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時代青年的氣質

 

詩人萩原朔太郎(1886-1942)以詩作聞名,但他的文化隨筆同樣很有見地,用精要的文字來概括他的時代面貌,間或委婉地追問那個時代必有的病徵。他的隨筆集《歸鄉者》(1938),有一篇〈論昭和青年〉文長二千餘字,至今讀來仍有參考價值。他說,明治時代的青年熱愛「詩歌」,大正時代的青年熱衷探究「觀念」,接著,他筆鋒一轉問道,那麼昭和時代的青年在追求什麼?在他看來,或許,他們自覺到毫無追求的目標本身正是一種悲哀,反而讓他們沉醉在自虐之中。帝政末期的俄羅斯小說家就是用誇張的感傷主義,在其作品中盡情表達這種所謂世紀末的感傷。在《罪與罰》中,犯下殺人罪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正是忍受不住世紀末的感傷,陶醉和沉迷在自虐狀態裡、最後走向自我毀滅的其中一人。

 


順便一提,萩原朔太郎寫作〈論昭和青年〉一文,正值日中戰爭之後,而處在如此至關重要的歷史時刻,他對昭和時代青年的毫無積極作為,不由得感到失意和愕然,所以才迸發出這樣的感言。當然,每個時代都有它自身的精神特質,一個正常人的所思所想,必然是其時代的產物(結果),不管該世代青年勇於為國家的命運熱血沸騰,又或者以頹廢或哀傷為時尚,我們終究只能靜默以待,除此之外,似乎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然而,有一點不同的是,現今世界格局已大不同了,以前有槍砲彈藥迎面轟來,現在,卻有無孔不入的認知作戰,它像無聲的病毒大舉入侵國民的思想,把黑色的染成白色的,把重要的思想器官癱瘓掉,而這也是萩原朔太郎執筆時無法想像的現實吧。(2023511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