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戰歿者遺孀們的起點

對日本人和殖民地時期的臺灣人而言,日本於1945815日宣布投降這個時點,起著巨大而複雜的作用,許多家庭因此支離破碎,命運變得更詭譎難測。以二戰期間被徵調到南太平洋戰地的日本青年為例,包括彼時懷著滿腔熱血的臺灣志願兵,他們投入這場慘烈的戰役中,最後卻未能為自己贏得應有尊嚴和人權地位(如二戰後臺灣人日本兵的補償問題,幸經臺語學者王育德等人道主義者長期奔走推動下才得以實現。)歷史事實指出,有些士兵登上戰地旋即魂斷他鄉,倖存活下來的土兵卻音訊停斷被誤為戰歿者,同樣讓家人陷入悲慟的深淵。

在日本,有段時期出現不少以這些悲劇為題材的小說和電視劇,有些作品改編成電影作品,獲得諸多的共鳴,也讓閱聽大眾有機會折返這個歷史時點,回顧戰爭的殘酷無情。它以動人委婉的情節告訴讀者,戰爭是如何把多數人的命運之繩,打上牢牢的死結的。在諸多作品中,山田太一《青出於藍》上/下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軸,正是聚焦在戰歿者遺孀身上。丈夫死了,她們要如何重新出發,打開生活之路;更諷刺的是,原以為丈夫戰死沙場的女人,因各種苦衷而改嫁(其兄弟)或他人,丈夫卻於此時倖存歸來了,使得世間維繫的人情義理,因戰爭的緣故變得無言明了。《青出於藍》出版後,成為暢銷書,後來改拍成NHK晨間連續劇,獲得很高收視率。就我印象所及,一九八年代中期,臺灣電視圈曾拍攝過這樣的連續劇,描述二戰期間逃過死劫的臺灣青年(奧德賽),當他們好不容易從南太平洋戰地返回故鄉之時,卻必須面臨人事全非的境況。歷史地看,所有由戰爭造成的人間悲劇,導致受害者因過度悲慟而無力哀悼的事實,最後都將把戰爭發動者或鎮壓者送上歷史的法庭上,給予重重的審判。(201961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