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視域下的政治與文學
我許久沒讀丸山真男(1914-1996)的著作了,《日本的思想》(岩波全本)就是其中之一冊。若干年前,我曾經拿日文版與中譯本對照閱讀,獲得不小的收穫,不過我仍要指出,那次我的比較閱讀有明顯的目的性,也就是為汲取翻譯技法多於理解內容。所以,這次我放下翻譯教學的需求,換了個觀察的視角,直接進入丸山的論述與觀點,看看能否尋出什麼新的靈感。
我從《日本的思想》第二章「近代日本的思想與文學:作為一項案例研究」(84-140頁)入手,對於1930年代日本共產主義(普羅)作家,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方法論為最高領導原則(自說自話或誇誇其談),以此宣揚無產階級寫作的絕對性,與反對陣營打筆仗的過程做了簡史的回述。毋庸置疑,這對於已讀過昭和文學論爭的歷史的人來說,仍然起著溫故知新的作用。今後,有機會的話,我仍會回到這些論爭的領域上,考察在那以後日本馬克思文藝理論衰落的原因。
順便提一下,在這篇文章的結語中,丸山真男引述了朱迪絲.N.施克萊《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的觀點,批判日本的激進主義:「激進主義的本質不在於成為關於暴力的預言者,而在於這樣的觀念:人,並非歷史命運的工具,而是社會的自由的創造者。也就是說,人具有按照自己的希望去改變自身,以及自己所處社會的能力。」坦白講,《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這部書,我去年已入手並讀了第四章「失敗的浪漫主義」,現在,讀到丸山引述該書的段落,我頓時有了重讀該書的念頭。畢竟,沉迷(神遊)於文學理論,並不是什麼壞事,偶爾回到政治科學的課堂上,以重新激活自己麻痺的思想神經,應當是很正能量的選擇。
推薦書目:
「日」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岩波全本)唐利國 等譯(三聯書店,2024-5 第2刷)
「美」朱迪絲.N.施克萊《烏托邦之後:政治信仰的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7第2刷)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