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專注而優雅

 

對喜歡閱讀的不讀書渾身不對勁的人而言,讀書的確是很愉悅爽快的事,因為在這個時刻,專注的力量會把我們推向物我相忘的境地,進而促成另一種自在神遊,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剛好散發出這種優雅的氣質來,應該就是這樣薰染內化來的。 

日本兩位文化界名人----松岡正剛與田中優子出版的對談集《日本問答》(岩波書店,2017年)中,松岡(1944-)提到了自己讀小說的原由。他說,高中至大學期間,接觸了許多左翼思想的言論,他的母親與其相反很喜歡閱讀日本小說。例如,水上勉的《越前竹人形》、《雁の寺》,有吉佐和子的《一の糸》、《紀ノ川》,包括川端康成、梶井基次郎和中島敦文學小說家等。而他正是透過這些小說的閱讀,開始認識和感受著日本文化的底蘊之美。換句話說,松岡關於日本的美學思想和傳統主義的論述基礎,或許要歸功於這些日本小說的陶冶,正是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說,無意間為從事美學研究者提供了審美的原型。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一位日本朋友----岩瀨 望先生。他小我七歲,我直呼他望君。望君是個篤實愛讀書的人,據他丈人津野老師表示,望君六七歲時就喜歡閱讀,現在田園調布的租屋處藏書數千冊。津野老師說,望君是家中獨子,父母親白天外出工作,母親經常買書給望君,而望君性情溫和,安靜看書自得其樂,就這樣,一本一本讀了下來。我們每次到東京旅遊訪書,總會與津野家共進簡餐喝杯咖啡敘舊。談話間,話題總會聊到我那次收穫了多少書冊,這時,望君的太座(我留日期間保證人的女兒)嘴上似抱怨卻不掩自豪地說,咱們家裡不大(確實如此)望君到處堆書(走廊階梯),簡直像住家兼倉庫的二手書店了。出於勸人寫作的個性,我會趁勝追擊說,望君讀書千冊,工作之餘,不妨寫點推理小說和隨筆,或者寫些他在長照機構的經驗。不知道這樣的勸進,是否給對方構成壓力,這時候,快意談話變成了安靜與沉默。望君微笑不答,沒辦法,我只好把這微笑視為另一種哲學隱喻。

 


的確,在倦怠的社會裡,持續讀書已不容易了,但願鼓勵別人創作推理小說,不被視為幸災樂禍和挖苦。然而,不管望君哪天是否改變心意,於深夜時分躲進書房裡,仿效為寫稿拚生計的松本清張一樣,一面伏桌振筆疾書,一面感受著電車經過時傳來的震動。我相信,倘若望君追想松本清張的寫作姿態,他必定能獲取這正能量的。退一萬步說,我們熱愛閱讀寫作的人,最後沒能贏在廣闊的稿紙上,至少我們有了專注與優雅,而給人好印象畢竟是值得快樂的事。(2023420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