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催稿與信仰

 

這幾天,我的作家朋友艾利克斯的憂鬱症又犯了,三天兩頭就來電話找我商量,要我給他想想辦法,協助他儘快走出這片暗灰的憂鬱地帶。不過,我不是心理咨詢師,也不販售心靈雞湯,想了想,只能引用日本文壇史現成資料,充當舒筋活血的藥引。於是,我覺得徳冨蘆花的冒險性格與成名過程很有鼓舞作家,希望對他有所幫助。 

從職業特性來說,非著名作家多半處於被動的角色,也就是說,在沒收到出版社下單(邀約書稿)的情況下,他總是鼓不起寫作的動力,不傾向先完成書稿加足底氣,然後詢問出版社的意願,更不願意自費出版來開拓讀書市場。這樣說,並非在指責懦弱的作家何不另立催稿的「他者」,何不克服這種通病?我認為,有時候先行投資(完稿)者反而有利,日本小說家徳冨蘆花(1868-1927)的積極寫作態度即逆轉勝的關鍵因素。

 


14歲就開始創作小說,提倡自由民權思想,20歲時出版第一部作品《孤墳之夜》,22歲上赴東京幫助兄長蘇峰創辦民友社。189811月,他的長篇小說《不如歸》(注:中譯本為豐子愷先生翻譯,譯筆流暢清麗)在《國民新聞》上連載期間,起初並未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兩年後,民友社出版《不如歸》,這部小說的地位逆轉,變成炙手可熱的暢銷書。有了試膽成功的經驗,他於1903年自費出版長篇小說《黑潮》,這種勇於實踐的寫作冒險又把他推上暢銷書作家的寶座。然而,作家一旦打響了名聲就意味著自身行情看漲,書店(明治時期出版商)和出版社登門求稿,從此稿約滿檔寫到手軟。客觀而言,作家接到邀約寫書是值得慶賀的好事,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如果你出於各種因素,寫不出來或慣性拖稿(如艾利克斯)那樣,其實也是深層痛苦和壓力。詩人.隨筆作家薄田泣菫(1877-1945)的《茶話》上冊,就有一段講述有關徳冨蘆花拖稿的趣聞。 

在明治時期,金尾文淵堂出版了許多當紅作家的作品,同業之間都知道這位店主(老闆)催稿的手法極為高明,他三不五時就給作家發去「懇請賜稿」的電報,看似謙恭實際上給作家施加壓力。有一次,徳冨蘆花踏上耶路撒冷朝聖之旅,一如往常,文淵堂的老闆給蘆花發了幾通電報,蘆花卻已讀不回,他便決定親自索稿,專程從神戶與蘆花坐上外觀髒污輪船到門司港,他們二人擠坐在三等船艙。輪船駛至播州近海之際,老闆結束社交寒暄,若無其事提起截稿的事情,戴著圓框墨鏡的蘆花盯著老闆的表情。 

這時候,老闆的神情極為冷漠。蘆花連忙說「稿子自然要交的,但我會給你更好的東西」,就兀自走上了甲板。為了儘快看到「更好的東西」,老闆跟隨在後來到甲板上。輪船前方星散著幾座島嶼,蘆花稍為回頭看向老闆,說了聲這島嶼景色多美啊,便雙手環抱胸前在附近來回走動,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他的身影了。書店老闆慌張地回到船艙一看,原來蘆花躲回這裡正抱著膝蓋在打盹。在蘆花身旁只有一個小行李,沒有他所說的「更好的東西」。

 


輪船快要抵達門司港的時候,書店老闆又佯裝無事地提出書稿的事情,蘆花想到什麼事的樣子,又舊話重提「是這件事呀。稿子自然要交的,但我會給你更好的東西」,老闆直接問道:「有什麼東西比稿子更好?」蘆花模仿托爾斯泰的口吻說,「就是信仰」,可惜他的下巴沒有托爾斯泰似的鬍鬚。蘆花又說,「首先,我們要相信神,其他的事情不重要。」事實上,書店老闆很想對蘆花說:「首先,你給我稿子吧。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哪怕為此讓蘆花不高興,但最後老闆忍住沒說出來,與蘆花道別之後,就搭乘小型輪船離去了。我說到這裡,艾利克斯頓時沉默下來,他是準備勵精圖治抑或繼續消沉?我進而又想,如果將寫作比喻成一場賽局的話,我認為逆轉勝總會比先勝後衰來得振奮人心。(2024129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