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誰來填補歷史的空白 

可以說,生活在承平時期的日本作家是幸運的,因為他們不像身處戰爭時期的作家那樣不自由,尤其在極端國家主義的高壓之下,他們不得不做出明確表態,來回應為國家而戰和犧牲的行動。當這種關乎生死存亡的威脅,像一支冰冷的槍桿,狠狠地對準作家的面前時,多數作家都會選擇唱贊歌,以各種文藝形態或激昂的戰鬥文字或詩句來響應愛國主義的號召。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歷史卻對他們發出了詰問:在戰後,你們要如何處理和安置那時所寫的歌功頌德的文字?

 


對於這樣的歷史詰問,參與其中的作家和詩人多半選擇沉默,儘量不提起那段被群魔亂舞附身的作品。現今,我們在日本古舊書市上,很容易買到戰前作家或詩人的全集,但是基於這個「歷史因素」,他們不會把它放入全集裡,所以,這個全集是通俗說法,不是良莠兼包(作家的全部履歷)的全集。進一步說,這包括成名作家雇請寫手代筆(注:參見小谷野敦《川端康成傳》,川端康成的作家生涯中亦有不光彩的事件)的尷尬時刻。

 


因此,思想家鶴見俊輔(1922-2015)對日本作家不願直面歷史的過錯深不以為然,才引出了「誰來填補歷史的空白」的感嘆。不過,鶴見俊輔推薦了幾本好書:1.高崎隆治《戦爭文学通信》(風媒社,19752.櫻本富雄《日の丸は見ていた》(マルジュ社,1982)二書,已然直指出日本人的歷史病灶。我想,熱衷探析戰爭時期的日本文學思潮的讀者,或許可以找來深讀一番。的確,以我們外行人的力量,是無力填補歷史的空白,至少能夠藉由這個機會,進一步理解歷史的空白是怎樣形成的。(20242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