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共享永日小品

 

今天下午,至經濟部給商特人員講授翻譯課程,這次,我選用了夏目漱石的《永日小品》作為文本,目的在與學員分享漱石這位國民作家的文學成就,並藉此機會乘坐時光飛碟,回到明治中後期的時代,見習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樣貌。依我看,這種方式有諸多好處:透過這個文本,我們得以重新認識那個時代的語言表述,進而發現它與戰後文學作品的差異性,即可連結我們對時代精神的追問,更重要的是,經由來回琢磨,我們讀解日文的能力才真正地獲得進步。

在這部隨筆集中,我發現夏目漱石描景敘情的筆力非常高超,文字細緻富有層次感,用「躍然紙上」一詞,來稱讚他的文字魔力最恰當不過了。例如,他在題為〈蛇〉一文中,描寫他與叔父於雨天中抓魚的情景:……天空不停地落下雨來。大雨嘩嘩作響,擊打著他們身上的斗笠與蓑衣,落在周圍田地裡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彷彿落在貴王神社蓊鬱樹林裡的雨聲也傳了過來。黑雲聚集在杉樹的樹梢,層層疊疊,顯得幽深莫測。而雲層似乎載不動雨的重量,從天上垂墜下來。雲腳纏繞在杉樹頂部,眼看著它就要落入那片森林之中了。


我認為,這寫生似的描述已充分達到效果,重新與我類似的場景體驗連結了起來。不用說,我不曾到過貴王神社及其圍繞的森林,但我曾於雨天中在明治神宮境內散步,穿越參天大樹下的覆蔭領域,深刻品味著時間與空間的幽玄之美。所以,我相信所有雋永的隨筆文章,都有一種奇妙的力量,它能悄然喚醒每個人潛藏的美學意識,給勇於建構美學體系的作家,送來一道劃破黑暗的思想電光。(202346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