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政治小說的明與暗

 

關心出版與寫作的朋友說,現代人壓力特別大,幾乎沒有多餘的心力,去關注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就算還有買書的意願,多半捨棄人文歷史書,而選擇養生保健類的實用書,那些逆時代而行的政治小說還有前景?這個說法極好。客觀來說,政治小說作為文以載道的類別,進入書市獲得讀者的青睞,的確很吃虧。因為作者呼籲如果我們不關心政治,哪天政治就會來關心你,決定你的生活方式,指導你存在的意義。不用說,讀者對於這種未可知的恐怖態勢並不買賬,輕鬆有趣的總比承擔負重來得好。所以,這樣說來,政治小說剛出版是否意味著走向冰冷的地下室?

 然而,我相信「書籍自有其命運」。明治初期全盤西化的政治訴求,強勢壓過傳統的保守主義思潮,進入明治中期之後,日本尚未從建立穩定政治體制時的混亂中擺脫出來,各種不同的反對聲浪,仍然一波一波湧向了明治政府的決策圈。這時候,強烈批判政治之惡(弊端)的政治小說隆重登場了。當年,每部廣受大眾喜愛的政治小說,都有如現今海馬斯多管火箭砲的威力,讓明治政府倍感壓力,讀者讀來叫好稱快,算是以平價掃除心中不滿塊壘的範例。換句話說,在這時刻,政治小說因其時代特性(印記)以及符合讀者的迫切需求,為自身遞出了光榮的履歷表。這可謂是政治小說的勝場與戰績。只是,這種榮耀也有消退的時候,隨著時代格局和社會的變遷,獲得再多掌聲的政治小說終將黯淡下來,另一種新的社會需求應運而生。

 


這樣說,作家創作政治小說必然受到時代的制約侷限?依我看,這是政治小說的總體宿命。不過,也不必太過悲觀,現代作家有許多法寶可用,他們可以運用現代性的優勢發揮創造性的思惟來扭轉或改變局勢。的確,在政治小說中,露骨尖銳的批評和傾倒政治意識形態,最受垢病也讓讀者望而卻步,這是作家必須面對和亟需解決的問題。相反,如果作家在思想藝術性下功夫,不強烈訴諸悲情或政治正確,而技巧高超營造文學氛圍和言外之意(留白)來融化讀者心中的冰山,自是最圓滿的結果了。當然,這是知易行難的挑戰,儘管如此,若想吸引更多讀者關注歷史政治議題的作家,總要勇於摸索嚐試改變寫作策略,說不定在這困難的探索中,我們得以再次發現政治小說中的光明與黑暗。(202341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