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在水死中建構父親的肖像----大江健三郎 

 

下午,我觀看了NHK特輯「100年インタビュー「作家・大江健三郎」(渡辺あゆみ專訪大江健三郎),特地想了解大江健三郎寫作長篇小說《水死》的心理過程對我而言,理解一個作家的寫作動機(意圖),有時比讀他的小說更富吸引力。 

大江健三郎說,長篇小說《水死》歷時一年半完成,但之後,又徹底加以改寫。他說,寫完這部小說之後,他覺得自己變得客觀了。1935年出生的大江健三郎,自述他九歲正值日本戰前夕的1944年,某日早上,原本身體硬朗的父親突然死了。那時,他母親特別叮囑他和妹妹(當時他的哥哥在松山念書):你們的父親死了,在學校不可鬧事胡來。後來,親友們來家裡奔喪,而他和妹妹仍然不知道父親真正的死因,他詢問母親,但母親總是語帶含糊(講得不清不楚),甚至可以說不予正面回答,反而向他投來訝異的目光。於是,他便開始浪漫地幻想自己父親的死因,並且在夢裡追著這個夢境。

 


他說,某天下大雨,他們位於山谷的住家,後面有一條小河,遇到滂沱大雨,水位暴漲就變成大河流,而且水聲浩浩蕩蕩。由於他的父親是那天去世的,他的夢想就是,想像自己搭著小舟划向暴洪的水流中。說到這裡,他自嘲自己的性格怪異,樂於不停地追逐夢想,重複看著這夢想的發展,不知不覺間,夢想終於形貌俱現了,他就想像著父親是怎麼離去的?而他又是什麼心情目送父親的?之後,他把這些夢境寫在小筆記本,開始構思在小說中寫進父親之死。主持人渡辺あゆみ探問大江,小說《水死》內容是否全部屬實?大江微笑略帶猶豫地說,小說中有事實亦有虛構。簡單講,也就是小說中虛實交融的手法。《水死》出版後,大江健三郎將小說寄給母親,再次探問他小說中的父親之死,與現實有否出入?一往既往,他母親依然沒有正面回答,對於小說前面內容不置一詞。或許,在他母親看來,這個沉默正表示其兒子作家這段描寫符合某種事實吧。

 


如果有人問道,小說家有什麼超強技藝?我想,小說家的本領可多了,他們可以在小說中虛擬實境,可以深情地移花接木,可以任意接通消逝的面影,還能夠重構父母親的肖像,以此補全內在的空乏,不讓空虛有機可乘占了上風,畢竟,任何人都不想面對人生的諸多遺憾。(202351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