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絕版書政治社會學 

 

對藏書家而言,能夠入手心儀已久的絕版書,一定是高興不已的,誇張地說,為延續白天的快樂之情,入睡後說什麼都要把它帶進夢中的搖籃裡,以保持絕版書現世的溫度。但對新聞媒介研究者來說,絕版書的身分與地位似乎剛好相反,你就不得不放下個人的喜怒哀樂,用歷史理性轉向公共領域來完成由個人向公眾視野的過渡。 

近藤健兒《絕版文庫万華鏡》(青弓社,2022年)一書(師友三國大介提供),以編年史的體例介紹日本戰前戰後至現今絕版的文庫本(口袋書),此書共分為三章,其中述及的絕版書多半為各國語種的日譯本,本國作家的作品僅占少數。從這角度來看,我們亦可將它視為「日譯本絕版書簡史」,通讀完畢的智識,雖然比不比專家,至少能夠掌握住簡史的概貌,也算是先讀為贏的策略。

 


其實,我還有另一個企圖有待完成。近藤健兒在書中提及了各個絕版書的旨趣與歷史背景,並談及變成絕版書的因果關係,也對各種不明因素的追問。基於這種書寫方法的啟發和刺激,我期待臺灣作家(正如前述,廖為民致力於臺灣黨外雜誌查禁的挖掘與整理)有這樣別具一格的自製書籍,也就是,在禁書史的角度探析絕版書之外,能夠從政治社會學的視點來綜述禁書年代中的絕版書。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兩個勝利:閱讀臺灣絕版書的簡史,如同獲得一種獨特的回顧,我們用它回顧前行者在臺灣的政治史和社會史留下的足跡。(2023611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