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恩師與門生----名著不絕版 

 

我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傾向宿命論:一個人在一生中會遇見什麼(貴)人,與誰結緣又緣盡而散早就注定了,這個難以言喻的玄妙作用,包括求學之路有恩師提點、啟發和鼓勵的助緣,相反,沒有這福分的人,只能像乍起之風空盪來去。

 


正如前述,四日前,師友三國大介從日本寄贈一批書籍給我,我的閱讀日程變得更豐富起來。其中,《絕版本》(東京:柏書房,2022)這本由12位名家談論「絕版書與我」的隨筆集,值得臺灣文化界與出版同業參考。按照我的閱讀習慣,閱讀多人合集,我總是選取自己熟識的作者入手,因為這是我讀其專書之外,或許得以一窺作者人生側面的機會。果真,我的預感神準。京都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卓己(1960-)〈復活的名著〉一文,比我預期的得到更多。

 


佐藤卓己教授回憶道,他1980年考進京都大學,受業恩師野田宣雄(1933-202047歲為教養學部副教授,野田教授以著述德國現代史聞名,經常講述瑞士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學術業績。然而,出於學生對大師的敬畏心理,又傳言其師有「如布克哈特那樣,陰沉嚴肅難以親近」,所以,他每次進入研究室,無不戰戰兢兢,下課結束後,原本應該向老師提問都處於緊張狀態中。後來,他與野田教授有同行談話的機會,野田教授還請他到自己的研究室坐坐。不過,每次野田教授都會問他:最近,你讀些什麼書?這時,他就得思考該怎麼回答,而這也讓他領悟到「能夠在老師面前說出自己正專注研讀哪些書」正是「大學教授應盡的任務」,也是大學教育的應有宗旨。佐藤說,野田教授的西洋史概論講得太精采,他因而轉換研究領域,加入野田教授的研討會,習得讀書方法,之後,經由野田教授引薦到慕尼黑大學留學,關於這些求學過程,在《ヒューマニティーズ 歴史学》、《メディア論の名著30二書中多所提及。

 


總結地說,我作為這篇文章的讀者收穫甚大,佐藤卓己對已故恩師野田宣雄學術業績的回憶與描述,為我開闢了另一個探索的新視角(學術人野田教授還有另一身分,他曾為淨土真宗僧侶----滋賀県・日野町にある東本誓寺.住職)。事實上,不僅野田宣雄的學術研究成果斐然,佐藤卓己在日本媒體媒介史方面也頗有建樹,如果能綜讀他的相關論述,對日本言論和出版自由(日本戰後政治史)將有更深的認識。順便一提,野田教授故世後,他的得意門生共同企劃出版了野田宣雄論文選-----《「歴史の黄昏」の彼方へ----危機の文明史観》(千倉書房),就是一件溫馨的美談。進一步說,出版物刊行後,因沒人閱讀而絕版,但名著不會絕版,而且會歷久彌新。202354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