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誰說豬籠草不吃肉

 任何時代都有流行的話題,它先有造勢推升的開端,後有推波助瀾的擴散,然後進入衰亡期,消失之前,再與新生的話題交接。就此來說,作家與出版社的權益關係,無論經歷了多少年,它同樣以極大的強度,吸引同業與圈外人的關注。

 日本著名作家正宗白鳥(1879-1962),在其《文壇觀測》(1927)一書中,以題為〈作家與出版業者〉短文,對這樣的關係發表了切身的感想。他在開篇寫到,知名作家內田魯庵(1868-1929)因有看到上述糾紛,撰文為出版業者辯護,他認為, 魯庵的說法十分中肯。以前,(日本)出版社對於作家很敬重,但當下(指1930年代晚期)的世道變得複雜了起來,雙方都得看好彼此的權益,不容任何疏忽。他以自己為例,自己尚有文名時,的確受到出版社和雜誌社的禮遇,不過,並非每家出版社抬愛有助,他亦遭遇過被冷眼的看待。因此,他以同理心推想,那時他尚有名氣都如此了,那些默默無聞的作家的處境一定更艱難。

 


接著,正宗白鳥解釋,他並非在批評出版業必須負起全責,有時問題就出在作者身上。例如,作者不履行合約,拿了預付版稅,不交付文稿,卻避不見人。不用說,這給出版社帶來實質性的麻煩。在他看來,當今把藝術品(文學作家)抬得很高,其實它就是一種商品。作者把自己的產品(勞動力)賣給出版社,即不折不扣的商業行為,出版社認為它有商品價值就付款購入而已。換言之,即使作家自認為它是不朽傑作,但出版社經過評估,認定沒有商品價值的話,絕不可能簽約付款。(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並非無情的火山灰,只是遵守在商言商的原理。)

 然而,正宗白鳥也指出,商人利之所趨的行徑,如果你是當紅的有市場吸引力的作家,出版社和雜誌社三天兩頭就會登門求稿,把你奉為上賓,相反的,若你聲名碎了一地,他們當然要轉身離去。他說,正因為在那樣的社會情境下,作家與出版業者都不得不從自身利益開始考量。說到以寫作為生的行當,他很羡慕藝術至上論的永井荷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必看出版社的臉色,不必顧忌書市的反應……。熟悉日本文壇的人知道,永井荷風可以如此逍遙自在,主要原因在於家有恆產的支撐。這個差別極其之大,而且,不是你想補上就能補上的。他這樣說,終究是幽默與自嘲成份居多。



可以看出,正宗白鳥同情弱勢的作家,並為他們說出幾句公道話。在台灣,真實情況又是如何?據我所知,有些出版社的負責人,的確大小眼唯利是圖,對待作者比金色夜叉更狠;不過,這類生意人畢竟是少數。我曾經聽聞出版社反被作者坑害的事例。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沒信心(不會增刷),便使盡各種美言,強迫出版社刊行高定價精裝圖文書,這樣一來,初版他就能拿到可觀的版稅,不體諒出版社各項成本和虧損。我把這種現象做個譬喻,出版社未必就是可怖的豬籠草,而作家即誤入其中的小果繩,指控豬籠草的險惡居心,有時候,難保作者頓時心生歹念,把一條韌命的水蛭,放入豬籠草的捕蟲籠裡,慢慢看著它枯萎黑掉……。就此而言,與其指責誰來背負這個過錯,莫如說,誰說豬籠草不吃肉?(202223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