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對母語的再思考----藤原正彥《祖国とは国語》

 

去年3月初,我在《新頭殼》寫了一組題為〈從殖民地歸來的風〉的文章,主要聚焦於日本版的辛德勒----丸山邦雄營救日本僑民的艱辛歷程:日本二戰結束前夕蘇聯紅軍入侵滿洲國,日本關東軍大潰敗,導致數百萬名滿蒙僑民流離失所,如尋找故鄉的野獸一般,亟待日本祖國即刻派來遣返的船隻,將他們安全送回故鄉。在「文學作品中的滿洲國」一節中,我簡要提及在兵荒馬亂的戰局中,文學小說是如何紀錄歷史位置的: 

關於日本人在殖民地滿洲國的歷時性的描述與記述不勝枚舉。例如,女作家藤原てい(1918-2016)的『流れ星は生きている』《流星仍然活著》一書,對蘇聯入侵滿洲國之後,當地開拓民眾如何歷經波折、終於坐上遣返船隻的經過有詳細描寫。藤原てい於1939年與作家新田次郎(本名藤原寬人)結婚(注:兒子藤原正彥是數學家和隨筆作家,其出版《國家的品格》(東京:新潮選書,2005)一書,在日本狂銷270萬冊)。1943年,隨同到新京(長春)氣象局述職的丈夫而前往了滿洲國。1945年日本戰敗後,她先帶著兒子返回日本,歸國後,她帶著寫遺書的心情,以被遣返經驗為基礎寫成小說《流星仍然活著》,成為當年的暢銷書,1985年被日本電視台改拍成電視劇《愛的劇場》播出,而引起熱烈的共鳴。


 

事實上,在這短文當中,我著重突顯小說家夫妻----藤原寬人(新田次郎)和藤原てい在滿洲國的逃難經驗,後來,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其兒子藤原正彥是《國家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最近,我胡亂讀書又有新的發現----藤原正彥《祖国とは国語》(日本國語即祖國)。在這部隨筆集中,他以理性和感性的筆觸回想偕同老母親(藤原てい)重返中國東北(他們生活過的滿洲國)的諸種感想,為同時代人勾起「十五年戰爭」的歷史光影。此外,該書重點在於,他呼籲日本國民多關注日本國(母)語的重要性,因為母語的消失即民族的死亡,其論點得到讀者和教育工作者們的熱烈回響。當然,在保護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裡,有人讚譽就有人反對。我看見極左派人士在網上留言,斥罵藤原正彥是右翼分子,其愛(日本)國語論點,即赤裸裸的民族主義者,這部隨筆輕薄缺乏深度,一味鼓吹愛國主義,沒有語言學該有的水準,不值得一讀!按照我對全文脈絡的解讀,這位留言者其實更想表達的是,凡擁護日本國語即通向軍國擴張主義之路,等於為軍國主義的復辟和招魂。不過,熟悉日本左派精英論述政治修辭的人,大概不會為此感到詫異,在他們的闡述下,近代日本國語生成以後,即烙上帝國主義和殖民暴力的印記,不管其後推動言文一致(白話文運動)成效如何,它們從此都得戴上這個由極端左派所判處的污名。

 


必須指出,日本國語不是我的母語,我也非唯民族語言主義者。不過,我由衷敬重這門語言的文化。首先,它是我反思本國文化時不可或缺的偉大他者,更是我探索日本文化思想歷史的重要路徑。最後,我以一則笑話作結,有朋友曾說,一個人在臨終遺言時,他不以母語交待後事,難道要他說外國語嗎?(202011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