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日語文學譯者的自負

 

坦白說,我個人喜歡志賀直哉的日文小說,並非他被譽為「小說之神」,而是其明晰洗練的文體,令我有通透的暢然之感,所以他是我書架上很重要的「他者」。或許出身和處境的緣故,他的後輩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對這位不強烈干涉社會運動的白樺派前輩頗有微詞,暗示志賀不關懷社會底層的悲歌,止步於私人境遇的文學之美,矛盾的是,小林多喜二卻又希望得到這位大家的肯定。

 


出於閱讀與研究需要,若發現志賀直哉作品的漢譯本,我定然要收納其中,省下找圖書館借閱的麻煩,隨時就能閱讀做筆記。我有兩個志賀直哉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漢譯本:一個是灕江出版社,一個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二書皆出版於1985年。在台灣,繁體林鬱版(1993年),就是取自湖南版簡體中譯本。因此,我看到日本文學專家劉立善教授所譯《暗夜行路》時,眼睛為之一亮,今日傍晚取回了新書。此外,新書折口還預告同系列譯作:《和解》、《學徒之神》、《灰色的月亮》。

 

在此,看得出劉立善教授把志賀直哉的代表名作翻譯出來,即體現他作為研究者與譯者的自負與雄心,即使《暗夜行路》已有兩個譯本,他仍想提供一個新的譯本,供同行研究者與讀者比較參酌。這是個極好的例證。之前,我們偶爾聽到譯者說,他本來想翻譯○○書,但出版社不想賠錢(無意出版),只能無奈作罷,把自我逃避的責任全推給了出版社。

 

直白地說,心之所譯為公版書,就算遭到出版社拒絕,他何不精心翻譯其書自費出版呢?例如,印書300冊分贈親朋好友,豈不是一件美事?我想,自視有「譯者高度」的人,如果沒有自負與捨我其誰的氣魄,大概只能站在冰火交替的邊上了。說是可惜,也不無道理。(2024815日)

標籤: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來自恐山禪僧的真言

 

最近,我讀書比例失衡不少,漢譯世界名著讀得多,日語著作讀得少,近三個月,沒向台北紀伊國屋書店訂書了。這個念頭纏繞不已。日前,打了電話訂購了兩本書:野間宏《真空地帶(改版)》(岩波書店)、師茂樹《最澄と徳一仏教史上最大の対決》(岩波新書),正等到書通知。

 

下午,接續「美」唐納德.拉泰納《希羅多德的歷史方法》的閱讀。時間不夠,葉山嘉樹的短篇小說《濁流》,挪至明日細讀。

 


出門前,我書癮又犯了,上日文網站瀏覽了一下,果然有新的發現:南直哉《苦しくて切ないすべての人たちへ》(新潮新書,2024-4。對我而言,這本書特別吸引我在於:作者是個僧人南直哉---青森縣恐山靈場的代理住持。之前,為了撰文看過幾部以恐山為主題的影片,死者家屬至恐山憑弔死者的感受,經由對往生者的哀悼,自身的死生觀亦發生變化。看得出來,與臺灣人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生存處境似乎來得更嚴酷,否則禪僧南直哉就不致感嘆,並對陷入苦厄的眾生法語鼓勵: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即使受苦,即使為此感到悲傷,我們只要把它想成『只要活著就是一件大事』,然後繼續前進,你就會熬過去。這些都是減輕心靈負擔的有益之法。例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凡事息事寧人」、「死後的事就放下吧」。作者還提及前往偏遠(靈場)聖地尋找亡靈的人的心境,談及自身修行期間的軼事,也談到何謂好的宗教與壞的宗教,並以自身的體悟如何面對「生、老、病、死」的永恆課題。簡言之,這本書出自一位僧人的肺腑之言,有自我心路歷程的剖析,有作為民俗學視角的恐山的歷史變遷。看到這些特點,我定然要訂購一冊細讀之。(2024814日)


標籤: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南北文學書簡集》---001

 

多謝惟喆分享「抄襲洗版成風」(澎湃新聞網 高丹 申璐20200819日):三年翻译出版百余本小说,天津人民社这三位神秘“译者”是谁)這篇文章,很精彩,值得臺灣出版界和讀者借鑑。以後,有這類好文章,多多轉發給我。

說點題外話。幽冥物語(共3冊):源隆國《今昔物語》、上田秋成《雨月物語》、柳田國男《遠野物語》的漢譯本,應該如上文所說的洗版譯本。我推測它們抄自人民文學版(日本文學叢書),因為譯者名不經傳又刻意化名,這是破綻之一。

多年前,我在台北某簡體書店裡,買到了一本佚名氏翻譯的《源氏物語》,那時認為多個譯本參考也不錯。但讀了高丹 申璐的文章,我可以大膽推論,看來豐子愷的名譯本《源氏物語》,就是遭到「佚名氏」這隻看不見的手,給易容改裝(洗版),以低價策略流向書市的。不過,因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我們仍有必要閱讀簡體電子書,至少閱讀它們能增進我們辨識偽書的眼力。我這篇短文將收錄至《南北文學書簡集》裡。

 


喆:這3部的譯者都沒聽過,且電子書刻意淡化譯者,岳遠坤先生研究上田秋成,但沒翻譯。有時,研究越深,反而更不敢去翻譯,比如錢稻孫、周作人,對源氏物語。岳先生有些譯作,網路找不到電子版,比如他應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邀請,翻譯假面的告白、潮騷、愛的飢渴。不知為何,沒繼續譯其他,金閣寺等。

我:對,名家譯者(不論存在某種時代局限性或瑕疵),一定具名而愛惜羽毛,沒有自隱其名的道理。因為有時譯者比作者更了解作者的作品,為此撰作譯者序或深度導讀,最能體現譯者的真本事。

喆:假面的告白、潮騷、愛的飢渴、金閣寺……等,台灣和中國,都新翻譯本一直出,三島有些作品,好像從沒被漢譯,比如絹與明察。

我:依我看,有兩種可能:其一、三島由紀夫的著作權已屬公版領域了,成為各出版社必爭的山嶺,而且其賣座名著幾乎已悉數譯出了。其二,既然沒有商機可言,出版社就沒必要出版三島不甚重要的其他作品了。

更直白說,現今所謂知名(暢銷.重量級)作家的作品,並非每本皆是精采之作,亦有劣作混充其中,有的是出版社和媒體長期抄作出來的商品。當然,鐵粉和信徒們願意買單追隨是他們的自由,同樣道理,我們也不能否定清醒之人的真言與冷然對待。(2024813日)


標籤:

 《三國之丘通信集》

 

下午四點許,三國大介打來電話,我當下甚為驚訝,因為他的講話聲明顯虛弱,話語如枝椏分叉,又伴隨間歇性的激烈咳嗽,我就覺得情況不妙了。原來兩個星期前,他外出買咖啡豆,進出擁擠的公共場所,不慎染上了新冠病毒。之後,發高燒全身疲軟乏力,兩個星期來,全憑服用高價的西藥,好不容易才稍為恢復過來,即使講話有些吃力,仍要與我通話講幾句。

 


接著,他向我表示歉意,說他確診後體力滑坡,實在沒力氣為我寄書……。他這樣說,我反而感到愧疚有壓力。坦白說,他已為我寄來許多書籍,就算我每日勤奮閱讀了,都不及啃完書山的一角,而且,購書與空運費用不可小看,大箱寄書有時運費近1萬日圓,長期下來,對多年前被親戚巨額倒債的他而言,這些書款支出就是雪上加霜,我不能給師友增添負擔。

 

約莫過了三十分鐘,通話到了尾聲,事情轉向了光明。我們得出共識,要善用通訊軟體的優勢,以後每周若干通話,事前擬定對談主題,如談他的讀書感想(或者分析日本當下流行的Line文學=微新聞),我就此思考回應並設定提問,再由他做出答覆,通話結束後,由我做文字整理。換句話說,我主動為他做口述日記,題目定為「三國之丘通信集」,將來出版也是對我們友誼的見證。我聽得出來,當他聽完我這個強勢總編輯的決議,雖然語聲仍是虛弱而流散,但我卻看見他正從陰暗中走向了光亮,從電話彷方傳來老知識人特有的歡快的聲波。(2024812日)

標籤: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珈琲中毒者與咖啡偵探

 

兩個月前,我幾乎每個星期一上午到中醫針灸科門診,尋求治療睡眠障礙,成效還算不錯。不過,最近因讀書寫稿壓力增多,反而覺得甫吃完早餐,就得趕去門診,有受制於時間的催促感,而失去了自在從容,於是,我索性暫停了這個門診治療,恢復自由人的身分。上個星期,我的工作量稍為減少,覺得身體應該維修一下,便久違地來到門診。

 

江主任是個和善的仁醫,見我許久沒來門診,關心我的腸胃狀況是否改善,並和之前一樣,叮嚀我少吃冰涼之物。談到改善失眠的時候,他露出理解的微笑說,寫稿壓力大的人,就想喝咖啡提神,不喝打不起精神,但喝多了又會上癮……。我接話道:是啊,三十年前,我只喝烏龍茶,很少喝咖啡,不知什麼原因,進入中年以後,每天早上喝杯咖啡,變成了固定的生活儀式,少喝一杯,就覺得無精打采。我心想,自己寫作情況激揚的時候,一天曾喝上三杯。

 


我看針灸快要結束之際,自嘲地說:雖然咖啡是合法的「毒品」,我若要改善失眠症,必須改掉喝咖啡的習慣。對此,江主任不愧是專業醫生,他的醫療術語(而非文學修辭),終究比作家形容的精準百倍。他說,(成癮者)要戒斷喝咖啡,很不容易,只能少喝為宜了。當下,我真的衷心接受具體有用的醫囑,只是過了一個星期,我卻故態復萌開始沖泡咖啡了,不得不半是愧疚自問,我怎又違反了善意的醫囑呢?所以,現在,我只好透過各種方式與失眠症展開搏鬥了。

 


談到喝咖啡成癮的事情,我忽然興起欲知日本咖啡史的念頭,經過一番搜尋,找到了兩條線索:其一、《蜀山人全集 卷三》瓊浦又綴 随筆;其二、奥山 儀八郎《日本の珈琲》,它們某種程度上為我解開日本咖啡史的認識論剛開始,我沒讀出大田蜀山人的身分,他就是活躍於文政天明時期的文人----大田南畝(1749-1823)。大田南畝(1749-1823)本名覃,字子耕、號南畝。此外,他還擅長寫狂歌、漢詩人,有許多別号:蜀山人、玉川漁翁、石楠齋、杏花園、遠櫻主人、巴人亭、風鈴山人、四方山人等等。

 


據史料指出:大田南畝是幕府的一名正直的官員,曾被調到大阪的銅座(指江戶時代銅交易和鑄銅的地方)和長崎的奉行所。他在長崎期間……常有外國船隻出現在周圍海域,有一次,他遇到了俄國特使雷扎諾夫,在一艘荷蘭船上喝了咖啡,這就是日本有關品味咖啡最早的記錄。的確,我們從大田南畝《瓊浦又綴 随筆》(1804年)一書中,可以看到這文字記錄。只是,大田南畝 初次喝「咖啡」的印象,並不那麼正面,而是以「焦味濃烈,難以入口」來形容。於是,我進而推論,或許那時紅毛(荷蘭)船上的「咖啡」品質不佳(有著怪味的黑汁),大田南畝才會對此做出差評。然而,他的差評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否則我們怎能知道那時期「珈琲」身分?此外,我讀了這則資料,還有很大的發現,那就是我經此機緣認識和找到了《蜀山人全集》的文本。順便說一下,我們探知日本珈琲的早期歷史之外,如果想概要了解其後的發展,奥山儀八郎《日本の珈琲》一書,也是有益史識的指南。(202489日)

 

延伸閱讀:

 

1.《蜀山人全集》卷三《半日閑話 瓊浦又綴 随筆》(1804年)

 

2.奥山 儀八郎《日本の珈琲》(講談社学術文庫,2022年)

 

珈琲は、いつ、どのようにして日本に伝わり、広まったのか。世界の珈琲発見伝説・珈琲の異名熟字一覧・日本初の珈琲店の話から、江戸時代の長崎での交流、海外渡航者、はたまた海外漂流者の体験まで――膨大な史料を渉猟し、驚きに満ちた珈琲の歴史を明らかにする。生活文化史の古典である幻の名著、待望の復刊!(序・古波蔵保好/解説・旦部幸博)

[本書の内容]

序によせて 古波蔵保好

一、珈琲の始まり

二、世界の珈琲

三、日本の珈琲の始まり

四、珈琲研究に手掛かりを与えた人々

五、日本の珈琲文献

六、珈琲異名熟字ほか

七、日本への渡航者と珈琲

八、海外漂流者の珈琲記事

九、海外渡航者の珈琲記事

十、新日本と珈琲

十一、その後の日本の珈琲

十二、珈琲の栽培

あとがき

解説 旦部幸博

標籤: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向附魔者說不

 

朋友L知道我向來作風強勢(或說陽氣旺盛),不相信離奇的鬼怪之說,特殊體質的人,到了鬼月期間,容易撞到鬼魂導致行為失常。L說的沒錯,因為我不是卡陰或驚魂的人,沒有切身的痛苦體經驗,有時還嗤之以鼻,只是沒有表露出來而已。不過,日前,我終於相信L的說法了。連日來,炎熱高溫如火烤,在家工作即使有冷氣加持,仍然感到口乾舌燥,有必要喝過消暑的聖品,以解除體內「火宅」的餘溫灼人。於是,我用鐵製大壺燒煮了(複方)洛神花茶水。K夫婦對我煉製的洛神花茶讚不絕口,因此,我必定要裝個冰涼大瓶的分送給他們。

 


那天,我熟門熟路來其大樓住處門口,一看到身形瘦小的管理員S,投以微笑說,這次我就不上樓了,洛神花茶放在櫃檯,待會兒K會返回取走。想不到,S卻面無表情(或臉色慘白)說,K醫師是誰呀?當下,我只覺得怪異與錯愕,我與S認識十幾年了,雖然談不什麼交情,但他應該認得我呀!他怎能像對待陌生人那樣說話?這時候,我收斂住火氣說,就是○樓的K醫師。總之,剛才他們來電說,五分鐘就會到達門口,麻煩你轉交了,謝謝!說到這裡,S這才稍為恢復正常,不大情願從他坐著的破沙發旋轉椅起身,拿起冰涼的洛神花茶,放入他身後那個迷你(小得可憐的)冰箱。這就是我快遞洛神花茶致K樓下與怪傑管理員S的經過。

 


隔天,K夫婦來店裡茶敘,我向他們告知這件怪事。L微笑地說,你看吧,我沒騙你。S就是很容易卡陰的人,尤其每到鬼月期間,就會出現怪異的行為。姑且不提他與隔壁店家那隻有撞鬼經驗因此改名補運的大狗砰砰,S曾經與住戶發生了口角,惹得住戶主委血壓陡升一陣斥罵,指責他怠忽職守(每日上班只會盯看手機玩遊戲),而且竟然敢向住戶對峙開火……;主委說,他有兩輛高價自行車停在後門處,某天,他要騎乘外出的時候,它們全倒了,輪胎也消風了,他明明看到了,卻沒有立刻把自行車扶起歸正,放任這種慘狀持續下去,這不是怠忽職守,什麼才是怠忽職守?

 


原來如此。我想也是。兩個月前,我近400本書籍要充實朋友在宜蘭經營的民宿圖書室,身體病弱的S見狀親切而機敏地協助,幫我提著一捆捆書,逐一抬上L的旅行車裡。那時候,在任何人看來,S就是個稱職的大樓管理員,不對他大加誇獎都會感到愧疚。就此看來,S真的被遊魂(孤幽)給附身了,否則不會把我當陌生人。在此事件之前,有一天,我委婉告訴S,與其整日玩手機,何不讀點長篇小說呢?至少,閱讀小說不損害眼力,又可排遣無聊,比玩手機導致性情浮躁來得好。S冷淡地說,那可不行!住戶若看到我上班期間讀小說,不是遭來白眼,就是被罵得狗血淋頭。我問LS已經數度得罪恐怖主義的住戶主委,一定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L笑了笑,所以她每次到看S垂頭喪氣的樣子,就會好言安慰鼓勵,為他送上溫暖的關懷。

 

說到S的失魂記,我猛然想起了杜思妥也夫斯基《群魔》(也譯為《附魔者》)這部長篇小說,杜氏寫作這部小說的宏旨在於,對俄國社會和政治發出深刻的諷刺,並預言當時盛行的政治和道德虛無主義可能帶來的災難後果以及其思想暗藏的危險。當然,這部作品亦展示了杜氏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洞察。於是,我擅自斷定,其一、S的身上有兩個附魔者:一個是鬼月遊蕩的孤幽,那老兄看見身體虛空的S,本想上前(同病相憐)關心一下,沒想到,S的身體不堪接受(或反應過度),整個身體系統混亂了,才出現失常的行為。其二,S還得每日面對住戶主委這個附魔者。對S來說,這是他無法袪除的心魔,因為這個附魔者是無可匹敵的,他手中握有解除和聘雇管理員的大權,借用○大大的說法:咱們主委不是好惹的!

 


然而,在此我又主觀和思緒飛揚地想,我是真心期待S能抽空閱讀長篇小說,他可以不讀杜氏那令人心情抑鬱的《群魔》,同樣與「魔」字相關,亦可放鬆轉換心情,讀讀托馬斯.曼的名著《魔山》也不錯。我堅信,心靈受創的S很適合跟著小說主角到阿爾卑斯山的溫泉勝地泡溫泉,因為很多人就是以此療傷止痛的。(202488日)

標籤: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山頭火的醃漬醬菜論

 

可以說,種田山頭火是個怪人,他熱衷自我放逐把四處流浪和乞食當生命中的修行,用抒情之手埋入俳句的小徑中。此外,他對於醃漬醬菜的味道,有強烈的偏執,毫不掩飾自己追求醬菜的高境界。他在《山頭火随筆集》(講談社文芸文庫、講談社)中,這樣寫道: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不知道醃菜的味道。直到最近,我才開始懂得品味醬菜的奧妙。

鹽漬大白菜,本身就可稱為鮮味,令人喜愛;而味噌醃大蘿蔔也不錯。 芥菜的香氣、茄子的色澤、黃瓜的爽脆、金針菜的淡雅,固然有其特色,但比起酒糟醃漬的重口味,我更喜歡清淡口味的醃菜。

我可以斷定,一位好妻子就是為她丈夫不斷提供美味的醃菜,相反,把醃菜弄得難吃無比的妻子,那必然是個壞妻子!

依我看來,無論是山珍海味,最後得來一盤美味的醃菜,才能稱為完美。一個不懂醃菜的美味,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日本人。我甚至認為,醃菜和俳句之間,存在著同氣連枝的融和。」

 


在現代人看來,多少能理解山頭火的醬菜美味論,但這終究是其個人主觀的偏好,不能一概而論。尤其,用能否醃漬好醬菜侍奉丈夫味覺為判定妻子好壞的標準,別說女權主義者要向他揮動刺刀,連性格溫柔不善炊煮的妻子,聽到這種冷暴力的譬喻,定會向他掀桌子抗議。我想,聰明的讀者知道,我這樣比擬,純屬開玩笑。但坦白說,有些部份我同意山頭火的看法。去日本讀書之前,我不喜歡吃醬菜(我童年時期物質匱乏吃飯配醬菜是無可奈何),因為難吃甚至可說反感至極,直到賃居東京在租屋處炊煮,為了節省生活開支,才有機會深入傳統的疏果店,嚐到各種道地的日本醬菜(如お新香)。這時候,我對醬菜的印象為之改觀,由厭食到欣然接受,從此愛上了日本醬菜。

 

從那以後,每次到日本旅遊勝地,我就想買各式各樣的醬菜,以千枚漬來說,一包薄薄幾片售價很高,我同樣面不改色(像買書一樣)買下。或許,從這裡也反映出我與山頭火相似的偏激性格吧。最後,山頭火用「同氣連枝」形容醬菜與創作俳句的關係,堪稱絕妙的譬喻,令我甚為佩服。我進而大膽聯想,臺灣日語世代的詩人和作家是否把日式醬菜之味寫進他們的作品裡?202487日)

標籤: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對《以毒為藥》的思考

 

我約莫十歲左右,就對父長輩們的密醫療法很感興趣。比如,家裡有孩子皮膚不好,長癭生瘡或脾濕嚴重,他們就自行調配祕方,以蟾蜍入藥,燉煮蛇湯,堅信喝蛇腸深具清血解毒功效,脾濕的病症得以大幅改善。我天生屬於脾濕的體質,皮膚自然不好,所以喝過(錦蛇)蛇湯,滋味還算不錯。但我對於要把蟾蜍入藥,說什麼都強烈抵抗。更確切的說,儘管喝了蟾蜍湯可以袪除皮膚病,我光是想到蟾蜍奇醜的模樣,就覺得噁心渾身不舒服,說什麼都要抵制這種湯汁進入我的體內。 

2000年左右,我內人的親戚因患了肝癌,身體開始變得枯黃,四處尋求中醫治療,沒有明顯的改善。後來,有一老國醫開出偏方(特效藥):以蛤蚧乾入藥。熬煮蛤蚧乾那天,整個廚房充斥著強烈的臭味,我向來嗅覺敏感,自己的嗅覺彷彿瞬間就被瓦解了。遺憾的是,儘管我那位親戚服用幾帖以蛤蚧乾的湯藥,但是最後依然成了不歸之人。

 


或許,出於這些奇特的經驗,我對於所謂的中藥祕方總是信疑各半,相信中藥有奇特的成分,又懷疑「毒藥苦口利於病」的說法,一直抱持這個浪漫的矛盾。因此,劉焱《以毒為藥》朱慧穎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7)一書剛出版,我就先讀為快了。

 

正如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所言:這是一部揭示「毒與藥」神祕張力的知識考古專著,作者通過「毒藥」的命名、詮釋、「度」的駕馭建構出古代中醫特別的「身體觀」與文化藥理學的圖景、大大超越了「古方今用」的實用主義思緒,開啟了中藥學「古慧今悟」的聯想空間,是文化史、社會史觀照下醫藥史寫作的絕佳範本。不用說,我沒有能力寫作醫藥史,但我可以從作者系統性的知識考證中獲益,至少,我對醫藥文化史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就是多讀多思考了。(202486日)

標籤: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老年與寒蟬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某日在自家接到中學同學電話通知,說他們的同學柿本君,平日身體健朗,一個人前往溫泉之旅,隔日早晨卻猝死在旅館內,被館方人員發現的,很快就要舉行告別式。意思是說,星野接下來要前往上香準備奠儀和寫安慰(家屬)信函。然而,對星野來說,其實他與驟然死亡的同學柿本在學期間互動不多,談不上深厚的友情,因此,聽到他的死訊時,心情上沒特別震撼,只是依循日本社會的人情義理行事。

 


不過,命運似乎也在作弄星野。他結束告別式後返回家裡,卻發現長年患病的妻子躺臥在床上,對他的歸來沒有反應,他上前察看,妻子病況危急,便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人員旋即趕到,但察看病患的身體卻沒有及時運走,因為他們嚴判患者已死(死亡原因有待判定),沒多久,轄區警察就趕來了。警方看到星野身著黑色喪服,繫打黑色領帶,有勒斃妻子的嫌疑,而加以盤問,星野極力辯解,不可能殺害自己的妻子,最後警方將其妻子遺體送往法醫解剖,法醫做出判定,其妻子並非遭勒斃,死因為心肌梗塞,才洗刷了他的清白。

 


必須說,吉村昭的小說之文筆深具獨特的魅力。他以前後一貫的抒情風格,描寫這人生中的無常光景,使讀者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流動的感傷。在他看來,人生的際遇有時宛如一隻「法師蟬」(寒蟬、松柏蟬),好不容易從泥土深處爬出來,拚命地爬上樹幹,開始放聲鳴叫,十日之後,生命就結束了。我認為,這個譬喻極具形象又富啟發性,而這就是小說家的超能力,因為他以其文字的抒情力量,讓所有讀者都感染上生命中的苦境與憂傷。(202485日)

標籤: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帶大辭典搬家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總會帶著它們隨身在側。 

其一、《增訂 經濟學小辭典》(岩波書店,1951年初版,1957年增訂第2刷)全書1432頁,內文詞條1325+詞條事項索引97+歐文人名索引10頁,詞條編纂者256人,定價1500圓。印象中,我購買這部辭典的時間地點,約莫與入手《哲學事典》相似,前後相差不到幾天,皆在高円寺的古舊書店購得,距離我租屋處阿佐谷僅一站之遙。嚴格說來,那時候,我對經濟學興趣不大,對編纂辭典卻抱以熱情,總想學點精簡概要和編纂的技藝。

 


其二、就是《哲學事典》(平凡社,1954年初版、196811月第15刷)這部哲學百科全書了。與前者不同,這部大書留有前書主的注記,他用鉛筆於版權頁寫道:1969429日(火)在神保町 原書房,以2250円購得。而我作為此書後任的書主則在1988128月,於高円寺的古舊書店以1000円入手。這部哲學辭典篇幅厚實,內文詞條1294頁,日文索引90頁,世界哲學地圖5頁,詞條編纂者298人,定價2500円。同樣的,每次翻閱它,我就有奇妙的靈感。

其三、《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與上述二書的境遇不同,它是我熱衷投入哲學史閱讀之後進入書架裡的。內文詞條+生平文獻+參考文獻+人名索引+主題索引,共計1097頁,定價198人民幣(*4.5=891元)。今天,我特地從書架上把它們請出來,以記述我對於大部頭書籍的偏好,當然,這其中難免涉及我那越來越不可靠的人生憶往了。(202484日)

標籤:

2024年8月2日 星期五

 創造傳奇:北大路魯山人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社為因應或減少日本版權費的支出,熱衷投注於日文公版書(著名作家作品)的編譯,出現同一作家,出版社推出各自譯本的局面,這就給不諳日語的讀者多了比較譯本優劣的機會。在臺灣,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論並非主流讀物,其珍味食譜亦甚少出版,所以,出版社另闢蹊徑刊行他的美食王國圖譜,自然令美食家和日本飲食愛好者為之矚目。 

簡言之,北大路魯山人是個傳奇的人,他的才華即創造傳奇的源起。

 


北大路魯山人(1883-1959),本名房次郎,擁有篆刻家、畫家、陶匠、書法家、漆藝家、烹調師,美食家等各種不同身份。他出生於京都,25歲的時候,前往中國北部旅行學習書法和篆刻,38歲起投入建築的頂棚畫和隔扇(襖絵)畫設計,在當地留下許多篆刻藝術傑作。次年,隨著他輾轉各地生活,對美食的造詣亦日益深厚,46歲時,創設「美食俱樂部」。在他臨老的71歲那年,受著名的洛克菲勒財團的招聘,在歐美各地舉辦展覽會和講演會。翌年72歲,他被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國寶級人物)」,他卻予以辭退。76歲因肝硬化逝世。

 


在白崎秀雄《北大路魯山人》上下冊(文春文庫,1980)評傳中,我們可以看出北大路魯山人對中國文人和美食的敬慕之情。該書寫道:「時年29歲的房次郎,從朝鮮返回日本的途中特地前往了中國。此行目的有二:其一、他大概是想去看看古碑拓本和鐵器石器等等。其二、他很早就想去拜訪中國的文人名家(如他極為仰慕清末傑出文人善詩文作畫的吳昌碩的藝術風格),並藉此機會順便品嘗珍饈佳餚。」據研究資料指出,北大路魯山人的生涯中寫了很多遊記,他在19356月號大阪《星岡》雜誌上,就刊載了〈珍味二題〉這篇文章,文中提及他在上海吃到了大田雞(青蛙料理)時的驚喜之情。他對這道美食讚美有加,認為許多久居中國10年之久的中國通也未必知曉,而由他這位初來乍到的人介紹可見對這道料理評價之高。

 


必須說,北大路魯山人的料理觀點很有見地,在他看來,所謂「料理」,應該是指始終料察食理、不做違背自然的勉強之事。真正美味的料理,不能僅憑「熱蒸現賣」的烹飪技巧,也不能鄰居家太太能做,我也姑且試之,必須由衷 地喜歡、並且擁有敏銳的味覺方能做出好的料理。

 


此外,不能把自己的料理強加於人。這就像醫生必須對症下藥一樣,做飯菜也應該仔細考慮適合的對象。這自然就需要花心思。醫生要對症下藥,必須了解患者病狀;同理,廚師則要分辨食者的嗜好,無論男女老幼,都應當滿足其願望要求。對方是否飢腸轆轆,之前吃過什麼樣的食品、吃了多少、質量如何,以及其平常的生活、現在的身體狀況等都應予以考慮。總之,沒有相當豐富的料理經驗,想要顧及這麼多恐怕辦不到。

 

味淡、味重也不能一概而論,淡有淡的獨到,重有重的妙處。任何味道都必須根據人的嗜好,也就是說,不能違背食材之物理。因此,僅僅顏色誘人不行,只憑口感勝出也不夠。首先藉由變換花樣、改變顏色搭配,然後再到追求味覺,總之讓所有感覺都得到滿足,才能成就美味之大觀。由此可看,想成為名醫、名廚都不容易。」(譯文我稍作改動。引自:「日」北大路魯山人《獨步天下:日本料理美學的精髓》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

 


在大熱天裡,我引文介紹北大路魯山人的美食之論,不知讀友們是否因此迷上日本的美食圖譜?在青空文庫上,有北大路魯山人100多篇文章,通讀之後,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滿足讀者對北大路魯山人的奇才所在。如果這樣做還不夠的話,我建議不妨前往風景秀麗的台東都蘭,探訪由才氣作家江冠明主持的PASA廚房,其深具現代性的廚藝和料理特色(堂奧),將為你提供一連串不可言喻的驚喜。(202482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