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挖掘大眾史學的方法

 

上次,與廖為民餐敘的時候,他說大部分時間在家鄉西螺,為高壽97歲的表舅做口述歷史,今天傍晚見面,我再次向他確認具體的進度。他說,每次訪談2個小時,至今已進行了20餘次。為了保險起見,他錄音和筆記兩線進行。我打趣地說,他作為業餘的歷史記錄者已經合格了,因為若不是有什麼使命感,這種非政治名人的訪談錄,的確吃力不討好,也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不過,我認為人過了六十歲,不必顧慮太多,不必在意別人的褒貶,在身體堪用的時候,盡快實現未竟的理想(寫作工程)。在我看來,他出版禁書研究和口述史以及耆老回憶錄,具有文化與出版的意義,並可促進台灣史的文本累積。按照年代順序來理解,他表舅當過小學教師歷經了日治時期和國民黨以及民進黨兩黨政黨輪替,這樣就有說不完的政治社會話題了。期盼下次與廖為民碰面時,他進行的寫作工程已超過我的預估,而且,把快思慢想快筆優雅的特點融合在一起了。(2023618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