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絕對行動與盛夏煙火 

三島由紀夫有一短篇小說〈煙火〉,大約一萬四千字,描寫一名大學生(我)至(1953年)「隅田川兩國橋初夏納涼煙花晚會」打工,及其所見所聞的(政治)感想。讀完〈煙火〉後,我聯想到兩件事情。其一,三島在描景敘情方面,筆法老練生動,讀其小說段落,真有躍然紙上的立體感。其二,就是三島踐行的絕對行動美學了。我想,這是頂尖小說家的絕活,必備而且必須的,否則哪來那麼多鐵桿粉絲擁戴呢?

 


在〈煙火〉篇末處,三島這樣總結似的描述:「……雨下成了絲絲的細雨。對岸反而顯得朦朧,高聳的鐵橋形成了一幅片面的剪影畫。/我仰望蒼穹,開始可以心無牽掛地欣賞煙火了。與如同炮聲般轟隆作響的炸響一起,一道明晃晃的光柱,突然在河面上的上空升起。光柱的頂端,氣勢凌人地直衝雲天,向整個天空飛翔,在升騰中猛然炸裂。銀光閃閃的無數星星先旋成一個圓圈;追逐他的軌跡,從光環的內側又幻化出紫的、紅的和綠的同心圓,內側的光環很快便消失了。當外側的光環消失後,又會有另一種橙色的圓輪在其下方飽滿綻放開來,無數的光粒從空中落下。然後一切都消隱無蹤。後面的煙火像連珠炮式的再往上竄升。有的煙火一邊綻放著點點的花火,一邊「嗤嗤」地直往上跳竄 。緊接著,另一個煙火爆開時所閃射出的光亮,將前一個煙火的殘煙殘姿全部立體化地映照了出來。 

 


撇開這段精采的描寫(該小說發表於1953年),三島由紀夫與奶油嘴砲作家不同,他一以貫之把直接行動的理念,融入自己的《行動學入門》(1970)論述裡,在〈行動之美〉中,他這樣提到:「或許《葉隱》的作者(山本常朝)之所以輕蔑表演藝術,正是出於這個緣故。武士輕視所有的表演藝術只認同能劇,是因為原則上樂劇公演一次,而能劇演員聚集精力,就為了僅只一次的實際行動(演出),如果說,行動之美只能在永不重複的事物中找到,那麼它和煙火一樣。問題是,在虛幻不定的人生中,誰能保有比煙火更燦爛的剎那即永恆呢?」作為深度閱讀的讀者,似乎可以讀出三島這十七年來埋在「煙火」中壯麗而震撼的實踐意義。按此角度來說,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煙火慶典,有錢的買齊色彩炫奇的煙火,沒錢的買到廉價的水鴛鴦(沖天炮),但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點放的決心,是否下決心實現生命的燦爛,而不淪為「終於沒有出發」的空談。2022111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