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之歌
我可以肯定
這一切都是老花眼
惹來的禍
去年逃走了的壁虎
為何在我家廚房出現
牠像一名持槍士兵
眼裡閃著寒光
直盯著我和安眠藥丸
這場面多麼怪異啊
令人不知所措
一陣無意義的對峙
一陣截彎取直的嘲諷
守在冰箱側面的
木製蜥蝪
終於說話了
你為什麼聽不出來
本地與外國口音
原本就不相同
標籤: 新詩
壁虎之歌
我可以肯定
這一切都是老花眼
惹來的禍
去年逃走了的壁虎
為何在我家廚房出現
牠像一名持槍士兵
眼裡閃著寒光
直盯著我和安眠藥丸
這場面多麼怪異啊
令人不知所措
一陣無意義的對峙
一陣截彎取直的嘲諷
守在冰箱側面的
木製蜥蝪
終於說話了
你為什麼聽不出來
本地與外國口音
原本就不相同
標籤: 新詩
作家都應該愛著普羅斯特
之前,我曾說過一段贈書趣聞,也就是把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六卷本)送給了朋友。當初,贈書原因很簡單,我並不是普魯斯特研究者,而且,已沒有多餘時間,再投入法國文學的閱讀。所以,就這樣順水推舟,將這套經典之作贈給了朋友。
不過,人的想法是變動的。很多人都會同意這個說法。你可能境由心轉,也可能心由境轉。總而言之,轉來轉去,最後當那個想法思惟像一顆蘋果落地了,你做出的決定就是符合當下情境的結果。我這樣說,不是要推翻前面的供詞,而是想藉此做點補充修訂。
在我看來,要讀完這部意識流的長篇小說,除了法國文學專家之外,就屬骨灰級普羅斯特迷了。但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你不需要逐行逐句地讀完它,按照自己的興趣所在快樂地閱讀,遇到自己感動的情節,勾起你舊時的記憶,就此激活了你的情感活動。這時候,如果是作家的話,就可以擱下書卷,馬上進入寫作狀態,讓普羅斯特的往日時光連結到自己的時光裡。所以,我認為苦思不得其解的作家,或許可以參考用這種方式愛著普羅斯特。(2025年3月28日)
標籤: 隨筆
櫻花是春天的序曲
日前,中尾先生傳來了三張美麗的照片,並附一則短文:京都鴨川沿岸的櫻花開始綻放了。春天來了。正值賞花的季節。我回覆道,2018年11月22日,我們一行人到京都旅遊,中途經過鴨川橋上,沿著河畔的步道,剛好看到幾個市民或躺或坐在河灘上撥彈吉他,那悠閒的情景很是令人羨慕。不過,那時步道上的櫻花已落盡了,綠葉的青春變成了迎風微顫的深紅色。我說,如果像他那樣長期待在京都的話,或許,我能夠寫點京都的四季隨筆。
對任何人來說,有實質生活經驗的市民,以及走馬觀花的旅客,他們在審美觀和敘事方面,一開始就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在此,我稍為說明一下中尾先生的經歷。之前,我聽其太太晶子轉述,中尾先生工作了11年,調動了8個處所,不由得感到好奇。問明原因,原來中尾先生是心臟科的醫生,目前,他暫停醫生工作,就讀京都大學博士班(注:校方嚴格規定博士生不得兼差,連他精通木製食碗漆器和擁有作坊的愛好都得放下,徹底專注研究醫學),這個以後詳述。
上個星期,他一家三口來台北旅遊,其中兩天,他到NTUH醫院洽談某醫學合作案。因為這個機緣,他返回京都以後,看到鴨川沿岸的櫻花正在綻放,於是拍下了這賞花美景,讓尚在書房裡埋頭寫作的我,也能感受到從鴨川沿岸點燃了的春天的序曲。
說到在住家附近觀賞櫻花的雅事,我忽然想起了一篇有趣的隨筆,日本作曲家團伊玖磨(1924-2001)的〈櫻花與竹筍〉。文章開篇處寫道:「一天早晨,我躺在床上,思緒千轉百轉,直到八點半才爬起床來。其後,我兩隻手肘支在桌上,托著腮眺望窗外。庭院裡盛開的櫻花,在寂靜的晨光中,有的花瓣悠閒地散落著。那株櫻的枝幹很挺秀花瓣開得極美。幾個星期以來,光臨寒舍(宅第)的賓客們無不交口稱讚。
近日來,我每日都在觀賞櫻花之美。不過,那天我仔細察看,才發現其樹幹竟然從鄰家用菱形木柵欄探伸出來的。原來,它是鄰家的櫻花!這戶鄰居位於我家北側,所以,蜿蜒橫生的櫻枝才探出籬笆伸到了南側的我家院裡。而且,那茂密的枝葉簡直就要遮住我書齋的屋頂。我凝望著在安靜的晨光中飄落的花瓣,不由得思索起來:這覆蓋在我家屋頂上的櫻枝到底該歸誰所有?當然,只要櫻花美麗,無論歸誰倒無所謂,但是要上升到理論高度,這種情形該作何解釋?」
從這段描述來看,團伊玖磨還真是幽默自我調侃的人,否則就沒有「我立即翻開《六法全書》。在《民法》第230條,關於竹木的剪除、截取權問題的條文上,就有這樣的記載:鄰地竹木之枝,逾越住家界線之時,當令其所有者剪除。」這段日照權與截取權之爭的問題了。其實,就我的角度來看,日本庭園的營造或布局最擅長借景的美學技藝了。如果是我,當我坐在書齋裡苦思不得靈感的話,看到綺麗的櫻花探向我的面前,不管它是否迎風飄落,或者只對我含笑不語,我都要向它致謝的,因為它不向我綻放,不向我通報時序,我還不知道春天的腳步早就來了。(2025年3月27日)
標籤: 隨筆
人,需要多少空間
晚春時節,美語教師彼得要搬家了。
「這次,你要搬去新店嗎?」
今年月初,我從他那裡得知,他大哥抽中了新店社會住宅租屋,有些家具已陸陸續續搬去了,所以,我才依照這個印象順乎自然的問道。
「不是。我老哥走了。那邊(新店)的租屋就取消了。」
原來如此。
坦白說,我是個重度的鄉土主義者,對於我沒有待過不熟悉的地方,總覺得那裡就是遙遠之地,哪怕它只是在新北市的境內,一個小時之內,可到達的地方。不過,因於我的戀地情結作祟,我一想到要去主觀感受的疏遠之地,就覺得気が重い(心情沉重)。那麼,若到我待過的地方?那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到淡水、八里(觀音山區)、北投、石牌、士林等地,我就不會覺得那裡很遠,抱怨尖鋒時段交通阻塞,大抵是因為我帶著懷舊的心情前往的,屬於很難歸入哪種範疇的心理活動。
「其實,就是從五樓搬到了二樓,」彼得進而說明,物業公司對於數字很有講究,現在,他住在四樓12坪的套房,但樓層編號卻顯示五樓,就是要避免「四即死」諧音可能帶來的惡運。
「搬到二樓的具體原因?」
「當然是為了省錢。目前,我租住的五樓公寓,每月租金12000元,搬到二樓10坪的套房,立刻省下了2000元。空間上少了2坪,但馬上減少了2000元支出。」
我理解這話的意思。對有錢的人來說,2000元只是兩枚10元硬幣,但對經濟上的弱勢者,這個數字足以使他們愁眉不展,總覺得生活中的灰暗色調加重了。
「所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在首善之都,一個人住10坪的套房,很幸運足夠了。」
我引述了自己的經驗:1986年至1990年,我租屋在阿佐谷老舊木構公寓,房間只有四疊半(2.5坪)。2.5坪的房子是什概念?與我的斗室相比,你的10坪套房有廚房和衛浴設備,其實早就達到日本人理想住居的「広々とした20疊」了。而我的2.5坪斗室,就沒這麼幸福齊備了。一個30公分見方的洗水槽,一個單口瓦斯爐,沒有想沖即用的浴室。不過,往好方面想,我住在一樓的好處,就是緊鄰公用廁所這一優勢了,因為我推開合板薄門轉個身即抵達了。不僅如此,我每次打工回來,已是夜色深沉,還得抱著盥洗用具趕去錢湯(公共澡堂)。春夏的時節還不成問題,進入嚴冬時節,夜晚特別寒冷逼人,有時候,正好遇上白雪飄降,或殘雪未融的路上,你還沒走到公共澡堂前,雙手和兩個腳趾早已凍得麻木了。話說回來,至今我仍然很懷念那段「穿越風雪」日子。沒有這段刻骨銘心的考驗,我身上就沒有戰鬥民族的強大基因了。
「搬到了2樓,很嘈雜嗎?」
「還可以啦。從二樓窗台往下看,剛好是鄰居一樓的鐵皮屋頂,偶爾有貓咪跑來跑去。那一點聲音不算嘈雜。」
「這麼說來,你們家附近的貓咪很安靜,屬於自然狀態的活動範圍,我家附近的情況就不好了。」
「怎麼說?」
「上個星期,兩隻發情叫春的公貓,特別選在凌晨3點半,在我家對面一樓的鐵皮屋上,對峙、打鬥、追逐,還不時發出尖銳的怪聲,簡直是擾人清夢啊!我不禁要懷疑起那兩隻怪厲之貓,牠們是不是配合安眠藥公司的演出?」
「先生,真是愛說笑。」
我知道愛貓族必然有著不同的看法。這讓我想起了中國80後詩人唐不遇的〈立夏〉這首好詩:
今天是立夏
可貓在叫春
它像傷感的詞人
在屋頂和欄杆上徘徊
今天
要像雨水一樣求愛
在夏季的開始
儘管天氣像初春一樣涼
欄杆像手臂一樣濕滑
(引自:唐不遇《我尋求一切貌似鳥的東西》(山東文藝出版社,2024)
回歸正題。現在,彼得從原樓廈五樓搬到了二樓,也算是喬遷之喜。在往後的日子裡,他都能聆聽到貓咪跑跳追逐的響動,說不定某日他心情大好,當下,就寫出了一首都市的風景詩,用這感悟的風物詩,迎來屬於他獨有的春夏秋冬。(2025年3月26日)
標籤: 隨筆
為何每天都在夢想開一間書店
這個月初,下午時分,我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而且連續響了三次,每次的響聲秒數又長。這很不尋常。但通常這時間我在翻越書山或者與寫作拚鬥,不可能接聽電話,好不容易合攏起來的專注力,不能因為不期然的電波而被打斷。到了傍晚,我的工作暫告一段落,應該起來走動一下,以活絡舒展僵硬的肢體。
我看了手機。原來,這三道急電是台灣禁書研究者廖為民打來的。他在留言中,說「……我人回台北,晚上方便找你聊聊嗎?」我回覆道,「我還忙於書稿整理,現下走不開。晚上七點半(我必須吃晚餐),歡迎你來茶敘(其實我最擅長督促他持續寫作和出書)。」就這樣,黃昏的貓頭鷹悄然地飛走了。
我們都在約定的時間到達了。不過,他這次與之前不同,身上少了大背包,地上多了一台小推車。我明白了。來這裡之前,他先進出台大周邊的舊書店選書,而推車裡裝的就是他的戰利品。不過,從這小推車來看,我們都證悟到了體力的極限,開始正視身體的老化,「英姿颯爽」一詞,成了我們懷舊系列的詞語之一。
「目前,我不像你能做到斷捨離(亦即將大量書籍贈給朋友),家裡又有大量藏書,得不到妥善的處理。所以,我想在老家(西螺)一間舊書店。」
「這個主意不錯!據我所知,在日本,有許多小型舊書店,其店內販售的書籍,其實就是店主的藏書。人到了中年最有現實感,總是早日越過上班族的柵欄,於是,就迸出了在自家開設舊書店的念頭。我認為這個做法極好。其好處在於,可以高效散書換得現金,又能擺脫每日書山大軍包圍的壓力,可謂一舉兩得啊!」
「現在,我老家(原書店)正空著(日文:仕舞屋),我所有的藏書都在這裡,應該充分使用這個空間。而且,近年來,我長時期待在西螺,在三峽公寓的時間很少,乾脆返鄉過半隱居的生活,開一間舊書店(營生)。」
「很好。不僅如此,你的舊書店可有很大的發揮,作為台灣舊書文化咨詢站,為書友們提供有用的舊書情報,創造西螺文化沙龍的特色,定期舉辦地方歷史講座,加上,店裡有舒適的大沙發,販售高檔熱咖啡,當地人和外來書友來到你的書店,一定會大聲說讚的。坦白說,我也想開一間舊書店,無論在台北市或故鄉嘉義,但擺在面前的事實是,我有極多的現書卻沒有充足現金支撐,這個夢想只能是如夢幻泡影罷了,說什麼也實現不了。對你來說,這或許是一件好事。」
「怎麼說?」
「你不妨思緒飛揚一下。如果,我在嘉義開一間舊書店的話,必然要衝擊到你的舊書店,甚至把你的顧客吸納到嘉義來。就我來說,看到你關店或生意慘淡,人家一定會批評我不講武德,不顧舊書界的道義。因此,我放下了這個夢想,鼓勵你來發揚光大。」
晚間九點許,夜色似乎加深了。我們茶行也要打烊了。他要趕車先行離去,我發現當天晚上六條通的街燈特別明亮,在我的解讀下,俗世的街燈不全然是紙醉金迷的,它們在很多時候依然樂於支持所有的創業者(像蔦屋重三郎那樣)。當然,它們還包括援助各式各樣的追夢人。(2025年3月24日)
標籤: 隨筆
周日二三事:矢內原忠雄及《奉天三十年》
昨天晚上,我開始閱讀岩波新書精選 09 渡邊靖《逆說美國的民主》(新星出版社,2019)14.7萬字,努力讀了大半。今天,依然接讀下去,白天台北氣溫22度很宜人,但待我讀完的時候,晚間氣溫已經下降到了15度。我兩隻光腳垂在地板上,總覺得寒氣四處流竄,若不趕緊穿上襪子,或喝上幾口溫開水暖胃,恐怕就要被這風邪入侵了。或許,這就是久坐不動因而著涼的代價吧。
我結束這部篇幅精要的新書之前,讀了該書系主編「致中國讀者」的短文,文中提到岩波書店創始人岩波茂雄為了抵抗高漲的軍國主義思潮,特別選譯了克利斯蒂( Dugald. Christie)《奉天三十年》作為該書系的首部作品。我只知道該書日譯者出自矢內原忠雄教授之手,但我手上沒有日譯本,對這領域所知甚少,於是,向智庫專家惟喆求援了。果真,我剛發了索書訊息,不到三十秒,他就分享了《奉天三十年:1883-1913杜格爾徳 克里斯蒂回憶錄》簡體中文版和英文版電子檔。
對我來說,真是如獲至寶!
另外,他還補充了相關網站資訊,以及郭維租先生的〈關於《奉天三十年》〉文章(參見: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網站 會友園地 2008年10月27日),像我這樣的門外漢,就幸運地往前邁了一步。由於郭維租先生與矢內原忠雄是師生關係,他來撰寫恩師的學術生涯及《奉天三十年》的譯書經過,就是最佳人選,而且信實可靠。在此,我簡短引述郭先生的文章:
「恩師矢內原忠雄(1893-1961),日本愛媛縣人。大正、昭和時代著名經濟學家、思想家、教育家。1910年就讀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翌年作家德富蘆花至東京一高演講「謀叛論」,先生受極大衝擊。10月加入內村鑑三聖經研究會;1913年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科。27歲任東京帝大經濟學部助教授,3年後升任教授。此後講授殖民政策,1927年至台灣從事調查旅行。1929年出版名著《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矢內原氏以尊重人權的立場批判日本的殖民政策。矢內原師事內村鑑三,在思想上深受其影響。
1937年在《中央公論》發表論文<國家的理想>,其言論被視為有反戰思想,是年12月1日向東大提出辭呈,離開教席。二次大戰期間,他在自己創辦的《嘉信》雜誌中宣揚和平與信仰──在當時歷史時空下,他無畏的道德勇氣被視為少數的「日本的良心」。
醫生工作之餘,開始翻譯恩師矢內原先生和和同師門高橋三郎的著作,已經是盛年時代的往事。因為《奉天三十年》所得的日譯本收入,1965年岩波書店刊行《矢內原忠雄全集》23卷;而離我譯此書大約距今40年前,台北成立「基督徒醫學學會」,稍後擴展到全國,趙榮發醫師被推為發行人,我擔任 《醫療與傳道月刊》主編。為了想介紹原籍蘇格蘭的英國醫師D.克利斯蒂博士(Dr. Dugald Christie)這種醫療與傳道的博愛精神,於是動筆陸續將恩師矢內原先生的日譯本《奉天三十年》譯出並在該刊連載(由1968年~1971年5月15日全文刊畢)。
有了郭維租先生精湛的導讀,我的文本比較與思考方向就更確定了。想來,人生總是充滿了偶然與機遇。我原本打算聚焦於作者在《逆說美國的民主》一書中,作者渡邊靖旅學美國十年期間田野調查三年的美國研究的讀後思考,卻在讀了該簡體中文版的「致中國讀者」文中,意外得知了克利斯蒂《奉天三十年》,因為奉天(瀋陽)這個帶有濃厚殖民主義色彩的政治敏感詞,又與我的滿洲國文學研究有了連結,所以,我不禁認為,暢快讀書即能為自己改變運途,它又是活力的新契機。(2025年3月23日)
標籤: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