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電視與大眾文化模式:以NHK專輯節目為例

 


前幾日,我沒什麼讀書的興致,隨意看看NHK衛星頻道的節目,說來巧合,那時剛好播放「NHK・新プロジェクトXで、「雪冤 袴田事件 前編:執念の“みそ漬け実験”逆転の新証拠」を放送」節目。看完之後,我對袴田ひで子女士為了平反冤獄被判死刑的胞弟袴田厳四處奔走,58年來不屈不撓與司法抗爭和奮戰不懈的精神(其胞弟的冤情最終得以昭雪)甚為震撼與感動。這個專輯的播出,使我思考著電視這個媒介本身的影響力,以及它如何塑造大眾的價值感、憑其強大力量創造大眾文化模式的內在機制。可惜的是,這些有益的刺激與反思都在我許多沒觀看「新プロジェクトX」、「行家本色」、「文化讀書」、「100de名著」、「新日本風土記」、「歷史偵探」、「ドキュメント72 hours」等節目而暫停下來。

 


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好想起了阿多諾的論點,雖然它帶有大眾傳媒的學術腔,讀來倒能激起某些共鳴。他這樣寫道:「商業」文化體系越是擴張,它就越是傾向於同化過去的「嚴肅」藝術,讓這種藝術適應於該體系自身的要求。這種控制是如此廣泛,以致任何違反其規則的行為都會被先天地貼上「高雅」的標籤,幾乎沒有機會傳播到廣大民眾之中。這個體系的共同努力產生了可以被稱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導意識形態的東西。」

 


於是,我又想,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那麼NHK旗下的出版社就很有作為,因為它體現了教育啟蒙、以商業手法行銷文化的最大價值。首先,它在影集(特輯)上占下先機,並有效型塑了受眾的認知,激發受眾對於(日本)重大社會議題的關注,這就是很大的成功。其次,而這個成功的模式進而推向了另一種媒介的轉化:出版紙質書籍。換句話說,製作單位完成影視(口語文稿)作品之後,已進行另一次華麗的轉身。它以一種親近的和智識為主導的形式,投向了注重知識的日本讀書市場。關注日本出版品動向的人,一定可以察覺到,那些介紹日本現代思想文化、正在發生的嚴峻的社會議題書籍、或者所謂的學術書籍,好賣與長銷的原因在於,其實與作者(或經由編輯妙筆潤飾)採用流暢的言簡意賅的寫法有關。

 


更直白地說,任何故作高深的專書(自費出版例外),向讀者說教講大道理、文藝腔滿天飛的作品,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況且出版社的主編們都是精明幹練之人,他們絕不會做飛蛾撲火的傻事。說到這裡,那麼我們似乎又回到怎樣看待影視與紙質書關係的問題了。朋友X說,他傾向於在商言商的立場,書籍一旦出版,就應當得到(最好是廣泛)閱讀,尤其在這倦怠的社會下,出版令人親近的好書本身,就是一種正面積極的商業行為。說得對,出版社殫精竭慮出版長銷書,即為了有效改善出版社的資金週轉,同時使之名山事業得以傳承下去。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