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濟學
嚴格地講,我母親那個年代的農村女性,根本不存在所謂女性經濟學,有的只是日曬雨淋的田間勞作,在這種條件下(沒有保養品加持),才剛滿四十歲的母親被當成六十五歲的老婦,幾乎成了共同擁有的錯覺。然而,或許有人要問,現代女性一定比1960年代的農村女性更具經濟自主性活得滋潤吧?對此,我無法提供有益的回答,僅以留日的台僑朋友C為例,也許多少能找到一點線索。
C與我同為嘉義人,她們家在嘉義市郊,比我這來自種植大片甘蔗林的孩子,更早地接觸和認識偉大的現代性。在一次聊談中,C自述高商畢業後, 曾在公營銀行待了一陣子。一年後,她覺得發展有限,計畫赴日留學開創人生新道路,便向其叔父借貸了數百萬元才得以成行。我真佩服(實則開不了口,有錢坐高鐵,沒錢徒步)她有借錢的勇氣魄力,所以,我的留學之路順理其章以克難為始以困窘而終。後來(1987年),C考上了國立大學文學部,一切順風順水,精采度過玫瑰色五年留學生活。畢業返回台北後,她以其語言優勢,在各日商公司擔任要職,美好的高薪向其錢包大力輸送。就這樣,十餘年匆匆已過,C因於各種費解的變故,離開了日商公司,重又走向其青春夢想發源地的日本發展。
約莫三四年前,她返回嘉義探親,七天後,上台北與朋友餐敘。有一次,她來敝店茶敘,順便接受我的採訪。她說,打算在東京開計程車,專為服務講英語的外國旅客,順利的話,月入60萬日圓不成問題。對此,我當然樂觀其成,並說,以後我們到東京小旅行,就交由她做深度導覽,畢竟,我們自以為認知的下町風景,其實有點浮光掠影,應該走出紙面深入生活的內核。豈料,疫情爆發了,C的人生地圖亦隨之變形,當不成英日語流利的職業計程車司機,改由在國際遊輪上發揮長才。我想,這次疫情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改變了芸芸眾生的人生,如果說,在這百廢待舉的時代,有人還保有零星片段的願景,那麼他就是幸運之人,可以高唱幸福進行曲了。C最後表示,真的走投無路的話,她就告老還鄉照料父母,用微薄的勞保退休金完結自己的人生。
事實上,多年以前,我曾鼓勵C加入翻譯的行業,只要你認真修行累積經驗,自備一部手提電腦,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但必須講究品質如期交稿),雖然不能取得高薪,至少可保住尊嚴體面的生活。當時,C亦曾回應我的激勵,買來各式辭典和參考用書,準備大展身手。可惜,生活的惡浪把她沖走了,等她回過神來時,發現已經病體力衰了。或許,這一開始就是我的主觀期待,因為C已經完成了其自身的經濟史,在我恍惚之間實現了女性經濟的要義,只是我沒看懂這個形式罷了。(2022年11月18日)
延伸閱讀:
1.「英」比爾.艾默塔《在場: 21個故事講述日本的女性經濟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9月)
2.山崎朋子編:《女の生き方四○選》上/下(東京:文藝春秋,1991年10月)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