦?今後,就不再去京都旅遊嗎?坦白說,我心裡仍然想去探訪京都的,只不過,我採取另一種方式:我可以在經典古籍上領略京都的靜謐山色,可以從和歌和俳句裡觸摸到屬於人性與愛憎的體溫,當然,這還包括我樂於探求的日本僧人與政治權力相搏的歷史細節。


如果,我不走那麼遠的話,就聚焦於京都這個千年古都在戰爭時期和二戰後的歷史處境。我相信,透過這樣的閱讀與歷史探勘,同樣會得出新視角新思想來。與其說我抗拒體制內的規範,不如說,是我把它們視作一種新的途徑,我想用這個自身「發現」的途徑,細慢深長地走向京都的現代史。(20241216日)

 

延伸閱讀:

秋尾沙戶子《京都占領―1945年の真実》(新潮新書,2024-12

關於本書:

1945年敗戦。京都市内にも随所に星条旗が翻った。四条烏丸に進駐軍の司令部が置かれ、二条城脇の堀川通はアメリカ軍の滑走路となり、上賀茂神社のご神木はゴルフ場建設のために切り倒され、祇園歌舞練場は米軍専用ダンスホールへと姿を変えた……。日本降伏の間際、幾度となく原爆投下の候補地としてリストアップされながら、紙一重で悲劇をまぬがれた古都の往時を、日米双方の史料と貴重な証言から紡ぎだす。

標籤: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出版人傳奇:講談社野間清治(魚住 著)/ 邱振瑞 編譯

  

前言:德川幕府和明治維新結束後,日本開始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向前邁進,進而開啟了日本「巨型媒體企業」的黎明。

至今為止,在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可以看到權力與媒體交換(掛鉤)的痕跡,進而在網路擴散傳播,因而造成人們對既有媒體的不信任。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眾媒體是如何面向日本的讀者又如擴展自身的影響力呢?我們有必要關注媒體、權力、大眾與現代歷史的複雜性,最好還能揭示出其黑暗面。

 


發現絕密文件

 

當我看到堆疊在我面前的瓦楞紙箱時,我的心狂跳不已。裡面約有150冊厚厚的合訂本,被深藍色或栗色的硬皮封面緊緊保護著。這些都是昭和34年(1959)講談社編纂公司歷史:《講談社五十年》的珍貴資料。

我必須先說明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在之前的六個月裡,我一直在搜讀關於講談社的擁有者野間家族的文獻。例如:

包括第一社社長野間清治的書籍和傳記,他從東京帝國大學的秘書一躍成為「日本雜誌之王」的背景。

第二任社長野間恒的手稿,他在清治去世後約三周驟然離世,年僅29歲。

第三任社長左衛(野間恒的母親,她被稱為「女尼將軍」)的追思錄。

第四任社長省一,曾任南滿鐵道(滿鐵)的精英員工,擔任第四任社長的相關傳記和追思錄。

第五任社長阿南惟道(於二戰後自殺身亡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的第五個兒子)的追思錄。

第六任社長佐和子,遭逢阿南惟道突然去世後,接任社長的追思錄。

這些資料都很有趣,也很有價值,但因為當事人的謹慎與考量,蒙上薄薄的面紗。很難觸及全部的真相。我想知道的是,透過野間家族成員經歷過的奇特命運及其真實的樣貌,來揭示日本「大眾媒體時代」的開端與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一份未公開的證詞記錄,而它就在那裡。

原因是在《講談社五十年》的凡例,(即在書首逐項列出該書的編輯方針和使用方法)中,有一段別具意義的文字這樣寫道:「一、由於頁數關係而無法收錄的大量資料,已留待他日再行處理」。

這些珍貴的文件現今在哪裡?當我詢問講談社前社長室主任市原德郎時,他告訴我,直到大約10年前,這些文件確實都存放在總公司六樓的一個小房間裡,就在公司歷史編輯室旁邊。

然而,公司歷史編纂室本身現在已經解散,存放文件的小房間也裁撤了。

我委請現任社長室長高橋明男先生調查這些資料其後的去向。他表示,很有可能是被送到了講談社位於埼玉縣與野市的倉庫,他會去那裡尋找。

大約兩星期以後,高橋先生回覆說,沒找到那批資料。我想,講談社倉庫內部一定很大,如同巨大的迷宮那樣,一旦失去蹤跡,就很難找到它了。

就在我打算放棄之際,我收到了《現代周刊》現任總編輯鈴木崇之的電子郵件,他說,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請我稍候時日。幾天之後,我收到他捎來消息:「找到了!」

過程的細節我不得而知,但在2010 年左右,所有與公司歷史相關的文件都被裝進約100個紙箱,堆在總公司八樓總務會議室的後方。

我趕到了講談社,從紙箱中取出合訂本。合訂本的書脊上刻有金字標題 「野間清治を語る」或 「二代社長を語る」等,編號從1 147(不知何故,只缺少第 126卷)。合訂本大部分內容都是200 字稿紙手寫速記筆記。

畢竟,手稿的紙張已有約60年的歷史,所以已經泛黃、變質,不小心翼翼翻閱,就有碎裂的危險。這裡的「敘述者」幾乎都已過世,如果我現在不收錄他們的聲音,他們珍貴的見證將會消失在黑暗中。(第1回)

 

(附注:數日前,文友惟喆捎來紀實作家魚住昭追蹤講談社傳奇人物野間清治的專書報導,我慢速閱讀以後,覺得對台灣讀書(出版)界富有啟發和意義,有必要編譯成文分享出來。這只是個小小的起步,在我看來,知識生產力的實際行動,與傳播善知識同樣重要。)

標籤: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現代茶人及其精神

 

每次,熟識的朋友來敝店茶敘,我總要不厭其煩向他們說明:接下來,為你們沖泡茗茶的員工來頭不少,她們擁有台灣茶葉改良場認可的(茶葉感官品評專業人才能力鑑定合格中級證書),有能力將每款茶葉的特色沖泡出來,還能詳細解說水質與茶湯的辯證關係。簡單講,她們都是專業的茶藝師,無論用古雅的宜興壺或現代感的蓋碗入茶,在她們手裡都能恰到好處地演繹出來。我有自知之明,沒有茶藝師的證照,就是不能隨便出手,必須嚴守(學術有專攻的)分際,頂多在你們茶杯見底的時候,趕緊拿起茶海為你們續上斟茶而已。

 


不過,說起來,我們茶行的員工(茶藝師),都是老實古意的人。每次看到我如此認真強調,她們就會半是羞赧或露出受之有愧似的表情。事實上,這並非我誇大其詞。我是實話實說,沒有趁機胡亂吹噓。我的做法有其正當性和激勵作用。首先,經營者向朋友(或顧客)介紹自家員工的真實本領,就是在為她們正名和肯定,其次,員工在獲得這份自信以後,在各方面表現就會趨向完善。在此,我借用一位日本橫綱審議會的行家的說法:有體育新聞記者問道,相撲力士要如何培養自身的「威嚴感」?行家言簡意賅地說:當這位力士晉升為「橫綱」之後,自然就有「威嚴感」了。說的真好!在任何領域裡,我們都需要有真正實力的人。

 

繼續這個話題。

上個月下旬,旅居台北多年的日本天才茶人S女士來訪,贈送我們一份意外的禮物:《台湾茶鑑定法ハンドブック》(五南出版,2024)一書。當下,我們高興又感動,因為這部日文版圖書,對我們幫助很大。員工們習得日文版的專業術語以後,就更自信地向日本顧客做專業解說。經由L與出版社取得聯絡,意外得知該書日文版之外,有英文版和中文版,便豪情下單購進了數套(共19公斤)。這批圖書有自家員工用書,多出的擺在店裡,可售給精進茶道的愛茶人士。

 


必須說,這套(三種語言)的新書,鼓舞作用很大,資深員工C聞訊以後,立刻抱得全書回家,準備研讀這三個版本。近年來,外國(英國、法國、瑞士、德國、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茶客增多起來,到時候,她們就可以運用英文版的專業語言,再次(淺顯易懂)展現台灣茶道的光榮時刻。俗話說,輸人不輸陣。儘管我沒有中級茶藝師的證照,但是我仍然要堅守讀書人的尊嚴,身手敏捷從書庫裡取出了兩本茶道之書:「日」千玄室《茶之心》(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瑞士」沃爾夫岡.費勒《日本茶室與空間美學》(廣西師範大學,2019)來遙相呼應。就此意義而言,這已列入我在踐行現代茶人及其精神的旅程?(20241213日)

標籤: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一個本尊三個化身:長谷川海太郎

 


多年前,我讀了尾崎秀樹《大衆文学五十年》(講談社,1969),對於日本時代小說與日式武俠小說,有了較為整體的認識,進而發現大眾小說的魅力。該書第二章「時代小說的系譜」中,尾崎用八頁篇幅左右來介紹「林不忘的反骨、丹下左膳的變貌」。在此之前,我約略知道林不忘即創造丹下左膳這名怪俠客的作者,但是並沒有深究下去,直到這些年我開始關注滿洲國和西伯利亞勞改營這個議題,才與林不忘這個名字及其兄弟的經歷連結了起來。

 


嚴格講,林不忘只是長谷川海太郎(1900-1935)的筆名和分身,此外還使用兩個筆名:谷讓次、牧逸馬。正如生卒年所示,長谷川只活了35歲,可說是英年早逝的作家,不過,其留下的作品之多足讓研究者和讀者驚豔。表面上看,長谷川用林不忘之名,進出武俠小說的人情世界,其波瀾壯闊的生涯(他念中學期間,愛讀德富蘆花《巡禮紀行》(前往俄國造訪仰慕的托爾斯泰)隨筆,中學三年級,對石川啄木的作品為之傾倒),從函館來到東京明治大學專門部就讀期間,即進出無政府主義者大杉榮家中,由此可見他與社會主義思想接受的歷史。了解其思想背景,我們對於他用林不忘的筆名發表〈安重根――十四の場面――〉,對安重根的悲壯愛國寄予同情,就不難理解了



 

必須說,目前,我還沒有完全掌握住長谷川海太郎的思想全貌,其文本解讀仍在進行當中,而且相關評傳尚未入手,自然談不上什麼深刻的見解。或許,有人要追問,我何時才能寫出來?一直以來,我猶然相信這個觀念:慢工出細活。就多給我些時間吧,我喜歡微火慢熬的等待,哪怕我早已被不安分的青煙燻得眼淚直流了。(20241211日)

標籤: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兩種冬風 / 邱振瑞

 

一種冬風很坦誠

當它想念故友愛侣

就會放開激情

直奔地獄與鬼牆

扭轉審判的門把

 


一種冬風很壓抑

當它的自由變得模糊

始終看不到

希望在拍動翅膀

它就要不斷的迴旋

 

2024129日)

標籤: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變奏十行 / 邱振瑞

 


在黑白電影裡

猛然間

我聽見一百多年前

烏鴉們的談話

氣候變遷 經濟大蕭條

流言風暴正在成形

撲向內部世界

而且不帶任何殘影

他們能夠帶走的

僅只一塊薄板 一部詩集

 

2024127日)

標籤:

 安倍能成和他的臺灣風景

 

某日,我忽然很想讀安倍能成(1883-1966)的文章,因手上沒原文資料,沒法對他有更深入的認識,於是就到青空文庫找尋。可惜的是,該網站僅只公開〈初旅の残像〉這一篇遊記,主要記述安倍返回故鄉愛媛縣松山的人情與風景。對研究者而言,這篇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隨筆,發表於中日戰爭的1937年,仍然有超乎政治之外的意義,並能提供一種考察那個時代的另類視角。或許,我在閱讀上太過貪婪,僅僅讀了這篇遊記,仍然感到不夠癮,只好開闢第三管道探索安倍能成的思想經歷。

 


我採取雙管其下的做法。

其一,按照以往經驗,我知道 NDL有大量日文資料,多半可自由下載,到那裡挖掘所需史料文本,比我委託日本朋友代購原文來得快速,而且有些年代過久未必買得到。

其二,我必須借重惟喆這位超級圖書館員的協助,因為他對中國的出版物知之甚詳,總能及時補全我需要中文譯本的空白。總之,我相信他就是有辦法和門路,在關鍵時刻找出安倍能成著作的中譯本。

 

眾所周知,在NDL上,日治時期論及臺灣的文本種類相當豐富,上次,我因好奇心驅使(想了解故鄉嘉義路旁栽植木麻黃的起源),就下載讀過一部專書中「木麻黃」引進臺灣本島的由來。但話說回來,資料太多未必是正向的,不自我克制濫讀的慾望,很容易就會偏離主軸,無意間,陷入如獵人拿霰彈槍朝灰暗天空亂射的窘境。例如,我鍵入「臺灣風景」一詞搜尋,立刻出現了葛西虎次郎《台湾風景写真帖》(明治4410月)一書。雖然瀏覽這本書,對我加深日治時期的臺灣風景有所助益,但有了上次走岔迷途的經驗,我守住克制僅只記住該書名,不敢激昂點進點出,而是直奔主旨和文本的主角----安倍能成。

 


這一次,我查尋的結果頗佳,很快就找到《安倍能成選集》,該選集共有5卷。我快速瀏覽了這5卷的目錄,下載了第1至第4卷,因為第5卷為安倍論斯賓諾莎倫理學的專著,我對日文語境中的斯賓諾莎興趣不大(注:家裡已有三四冊《斯賓諾莎》中文譯本評傳,因此沒有下載)。安倍能成〈臺灣風景〉(1933)這篇遊記收錄於《安倍能成選集》第二卷(pp139-149頁)該文記述安倍於殖民地時期任職京城帝國大學教授來臺灣遊歷的印象與感想。文中分為5小節,開篇提到,「是年三月初,京城零下13度,一片銀白世界,三月中旬,他從基隆登陸以後,最期待的即是飽覽蒼鬱遍在的臺灣島景致了。」其後,又提到他走訪劍潭山(臺灣神社)、臺北帝國大學內高聳的椰林、阿里山、臺南熱蘭遮城、高雄州、恒春、潮州、東海岸的斷崖絕壁;尤其是,他近距離看見老榕樹、栴檀、相思樹、鳳凰木、巴豆樹、檳榔樹、龍眼樹和芒果樹等南方熱帶才有的樹種時,不由得心情雀躍起來。

 


必須說,我讀畢安倍能成〈臺灣風景〉一文,心情特別快活,我透過安倍能成的遊記時光機,彷彿重新回到了1933年的老臺灣,跟著作者身臨其境一樣,感受著我熟悉的南方樹種在歷史中送來的微風。在我的理解中,這熟悉的微風就是翻開歷史文本的巧手。順便一提《安倍能成選集》5卷本,皆為PDF掃瞄檔,原版紙質泛黃略顯模糊,閱讀起來很費眼力。我讀完這篇遊記,不可怠慢,立刻點上眼藥水滋潤滋潤。就在我感到眼睛痠澀之際,惟喆傳來了安倍能成《康德實踐哲學》中文譯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8),誰能懷疑我的預感與直觀感受呢?我承認自己的眼力正在衰退,必須補充葉黃素和魚油,即使如此,我仍然喜聞樂見接收這特別的書訊。(2024126日)

標籤: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品茗與愛書的彼方

 

費希特有個金句: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選擇什麼樣的哲學。我深有同感,於是,把這金句擴大延伸解釋,用在熱衷茶藝的人和愛書人身上。細察的人可以得知,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為了珍視的事物,願意自我克制慾望,降低物質的享受,就是要迎回嚮往及心愛之物,徹底實現物我相通的境界。

 


數日前,寒冷的跫音悄然而至,即使有玻璃門阻隔,坐在縱深格局的茶行裡,依然感受到伏地而升的冷氣,直接考驗著茶客的意志。說來真巧,就在我聯想著「深夜有客茶當酒」的時候,茶商S先生走了進來。不久前,向他買進幾件優質的高山茶,尚未完全售出,S先生這次前來,想必又帶新的茶樣,給我們試喝品鑑(決定)。就此而言,我必須稱讚S先生,他是個勤奮行銷的茶商,願意與客戶分享實用訊息,始終保有使鐵鍊變得柔軟的毅力。

 


不過,與我猜想的相反。這次,S先生坐定之後,向我們遞上一包「大紅袍茶王」,說在這種冷天氣下,喝上幾杯大紅袍(岩茶)很有感覺,它的皂數很高,久泡不澀,回甘持久,尤其使人通體舒暢足部暖和起來。好茶當前不宜遲。內人用竹勺取出了約莫6克茶葉,將它置於白色蓋碗沖泡,數十秒鐘之後,倒出紅褐色茶湯,請櫃檯前的茶客朋友品鑑。嚴格講,它雖然是高價茶(172000元),但與我們之前喝過的喉韻厚實的大紅袍相比,香氣稍為遜色了些,我們如實地表達了這個感受。



接著,我打趣的說,這款大紅袍確實是極品之茶,但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貴了!(引用中國書友的說法,現今好書大批湧現,但定價太貴令人望而卻步)。S先生笑了笑,直說極品之茶就是高貴呀!我知道他沒援用比這大紅袍售價更高的交易事件。多年前,某飲料茶公司特意斥資88萬台幣買下1斤東方美人茶,就是為了自家即將上市的瓶裝茶做廣告。仔細想來,只需花費88萬台幣,就能獲得巨大的廣告效益,對大公司而言花這點小錢太划算了。

 

當然,不僅茶葉比賽得獎的頂級東方美人茶如此,不可避免地要被貌似忠厚的精明人士炒作,那些自詡聰明絕頂附庸風雅的愛茶人,一進入普洱茶的「神祕特區」,恐怕要向能言善道的賣家支付更龐大的學費。試想,你願意花數十萬元及超過百萬元購買一枚375克的古普洱茶餅?正如上述,我們分享了S先生的高價大紅袍,6克茶葉就得720元呢。按照現今物價水準,720元在台北可以買7個便當。更理性地說,從那枚價值60萬元茶餅取下來的碎茶片,持有者用豪情的沸水沖泡以招待深夜的訪客,少說都是千元起跳的茶湯吧?

 


必須說,自始至終我並不懷疑高價茶品的品質,或者售茶人運用偷樑換柱的手法,但我更相信愛茶人及品茗的初衷,凡是你喜愛的茶品(注:手搖飲和瓶裝茶不在討論範圍),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好茶了。同理可證,如果你所定義的值得深入探研的書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好書了,不需要羨慕收藏家的稀世珍本。正如好茶是向懂茶之人開放的那樣,好書出版的目的簡明扼要,它是為了與讀者深刻的交流。(2024123日)

 

延伸閱讀:

 

中村元《比較思想の軌跡》(東京書籍,1993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