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走進近松門左衛門的人間道:冥途飛腳 2-2

 

此外,這部劇作當中,對於景物描寫和嫖客的動態皆有細膩的呈現。例如中卷「身在越後屋的梅川」中,有這樣的描繪:「傍晚街旁的木炭火光將嫖客的綠色斗笠染成了楓葉般的紅色。嫖客都沉迷於各自的所謂的戀愛之前。戀愛與悲傷本是孿生子。……於是,梅川上了二樓。在四面透風的房間裡,清一色的風塵女子正圍著火盆懶懶散散地伸手划拳酒令呢。」

 


進一步說,所有記憶超強的哈日族,對於上述這種妓院外圍和內部的世俗圖景,應該不會太陌生,我們從NHK連續劇《大膽狂徒:蔦屋重三郎》中,也可找到這一明證。換言之,近松門左衛門筆下的妓女與妓館舞台在大坂,與同時代江戶吉原多達上千家的妓院相比,它們有著風月場所的共同特點和歷史遺痕。又比如,在(16)「坦白罪行」中,作者無疑給現代讀者複習了為妓女贖身必要的法律程序。正如被愛情沖昏了腦袋的忠兵衛為盡早把梅川搶救出來,他如坐針毡一樣,好幾次起身催促五兵衛:老闆娘怎麼還不回來啊!只見五兵衛反言說道:「不過,贖身的手續不那麼簡單呢。首先,要經妓院老闆的同意,然後去町長老那裡辦證明手續,還需要得到值班管事(町內負責具體事物的人以值班的形式每月輪流)出門許可牌,方可出去,這是急不得呀。」


忠兵衛眼見一時半刻解救不了梅川,於是走向連夜出逃的險路:此行不同於往日的夜晚,避人耳目的甜蜜幽會,卻是以行人做障眼物,慌忙地踏上了私奔之路。轎內狹窄的空間與同梅川幽會時的感覺有些相仿,只是,轎廂火爐裡的木炭的白色灰燼變成了轎外清晨的薄霜,深夜大風中的小丫鬟的走動聲音變成了路邊枯松葉的沙沙聲。望著眼前的情景,聯想起那個不尋常的夜晚,又不禁潸然淚下。




晨霧隨著一縷縷煙霧漸漸消失,眼前露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麥田在晨風中搖曳。梅川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說道:「令人可悲的是也有寫著槌屋內的燈籠……那時我曾悄悄地在夫君你的木瓜花(貼梗海棠)紋家徽的燈籠的旁邊,供奉了一盞我的松皮菱家徽提燈,祈禱我們的愛情如松,千年不老。如今你我的生命就宛如那風中的燈籠火苗,在你我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時,就讓我配著家徽,權當你是我的壽衣,手牽著手共赴冥途吧。

他們互執著對方的手,用來擦淚的袖口亦被打濕結冰。

忽然間,天空陰雨密布,轉眼就噼哩啪啦地下起了夾著雪的冰雹。路旁的枯樹葉凋零飄落,好不淒涼。

二人行走在荒野中,衣襬褲角上沾滿了毫無生機的枯竹枝和霜打過的乾芒草。突然一陣風刮來,荒野掀起一陣波浪,枯枝乾草發出沙沙拉拉的響聲。他們心想,該不會是來追我們的捕吏吧?於是,二人慌忙低著頭,伏下身深藏了起來。稍過片刻以後,他們才慢慢抬起頭來觀望,原來是一隻野雞飛了過去。

這是一條凶多吉少的殉情之路。正如他們放棄世間的陽關大道而選擇了為情私奔的艱險狹路那樣,如今他們正行走在竹子內山頂上。竹葉上的露水打濕了衣袖,沿著被稱為岩石越的石頭路,穿越荒野,翻山過嶺,越走天色越黑,彷彿預示著他們那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之路的前景。

 

劇情轉入了下卷。在「天網恢恢」中這樣描寫:由於忠兵衛為梅川贖身侵吞顧客貨款漏夜潛逃了,其他十七家貨棧都派人出來打探,有的裝扮成香客、收購舊衣者、有的裝扮成歲未賣藝者乞討者、走家串巷挨家打探。甚至還有裝扮成拉洋片或賣糖果的向孩子打聽情況。在這種狀態下,忠兵衛和梅川彷彿驚弓之鳥、落網之魚、走投無路了。

 

最後,忠兵衛逃回到故鄉大和新口村。他心想,若不是擔心被人發現,兩人早就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了。但眼下這關頭,一直好用衣袖去擦那宛如窗外斜打在窗戶上的雨點般的眼淚了。

忠兵衛將西向竹格窗戶上的用廢紙糊的窗戶窗簾,稍稍打開了一條縫,向遠處望去。只見在風雨交加的農田小路上,有幾個將雨傘偏後打著的人經過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雨水從後邊刮來打濕後背。看上去,他們好像是去寺院參拜。




躲回到老家屋裡的忠兵衛和梅川心裡仍未能平靜。忠兵衛看著年邁的父親孫右衞門拖著沉重的雙腿步履蹣跚地路過門口,走到一片田頭的積水結成的薄冰上時,其原本防滑的高齒木屐的帶子突然斷開,孫右衛門整個身子跌向下著雨的田裡,他卻不敢向前搭救父親,只好由梅川衝出門去相救。

話說回來,忠兵衛(火坑孝子)和梅川(苦命之人)這對苦厄鴛鴦彼此多麼相親相愛,就算他們的腳程(飛腳)再快,在當時社會條件制約下,是不可能逃出生天的,最終悔恨羞愧雙雙落網了。讀畢近松門左衛門這一部著名劇作,我獲得了一種透視日本經典文本的方法:不只用特殊視角探索風月場所中的人性流變,對於日本人的愛與性的觀念,對於江戶時期飲食男女的各種樣相,同樣抱有濃厚的興趣。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得寫出一種別出心裁的觀點來。(202577日)

 

 

延伸閱讀:

 

信多純一校注:新潮日本古典集成《近松門左衛門集》,新潮社1986年版

 

王冬蘭等譯《淨瑠璃的世界:近松門左衛門劇作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

 

佐伯順子:《愛欲日本》,韓秋韻譯,新星出版社,20164月版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