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書刊審查官之眼 

在高度民主化的社會裡,基本上已經沒有禁書,但回顧禁書過程及其時代背景的書籍,尚能吸引愛書者的興趣,儘管這不能溫故新,了解審查官員如何決定書刊雜誌或唱片生死的心理,其內在情節應該不遜於警匪槍戰片的戲劇張力。 

不用說,每個寫作禁書的作家都有其自身的策略與寫法,有的作者願意廣集博收資料,全部讀過一遍,徹底吸收消化,擬定全書架構與章節。還有一種方法,仍然值得學習:採訪或藉由當事人的自敘,以這種主要敘述,最大限定還原當時的歷史現場。在我看來,講談社的新書:毛利眞人《幻のレコード 検閲と発禁の「昭和」》就展現出這種現身說法的優勢。

 


作者把視點聚焦在內務省基層審查官小川近五郎的身上,透過這位原先熱衷於話劇電影和淺草劇院表演的溫和青年,過了30歲後,他進入內務省工作,1934年內務省開始實施唱片審查制度,他負查審查唱片和大眾歌謠,凡是內容頹廢淫蕩有違善良風俗與時局牴觸的出版品都不能過關放行的。 

不過,正如上述,由於小川近五郎了解流行歌及大眾生活的互生關係,也就是說,他對於昭和時期的流行歌謠是知根知底保持善意理解的立場,不是那種耍弄官威和私心自用拿起驚堂木就高聲斥令「不准發行!」的官員。出於這個寫作策略,我認為對日本禁書史感興趣的讀友,可以買來啃讀一番,而且要像啃核桃的松鼠那樣,這兼具讀書養生和勵志的效果。(2024118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