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杜思妥也夫斯基
十餘年前,為了鼓勵侄子多閱讀,培養堅韌耐性,我勸誘他讀完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給獎金1000元。對大人來說,1000元不多,但對一名當時只能向父母要錢,還未符合打工年齡資格的國中生,1000元的確是不菲的收入。這個僅屬於家族內的幸運,可以算是「親叔遞來的餡餅」的最新版本。我以為,侄子會在1000元面前全力配合,花上兩三個星期,將這部長篇小說讀完,豈料,侄子取走《罪與罰》三天了,卻把小說退還給我。他說,「阿叔,這小說難看死了我讀不去,1000元不要了。」經過二十分鐘對話,我整理和歸納出他的想法:有人付錢請你讀小說,當然是好事情,但該書讓你厭煩,實在讀不下去,最後仍要做出選舉,別為了迎合金錢的誘惑,而違背自己的意志。我對自由主義有些理解,所以,對於侄子拒讀的態度表示尊重理解。我心想,在這種情形下,你有更好的法術嗎?例如,拿起《罪與罰》這部小說,在他頭上繞個三圈,發出一長串語義不清的咒語,他就能由灰溜溜地拒讀,轉而勇敢愛上杜思妥也夫斯基嗎?
順著這個邏輯比較,我也有力之未逮的時候。我和所有愛好文學的人一樣,出於經典名著的崇拜心理,我曾經信誓旦旦要讀畢杜氏的長篇巨著《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罪與罰》、《白痴》、《少年》《群魔》等等,但這個自製的豪言壯語很快就消風了。至於為何出現這種結局,可歸納出幾個原因,良書現世好書成群結伴而來,我自然而然被它們吸引了,不知不覺間,我手上也擎起一盞歧途燈。這就是說,我原先熱讀的杜氏小說,沒有經過太多波折,就被我的喜新厭舊之手塞回到書架上了。1994年5月下旬,我到大阪旅遊逛逛書店,意外地發現了日文譯本《杜思妥也夫斯基傳》(村上香住子 譯,中公文庫,1988),當下,眼睛大為放光。多年以前,我讀過法國傳記作家亨利.特洛亞所寫的《巴爾扎克傳》,不知道他還撰寫厚達700多頁的杜氏評傳。彼時,我理所當然的領悟,遇見這部杜氏評傳應當是書神贈我的餡餅,祂希望我在旅途中仍然要吃點精神食糧,否則很容易養分不足,這樣就不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了。
時光流逝得真快。當年,我那個拒讀《罪與罰》的侄子,如今已成為大人,而且創業有成,他以自己的本事早已創造出超越1000元的產值(營業額)了。現在,我不可能故技重施,拋出所謂讀畢《罪與罰》特贈1000元的優惠方案了,況且,以他的聰明才智絕不可能接受,甚至還可能暗中嘲笑我:「阿叔,這是大數據的時代,詐騙手法都在推陳出新,你得快點跟上才行。」直白的說,我知道這招必定行不通,所以,主動改變了策略,長篇的不行來個短篇總沒問題吧。我說,書林刊行英文版《杜氏短篇小說集》,書中收錄了七部短篇小說,才322頁而已。最後,我甚至借用作家馮光遠的金句「短的比較有力」,來引誘侄子再次挑戰杜氏的小說。結果呢,這場交易還有改善的空間,侄子說:「阿叔,聽說今年的春茶(頂級高山烏龍茶)很棒,另日,到您店裡好好品評?」我說,「好,當然好。細細品茗很重要,怪人杜思妥也夫斯基那些長篇小說慢慢閱讀就行了。」(2023年1月6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