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抒情傳統的建構者-----李敏勇

 

 

傳統作為一種主導思想的力量,必須有儀式或權威形式的認證,有歷史的連續性做基礎,才能使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民眾,毫不抵抗與順從的接受。但是,抽象的傳統概念與人一樣,它亦有壽命期限。如霍布斯邦指出,當社會迅速轉型時,舊傳統與傳播者不具充分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那些與舊傳統相適宜的社會模式就會被削弱或摧毀。於是,新傳統的創造與發明就成為當務之急。 

毋庸置疑,作家與詩人要在自己的國家獲得崇高地位,同樣需要「傳統」這一隆重的加持。因此,只要高舉古典傳統的旗幟,總能贏得文青一眾的尊敬。那麼,沒繼承「傳統」名號的作家,就毫無影響力或寸步難行嗎?相反,我認為這正是絕佳機會。因為這是歷史對有創造力的作家的一種呼籲,這此文化飢餓的方式,向他們催生出新的傳統來,以豐富同時代和下一代人,使之擴大精神視野。

 


多年來,我通讀詩人李敏勇的作品,得出這樣的文學信念。李敏勇的政治抒情詩充分顯現出詩人關心自己國家的堅定姿態,其流暢蘊藉的散文筆觸,溫暖讀者薄冰覆蓋的心靈。此外,他翻譯介紹各國的詩作,也是詩歌與美學意志的延伸。在我看來,李敏勇持續累積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抒情傳統的建構,有著創造歷史的前瞻性。現在,厚古薄今的思想仍然大行其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傑出的抒情文字,將成為臺灣文學中詩歌的典範,亦是我們同時代人共享的文化資產。(20231012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