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我們永遠需要嶄新的視角:竹久夢二《出帆》《如風》

 

數日前,承蒙黑體文化總編輯龍傑娣的盛情邀請,帶著有望獲取新視角的期待,來到竹久夢二《出帆》《如風》新書分享會。我之所以這樣說,是有所根據的。

 


其一、龍總編輯在選書與作家合作寫書方面眼光獨到。據出版業界人士透露:在這兩部中譯本(2025)出版以前,龍總編就關注日本文化研究者文自秀在社群媒體發表的文章(包括關於竹久夢二的藝術生涯點滴),並遊說將來能夠結集出版。依我看來,這件事情充分顯示出專業編輯人的格局和知人善任。

 

其二、《出帆》《如風》這兩部書的代序由熟悉竹久夢二藝術風格的文自秀撰寫,自是最佳人選。她的文字流麗富有抒情性,成功地把竹久夢二及其大正浪漫時代的氛圍烘托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篇精采的代序亦是竹久夢二在台灣擴展讀者迷的關鍵之一。

 

新書分享會結束後,在會場上我巧遇了作家苦茶先生。聊談之際,我說參加這場盛會目的在於(我期待從主講人文自秀那裡)得到一種嶄新的視角。換句話說,其對於竹久夢二的解讀與觀察,必然與我不相同,但我就需要這樣的「特異」視角(過程歷史),轉化為寫作文章的靈感。必須說,這就是參加新書分享會的好處。當然,我的工作尚未結束。我得騰出時間仔細品讀竹久夢二隱藏在《出帆》《如風》中的愛與憎了。

標籤: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另類思想遺產:廖文奎文獻選輯

 

先說秋雨擾人,再談事情。

昨日傍晚,臺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捎來訊息,他剛從西螺返回台北,晚間我是否在茶行?那時候,我擺脫了各種疲困,好不容易進入了寫作狀態,實在走不開,完成文稿至少晚間7點半之後了。我留言,盡量在這個時間之前抵達,如果他先到稍候一下。

 


725分左右,我來到長安西路上,灰暗的天空正飄來細雨,但仍使人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沉重的濕氣。說來真巧,我們幾乎同一時間,一前一後走進了茶行。這一次,他沒拉著裝滿舊書的拖車,沒有扛著沉重的背包,而是一副輕姿(斜背一個小布包)裝束。的確應該如此。我雖然比他年輕幾歲,但是事實擺在面前,我已經不能像當年那樣背負重書了,何況他平時不保養身體,不運動,他比我更不宜折磨日漸衰老的軀體。

 

坐定以後,我探問他在西螺老家經營的舊書店生意如何?他說,還好,有一萬多元進帳。這樣很不錯,每月營業額就有三十餘萬元了。若是這樣,就好極了。這是一年份的總收入。哎呀,你這省略主詞的回答,任何人聽來都要誤以為真了。我補充道,在台灣的舊書市場上,你有文化名人和作家身份的加持效應,有助於舊書的銷售,在書店定期舉辦讀書會就有地利優勢,你們甫成立「雲林文史研究學會」很具潛力的文化團體。說到這裡,他來與我茶敘的旨趣終於正式登場了。

 

他從布包裡取出一份請柬,並在米黃色信封上,題寫我和內人的名字,敬邀我們參加:為紀念廖文奎先生一百二十歲誕辰,雲林文史研究學會於1114日下午(西螺鎮公所三樓禮堂)舉辦「廖文奎的政治哲學思想」演講會,由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吳冠緯擔任主講人。坦白說,之前我僅從報章上約略得知,廖文奎為戰後台灣獨立理論的奠基者,又不是這領域的研究者,對於他的政治哲學思想幾近空白狀態。然而依照我的直覺,這將是一場精采的思想盛會。

 


每次與廖為民談話,我都要從其書籍流通的視角,來探討讀者與作家(詩人、思想家和哲學家)之間的關係。依我個人的解讀,他們之間其實存在著特殊意義的繼承關係。讀者花錢購買他們的書籍(思想結晶),等於主動繼承他們的思想遺產,以書籍的形式(契約)成為他們的繼承者。我認為,這就是思想不死的原理,也是思想家及其思想後繼有人的原因所在。

 


在時間上,盡興的會談總是流逝得特別快。晚間9點半,茶行就要打烊了。我送廖為民至門口時,冷冷的秋雨把店前花圃的植栽枝葉打得啪啪響,偶爾有陣風迎面撲來,它們似乎在明示生活中的平凡與深刻的來源。

標籤: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中野好夫和讀書閒談

 


遇見一本奇特有趣的讀書隨筆:淮陰生《読書ごぼればなし=讀書閒談》(岩波書店,1978-7)。翻閱之際,我對於這位作家評論的敘述風格(每篇大約600字),即使作者以讀書閒談的形式謙稱,但由於該書版權頁沒有顯示作者的經歷,這更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淮陰生到底是誰?他又是哪一位作家?我讀過他的著作嗎?

 


稍後,我發揮了CIA情報員的精神,到日文網站查找一番,這才終於弄清楚淮陰生的真實身份。原來他是英國文學翻譯家暨文學評論家:中野好夫(1903-1985)使用的筆名。根據資料指出:他以「淮陰生」為筆名,自19701月號至19851月號,在岩波書店《圖書》月刊雜誌上,撰寫連載卷頭隨筆「一月一話」(每月一書)專欄,長達15年之久。連載結束時期以後,岩波書店將其隨筆內容整理出版。不過,該書封面與書背仍標示作者為「淮陰生」。到了1995年,刊行《中野好夫全集》著作權標示為中野夫人,因此,可確定「淮陰生」為中野好夫本人。

 


此外,從其文學及社會經歷來看,有兩件事情的表態具體反映出中野好夫的人格。其一、戰爭期間,他以「日本文學報國會」外國文學部會幹事長的身份參與戰爭協力(不只中野好夫,當時許多重量級作家都無可回避捲入了這場文學報國的風暴中)。然而,二戰結束後,他則致力於公開道歉並深刻反省。



其二、介入政治活動。當時,「三里塚芝山連合機場反對同盟」的主委戶村一作,曾以「反對機場建設」為訴求參選參議院全國區域選舉時,中野好夫不僅支持三里塚抗爭行動並列名推薦人,更終其一生未曾使用成田機場。

結合上述事例(藉由《読書ごぼればなし=讀書閒談》》來看,我對於中野好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他的文學成就之外,今後我更想探知他在戰爭期間的政治思想活動。正所謂文學離不開政治,而政治何嘗不藉助文學的影響力?

標籤: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誰在監獄中思想仍在沸騰

 

失眠症狀又捲土重來。

 


那天深夜,不知是否喝了太多茶水,或者咖啡因的作用,我上床一個多小時了,竟然還陷入反覆煎魚般的徒勞。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我心裡不免焦灼了起來。心想,與其這般空耗下去,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說不定這樣做,反而自然入眠。

 

這時候,我腦中閃過了一個念頭:病死獄中的戶坂潤。不久前,我買了戶坂潤《道德的觀念》(浙江大學出版社,2025-6)簡中版,還沒仔細閱讀,只做了中日文版本比對:該書收錄之譯文與青空文庫公開作品的比對。不用說,做這樣的比對閱讀,確實要花費時間和很大精力,說什麼都不應當在失眠的深夜裡動土開工。如果真要這麼做的話,那就要犧牲睡眠幹到天亮了。這行不通。約莫十年以來,我因體力衰退不能熬夜了。

 

我的思想像海浪翻湧起來。啊,對了。有一段時期,我關注兩位病死獄中的日本哲學家:三木清、戶坂潤。從他們的簡歷和年表來看,他們兩位都因宣揚唯物主義思想與日本軍部的思想言論管控相牴觸被逮捕入獄的,最後因監獄環境惡劣導致其他併發症而死亡。讀著讀著,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誘惑,上日文網站查找相關資料,無意間,爬梳到了一串著名作家被關押豐多摩刑務所(監獄)的名單。我眼睛為之一亮。僅只考察這些被關押的激進思想者的事跡,他們的生與死,就足夠我寫作一部思想家簡史了。

 


在此,我發現了一個特有的現象。日本作家和思想家們似乎對文字思想有著強烈的信念,他們被關押牢獄裡卻持續發聲(獄中書簡),告知家人或文學同伴們,他置身侷促的牢房裡其思想仍然在沸騰(當然,根據獄中規定,囚犯可以請家人送來書籍,但不得宣揚激進和革命思想),仍然有細膩(因季節變化)的所思所感。或許,有反對者要說,日本作家和思想家書寫「獄中書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他們原本就擅長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以此文字為繼續戰爭的武器……。這時,廚房的壁虎問道:那麼坐牢的政治人物也寫「獄中書簡」嗎?

 

我悠然一笑。

據我的閱讀經驗,上述情形是有的。近現代的日本政治人物的「獄中書簡」屢見不鮮。然而,有一點是不自證自明的:所有重度的貪污犯(對外號稱離群索居)是寫不出感人的「獄中書簡」。依我推想,這大抵是他們心中只有「金錢」的閃光,而匱乏真誠的和深刻的思想信仰。或許我寄之所思而終於如釋重負吧,寫到這裡,甜美的睡意向我走來了,就這樣,我安然入睡了。

 

 

豐多摩刑務所(監獄) 

著名な収監者 

大杉栄 : 1919大正8121920大正93 

荒畑寒村 : 1926(大正15)3同年5 

亀井勝一郎 : 1928(昭和3)年4—1930(昭和5)年春 

中野重治 : 1930(昭和5)年5同年12月、1932(昭和7)年5—1934(昭和9)年5 

三木清 : 1930(昭和5)年7同年11月、1945(昭和20)年6同年9月獄死 

壺井繁治 : 1930(昭和5)年8—1931(昭和6)年4月、1932(昭和7)年6—1934(昭和9)年5 

小林多喜二 : 1930(昭和5)年8—1931(昭和6)年1 

李奉昌:1932(昭和7)年1(?) —同年1010日早朝、死刑執行施設のある市谷刑務所に移され、同日9時、死刑執行 

埴谷雄高 : 1932(昭和7)年5— 1933(昭和8)年11月、1941(昭和16)12同月末) 

河上 肇 : 1933(昭和8)年1同年67月移送 

大塚金之助 : 1933(昭和8)年2同年11 

大川周明 : 1936(昭和11)年6—1937(昭和12)年10 

小原十三司 : 1944(昭和19)年—1945(昭和20)年8月、終戦により釈放 

藤本敏夫 : 1972(昭和47)4同年7月移送 

戸田城聖:1943年(昭和18年)6日蓮正宗総本山大石寺に呼ばれた牧口と戸田らは、軍部から強制された神札受け取りを拒絶する(「神札問題」)[3][信頼性要検証]。その後、創価教育学会は大石寺から登山停止を言い渡される。7治安維持法違反・明治神宮に対する不敬罪の[2][信頼性要検証]容疑で、牧口ととも[2][信頼性要検証]に逮捕される。 

1945年(昭和20年)7治安維持法違反・明治神宮に対する不敬罪の[2][信頼性要検証]容疑で、牧口ととも[2][信頼性要検証]に逮捕される。豊多摩刑務所(後の中野刑務所)から[2][信頼性要検証]出所したという説もあるが、戸田自筆の書簡に「拘置所を出所しました」とある[4]ので、巣鴨の東京拘置所から出所した。

標籤: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丸山真男視域下的政治與文學

 

我許久沒讀丸山真男(1914-1996)的著作了,《日本的思想》(岩波全本)就是其中之一冊。若干年前,我曾經拿日文版與中譯本對照閱讀,獲得不小的收穫,不過我仍要指出,那次我的比較閱讀有明顯的目的性,也就是為汲取翻譯技法多於理解內容。所以,這次我放下翻譯教學的需求,換了個觀察的視角,直接進入丸山的論述與觀點,看看能否尋出什麼新的靈感。


 

我從《日本的思想》第二章「近代日本的思想與文學:作為一項案例研究」(84-140頁)入手,對於1930年代日本共產主義(普羅)作家,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方法論為最高領導原則(自說自話或誇誇其談),以此宣揚無產階級寫作的絕對性,與反對陣營打筆仗的過程做了簡史的回述。毋庸置疑,這對於已讀過昭和文學論爭的歷史的人來說,仍然起著溫故知新的作用。今後,有機會的話,我仍會回到這些論爭的領域上,考察在那以後日本馬克思文藝理論衰落的原因。

 

順便提一下,在這篇文章的結語中,丸山真男引述了朱迪絲.N.施克萊《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的觀點,批判日本的激進主義:「激進主義的本質不在於成為關於暴力的預言者,而在於這樣的觀念:人,並非歷史命運的工具,而是社會的自由的創造者。也就是說,人具有按照自己的希望去改變自身,以及自己所處社會的能力。」坦白講,《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這部書,我去年已入手並讀了第四章「失敗的浪漫主義」,現在,讀到丸山引述該書的段落,我頓時有了重讀該書的念頭。畢竟,沉迷(神遊)於文學理論,並不是什麼壞事,偶爾回到政治科學的課堂上,以重新激活自己麻痺的思想神經,應當是很正能量的選擇。 

 

推薦書目: 

「日」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岩波全本)唐利國 等譯(三聯書店,2024-5 2刷) 

「美」朱迪絲.N.施克萊《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72刷)

標籤: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諾貝爾文學獎背後的翻譯家

 


坦白說,許多年來我已不太關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作品的動向了,但對於那些深刻挖掘(批判)政治體制或社會現實的獲獎小說,仍抱有高度的熱情,儘可能找來中文譯本閱讀,像正牌調查記者那樣追查下去。星期四晚間,文訊專家惟喆傳來了一則新聞: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並附上兩冊拉斯洛簡體中譯的電子版小說及相關報導(總共八萬多字):目前旅居匈牙利的譯者余澤民對於拉斯洛反烏托邦小說的深度闡述、如迷宮般(對極權國家掌控集體社會心理)的核心隱喻,以及他們之間的作家情誼,讀來受益很大。

 


讀完這些資料之後,我對拉斯洛深藏在小說中的政治寓意(如《撒旦探戈》),才有了初步的認識。換句話說,從現在開始,拉斯洛的小說必將帶來更多關注與熱烈的討論,而他已出版的中譯本小說,不洛陽紙貴也水漲船高。不過,在此,我一個逆向思考。我認為拉斯洛的小說之所以獲得中國讀者的青睞,要歸功於翻譯家余澤民的精妙傳譯。從不同語言之間的微妙轉換,或者將晦暗文字背後的病理學般的剖析與做出隱喻,這些艱鉅的任務全落在余澤民的身上。於是,我們又會追問下去,余澤民僅僅是一位精通匈牙利語與中文的卓越的翻譯家?不然。依照我個人的解讀,其實他的小說作家身份與實力,才是其神來譯筆最關鍵的因素。接下來,我會騰出點時間來閱讀余澤民的作品,透過這樣的雙重閱讀或許能得出些有趣的發現。

 


附注:日本《讀賣新聞》(20251011日)對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的報導:

「ノーベル文学賞に決まったハンガリーの作家、クラスナホルカイ・ラースローさん(71)の唯一の邦訳本「北は山、南は湖、西は道、東は川」が入手困難となっている。発行は初版の1500部ほどのみで重版の見込みはなく、大阪や東京では貸し出し予約が100件を超える図書館も出ているデビュー作の「サタンタンゴ」は国書刊行会から邦訳版が来年、刊行される予定だ。

 


(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71歲)唯一日譯作品:中篇小說《北為山,南為湖,西為路,東為河》現已一書難求。該書初版僅發行約1500冊,而且無再版計畫,大阪與東京地區更有圖書館預約借閱數突破百件。其處女作《撒旦探戈》的日文譯本預定於明年由國書刊行會出版。」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