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作者須知與結算書

 

有一次,我在B站看到復旦大學歷史系馮瑋教授給學生們講解日本史研究的影片,整體而言,他的內容講得精采,其中有一段話,我頗為同感。我概括他的意思:比起研究其他國家的歷史,研究日本史的人有很多優勢,日本史料之多,讓你讀寫不盡。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只要精通日本語(有極大耐性),果斷選定題材和題目,沉睡在滿坑滿谷中的一級史料,以及數量龐大二手相關研究,任你引用重組或調配成你理想的論文形態。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撰作這樣的論文並非為取得博士學位而寫,而是打算將歷史寫作改裝成文化商品時,那麼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首先,面對史料的崇山峻嶺,你必須具有超級推土機挖掘機的能耐,如果沒有這些重裝備,至少在性格上要敢於快刀斬亂麻,否則最後寫書不成反被史料壓垮,弄得意志力和身體跟著走下坡。

 


那該怎麼辦呢?坦白說,我也不知道,但有一個現象值得觀察。如果你拚不過歷史學明星教授(他們有各種方便之門運用一級史料),可以像名偵探一樣,挖掘未公開的史料(如○○的家計簿,某某神社出土德川家康致織田信長親筆書、某某旅館對參勤交替的住宿記錄等),擁有(哪怕斥資購入)這些珍稀的祕笈,就得搶時間寫成書出版,實現先下手為強的硬道理。當然,如果你福星高照或向來與影視界關係良好,進而拍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又將嚴肅的歷史研究,包裝成實用功能和通俗化兼具,經過強勢媒體廣泛傳播,名利雙收的彩帶就會向你仰面撲來。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說法,萬一歷史寫作者不具備這些條件,真的窮途末路了嗎?我想,情況雖然嚴峻,還不致於落得黃泉歸來。出身東大歷史系的師友三國大介說,你在史料取得上占不到便宜,那就改弦易轍了,別死摳著這個死心眼,從此在文史哲領域上好好鑽研,努力練就出具有特色的文體,以洞若觀火的見解,評述這些作古的和活著的史料,其實也是一種成就,雖然不算是後發先至的典範,但說你是異軍突起應該沒有誇大之嫌。直白地說,歷史寫作者必須有心理準備,開寫之前要仔細看看自我能力結算書,缺少什麼補充什麼,就是不能買空賣空,更不能動輒假大空。(2023522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