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何以超越現代性 

 

對我而言,每閱讀一部日本近現文(史)學的研究著述,都意味著它們必然成為我前進探索的路標,而我必須克服諸多的障礙,語言學的,歷史學的,政治學的,以及社會學的,有時候更多的是來自茅塞頓開的震撼,以為知其然實則不知根底,落入自我陶醉的尷尬境地。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與我一樣,但正因為有此意外的警醒,更加提振我繼續朝這方向走去。

 


一個普遍的現象:當我們沉靜閱讀日本近現代的經典文學作品時,很快就會受其細膩的筆法及其典雅特性所感染,作家淡然幾筆描寫北國的暴風雪、日本海沿岸的斷崖峭壁、壓抑噴發的休火山、山中的蟲鳴鳥叫、漫天飛舞的櫻花雨……這些美麗的文學文字都給讀者帶來歡喜之心。然而,把這個視角換成剖析和揭發,美好的文學圖景立刻退居幕後,繼之而起的是沉重的主題,差別(歧視)、格差(因各種因素社會體制造成的差距)、差異(比較文學,階級衝突),在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擱置裝飾功能的文學外衣,變身為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而且,還得如冷靜的外科醫生那樣,不留情面摘除這個與國家社會伴生而起的病灶。借用現代流行語,如果你想得出睿智新銳的觀點,無論如何就要克服現代性,克服或超越不了這座魔山,就談不上你所知道的現代性。(202321日)

 

延伸閱讀:中山和子:《差異の近代:透谷.啄木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東京:翰林書房,2004630日,初版第一刷)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