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先翻譯出版即搶占話語權:吉田茂《回想十年》

 

富有學者熱情般的文學青年惟喆知道我對滿洲國文學(移民)研究及日本戰後史深感興趣,一發現這方面的資料,便立刻分享予我,及時充實了我漸入佳境的書庫。這次來了兩套好書:《太平洋戰爭史》(日本歷史學研究會編)5卷本,以及《吉田茂 十年回憶》4卷本,我旋即回信向他致謝。

 


依照我閱讀的經驗,早期中國翻譯出版日本歷史方面的文集,基於某種微妙的民族情緒及政治意識形態和立場,譯者總要來個刪改或技術性的漏譯,即使讓原著面目模糊都有理有據的。多年前,我因教學所需充當了一回翻譯偵探,拿著五味川純平《戦争と人間》(光文社,1985)全9冊,與簡體中文版《戰爭和人》(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全4冊加以比讀。結果是,原文小說中凡是涉及國共內戰的史實,或者出現中華民國的稱謂,在中譯本之中,全消失不見了。不過,對此我沒有特別驚訝,因為向來都是如此,這就是見怪不怪的常識。

 


說來有趣,我並未跟惟喆提及這件事情,他卻默契十足地來訊回覆:「……不知有沒刪節?我想,有可能沒,因是內部讀物(限某個級別以上幹部)才能購買。豬木正道《吉田茂的執政生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和岡本隆司《李鴻章 袁世凱》(北京日報出版社,2021),直接註明刪節了。

 

對於新版《吉田茂 回想十年》(北方文藝出版社,2019),似乎也有些問題,就有中國網友留言:「這個版本《吉田茂 回想十年》三卷本是根據日本中公文庫三卷本翻譯的,但版權頁完全不注明。其實,1963-1965年外交部屬下的世界知識出版社就翻譯了新潮社四卷本:吉田茂《十年回憶》。這個版本不僅刪了附錄100多頁,內文也時有刪改,但又刪不乾淨,有時還改錯了,比如好幾個年代抄錯,日共(日本共產黨)人數中間漏了一個0,「印度支那」被改成「印度中國」,後面有些地方又保留「對支關係」等等。

 


但是吉田茂本人還是頗有一套的,雖然文筆不算流暢,但辦實事的魄力和能力非常強大,此書是其一生之總結,比另外幾本為報刊寫的書更嚴謹,當然免不了重複之處。另外,其人可謂保守的自由主義反共老手,對進步派揶揄也學得英式諷刺之妙。當然,和眾多日本人一樣,對侵略也沒多少深刻反省。」

 

回到簡體中譯本被主管單位刻意疏漏(刪節)處理的問題上。

我認為,這是不諳日語文本依憑中文譯著語境之人的必然代價。試想,不具備上述條件的人,他們的對日史觀就是這樣接受被灌輸和被定形下來的,閱聽大眾豈有餘力去發現已被動過手腳的文本?你要挖掘真相就得精通日語(廣泛地說,外國語),還得向出版社經驗豐富的文史叢書主編學習,不這樣做的話,你就得反其道而行,矢志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否則在這劣勢之下,很難奪回清醒與話語權的。

 

在我看來,先翻譯出版即搶占話語權,掌握住強大的話語權,就能有效形塑讀者的歷史觀,為其政治意識形態搖旗吶喊,依照政治需要把他們動員起來,可攻可守進退自如。這時候,縱使專家學者蔑視他們引史成災的作為,但那終歸是少數派,而力量薄弱微小,就意味著不會翻盤,不會逆轉勝。有了這有趣的教訓,我得空的時候,也會悄然地進行翻譯名作的工程。話說到這份上,臺灣的讀者不期待吉田茂《回想十年》繁體中文全譯本的誕生嗎?(20241122日)

標籤: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魚類風味中的個人史

 

三日前,我讀了林衛輝《尋味》(廣西師範大學,2024-3)一書,為其文字精采的美食導覽深感啟發,於是,當下迸發了寫作文化隨筆的念頭:《我的魚河岸兄弟》(每篇2000-3000字)。我擬定以50種魚類入題,不側重烹調技巧(不是食譜不是美食地圖),或進出高檔餐館自豪,而是運用抒情性的散文風格,將我的生活經歷(人與事)、文化記憶、台灣與戰後日本大眾飲食文化的變遷,以及少許政治問題相結合,使其成為智性與文化社會學兼具的作品

 


我按個人生活史的編年順序讓與自己相關的魚類出場:01虱目魚02帶魚03鯽魚04鯉魚05草魚06白鰱07鯰魚08狗母魚09烏賊10旗魚11吳郭魚12鯊魚13烏魚14泥鰍15鱔魚16鰹魚17魟魚18秋刀魚19鯖魚20鱈魚21比目魚鰈魚22鮪魚23柳葉魚24鮭魚25香魚26鯡魚27竹筴魚28鯨魚29沙丁魚30鰆魚(白腹魚 𩵚魠魚)31魩仔魚32彈塗魚(花跳)33鱒魚34豆仔魚35午魚36鯧魚37九孔38大目鯛39鬼頭刀40鱸魚41石斑魚42鮸魚43鱸鰻44梭子魚(カマス)45黃魚46黑喉紅喉47富貴魚48金線鰱(糸縒鯛)49馬頭魚50ほっけ(𩸽=秩序)

 


直白地說,我計劃寫作這部尋魚憶往的隨筆(文化評論)集,有其鮮明強烈的動機:表面上,我似乎暫時想從日本文化思想研究的嚴肅狀態中開溜出來,實則亦是在進行另一種文類嚐試,也就是,透過家常(或因應社會交際應酬)魚類這一載體(媒介)的顯揚與轉介,原本必須隱微不顯白的個人生活史,就能從大歷史敘述之中突圍出來。就寫作策略而言,這難道不算是為自己贏得敘述的勝利嗎?(20241121日)

標籤: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森林密碼 / 邱振瑞

 

杉樹林告訴飛鳥

生命中沒有急事

不要趕路

不可抄捷徑

不必跟風

需要安安靜靜

 


這故事是貓頭鷹

悄悄告訴我的

我不急於轉述密碼

沒有中飽私囊

正在學習

與時間而來的安然

 


20241120日)

標籤: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星期一是我的詩歌日 / 邱振瑞

 

幾乎每個星期一

我幾乎都到中醫科門診

接受針灸治療

失眠 感冒 思慮過多

胃及十二指腸疾病

偶爾伴隨著

猝不及防的頭疼

它比閃電戰還迅猛

但是我堅持有病不呻吟

 


在回家的路上

剛好遇上了細雨

天空陰暗得恰到好處

這是立冬之後

果然不假

我沒有立場抱怨

不可濫用憂鬱的詞言

靈感終會來敲門

星期一是我的詩歌日

 

20241118日)

標籤:

 何為閱讀中的歷史文本

 

昨天晚上,辜老師來訊:「剛剛訂了一套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上海譯文 插圖珍藏本),了解珍藏本的魅力。」另外,他還附上這部書籍的裝幀設計。我認為這真是典雅的藝術品,愛書人一看,就會點燃收藏的熱情。由此而言,這也是封面設計師向讀者展現的美學風範。在那之後,我很想把家裡的《安娜・卡列尼娜》中譯本找岀來,但上下書架遍尋不著,於是趕緊向惟喆求助,才補足了這個缺憾。

 


今天中午,終於讀完社會思想叢書02.「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與歷史的對抗》呂一民 白瑋 譯(商務印書館,2024-6)一書,內容精彩至極,需要再讀第二遍。

 


接下來,準備讀社會思想叢書01.「英」喬納森·伊斯雷爾《思想的革命:激進啟蒙運動與現代價值觀念的起源》(商務印書館, 2024-7)。晚間七點半,惟喆分享了「真實與虛構---時代戲劇創作與相關法律問題:以《聽海湧》為例」的座談影片。(20241117日)

標籤: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通往古今作家心靈之路

 

今天,又是陰晴不定的日子,我想很適合談談兩本有趣的好書:《致光之君:日本六女歌仙短歌300首》、《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

 

與我同齡的朋友,對於作家的生活充滿莫名的憧憬,在他們看來,作家就是文人的化身,想必是聰明絕頂的才子,寫稿出書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過,他們的看法有其盲點和樂天派,因為他們不關心作家的經濟來源,不質疑作家僅靠寫稿能否維持生計這一嚴肅的問題?尤其,當今提供稿費的媒體版面越來越少,作家的現金流陡然變成涓滴的寂涼,以前寫不出稿子的時候,還能安坐家中泡茶與春風清談。

 


但現在,可行不通了。我的作家朋友X說,在這種情況下,他老爸嘲笑道:你整日不思寫作之道,不趕快恢復理性,直面現實的問題,還有美國時間滑玩臉書發洩怒氣?我認為X父親說得極好,轉念一想,這時候,X當個風雨無阻的快遞員(以此磨鍊心志),或者擔任大樓夜班管理員(每日夜讀4小時為累積學問之始),這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具體而言,暫時走入生活低谷的作家們並不可恥,他們若獲得固定薪水的激勵,就能逆轉勝和人生翻盤。

 

當然,有光明就有陰影一樣,有些作家剛好相反,正因為有優厚的固定薪水(退休金)做後盾,其原本的雄心壯志,卻這樣一寸一寸地流失,最後成為自視不得志的人。

 

依我看,古代詩人比現代詩人快樂得多,心靈自在廣闊的多。他們外出訪友和遊山玩水寫詩咏嘆,自始至終都享受其中。他們不必為投稿未刊感到沮喪,不必為經營人際關係而苦惱失眠,思及所至就自由揮灑(我思故我在),體現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以我為例,我在賞讀《致光之君:日本六女歌仙短歌300首》中譯本的過程中,如同走進日本古代的時間花園裡(這要歸功於陳黎、張芬齡的精妙譯筆),透過洋溢現代詩風格的短歌的譯注,我對於日本的花鳥蟲鳴植物以及古人對情思的表達方式,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至少這文本使我更加接近了日本古代短歌的精神世界。

 

我在開篇處寫到現代作家的悲喜處遇,正是因《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一書有感而發的。該書收錄了37篇近現代日本作家寫不出稿子的真實心聲,這使我們有機會同情而理解「身陷拖稿地獄」之人的心理狀態。如果我們把作家寫作的狀態,譬喻成一條自來水管的話,他們寫不出來的時候,就如同停電缺水一樣,由不得你任性妄為。這時除非你有辦法借來一輛小貨車直奔山區取水,否則你只能乾著急什麼事都辦不成。

 

就獲取經濟來源的視角來看,明治大正昭和時期間的作家要以寫稿為生相當困難(試想森茉莉只棲居一坪半的租屋),而且他們平常疏於鍛煉手腳體能,做不了流汗的粗活,又沒有現今這麼多打工的機會(如上述當快遞員),作家若(以寫作為志業)道心不堅,很快就會被請出「作家」這塊神聖的領域。換句話說,作家如何進入順利的寫作狀態,其實並沒有古今之別,屬於文字匠人的普遍心理。總之,寫作欲求萬里揚帆般的順利,或者如山洞挖鑿機般的能耐,似乎沒有固定的方程式,沒有傳說中的祕笈神功護體,更不存在什麼第三條道路的選擇了。或許,只能說,各自的困境各自解決了:要麼絕處逢生,要麼漏夜逃跑,全憑自己做主。20241116日)

 

延伸閱讀:

 

《致光之君:日本六女歌仙短歌300首》(黑體文化,2024-4

 

《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惑星文化,2024-7

標籤: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漫畫的力量

 

必須指出,在我的閱讀書單中漫畫並非首要選擇,仍然以社科類書籍為優先。於我它們帶來的智識含量要大得多。這麼說,不是我嫌棄通俗漫畫為空物,或者僅是消磨時間替代品,如果它們與漫畫歷史有關,內容關乎政權運作及其政治意識型態的傳播,我就會將其放在必讀的位置上,以這樣的文本為切入點。我甚至認為,這是獲取與漫畫史同時代土壤的好機會,以此基點重新思考(翻耕),結出生機勃然的成果。

 


眾所周知,圖像所承載的訊息量往往大於文字,在圖像史料當中,政治和社會熱點的諷刺漫畫格外地吸引讀者的矚目。進一步說,在言論自由的國家裡,凡是社會政治生活和國際關係中的事件和現象,都在漫畫家及其漫畫中得到體現。尤其是,漫畫這出版形式極富特色,有其獨特的語言系統,它反映個人生活,亦反映時代與國家政策及外交政策,用化繁為簡的魔法帶領讀者進入簡史與小史的現場。

 

當然,現代漫畫得以迅速普及更加大眾化,要歸功於各種大眾傳媒廣而告之,在那以後,漫畫藝術以一種簡捷有力的敘述,對受眾讀者給予細雨潤物般的影響,並在這傳播過程中實現了文化身分的轉換。這就是我讀漫畫歷史的隨想。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師友三國大介。他贈我《オーウェル1984を漫画で読む》(從漫畫讀歐威爾《1984》)一書,必然有著深切的期許:漫畫家以漫畫呈現歐威爾解構極權主義的同時,亦是在提醒善良的讀者:極權政治看似槁木死灰,其實它隨時可能捲土重來。他說,富有進取心懂日本語立志研究日本漫畫史的人,如果甘於坐冷板凳,以十年時間為寫書單位,即使他得出的文字未必璀璨耀眼,我們都能感受到人性與智識的溫暖。(20241115日)

 

 

 

延伸閱讀:

 

「英」保羅.格拉維特《日本漫畫60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俄」戈里托夫.雷巴喬諾克《嚴肅的幽默:漫畫中的歷史與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ブラジル」フィド.ネスティ《オーウェル1984を漫画で読む》(いそっぷ社,2022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