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好夫和讀書閒談
遇見一本奇特有趣的讀書隨筆:淮陰生《読書ごぼればなし=讀書閒談》(岩波書店,1978-7)。翻閱之際,我對於這位作家評論的敘述風格(每篇大約600字),即使作者以讀書閒談的形式謙稱,但由於該書版權頁沒有顯示作者的經歷,這更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淮陰生到底是誰?他又是哪一位作家?我讀過他的著作嗎?
稍後,我發揮了CIA情報員的精神,到日文網站查找一番,這才終於弄清楚淮陰生的真實身份。原來他是英國文學翻譯家暨文學評論家:中野好夫(1903-1985)使用的筆名。根據資料指出:他以「淮陰生」為筆名,自1970年1月號至1985年1月號,在岩波書店《圖書》月刊雜誌上,撰寫連載卷頭隨筆「一月一話」(每月一書)專欄,長達15年之久。連載結束時期以後,岩波書店將其隨筆內容整理出版。不過,該書封面與書背仍標示作者為「淮陰生」。到了1995年,刊行《中野好夫全集》著作權標示為中野夫人,因此,可確定「淮陰生」為中野好夫本人。
此外,從其文學及社會經歷來看,有兩件事情的表態具體反映出中野好夫的人格。其一、戰爭期間,他以「日本文學報國會」外國文學部會幹事長的身份參與戰爭協力(不只中野好夫,當時許多重量級作家都無可回避捲入了這場文學報國的風暴中)。然而,二戰結束後,他則致力於公開道歉並深刻反省。
其二、介入政治活動。當時,「三里塚芝山連合機場反對同盟」的主委戶村一作,曾以「反對機場建設」為訴求參選參議院全國區域選舉時,中野好夫不僅支持三里塚抗爭行動並列名推薦人,更終其一生未曾使用成田機場。
結合上述事例(藉由《読書ごぼればなし=讀書閒談》》來看,我對於中野好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他的文學成就之外,今後我更想探知他在戰爭期間的政治思想活動。正所謂文學離不開政治,而政治何嘗不藉助文學的影響力?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