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朋友
我再次認為能作為詩人的朋友,是一種特別的幸運,一種福慧俱全的善緣。
昨日,我發了一篇短文----〈詩人的遺產〉,簡單講述朋友眼中的中原中也(1907-1937),其在讀書生活方面的軼聞。我寫作此文旨在鞕策自己,要更勤奮筆耕才是。晚間時分,我收到了詩人敏勇兄的電子郵件,他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在文中提及的對話者詩人大岡信出生於1931年,不可能出現在對談者回憶中的1928年,是否年代有誤?敏勇兄不愧是歷史系出身的詩人,他熟悉日本詩歌史的發展,寫過日本詩人的評析文章,立刻點出了我記述的錯誤。我趕緊重返原書查看,果真是我誤植了!原來我把小說家大岡昇平(1909-1988),誤植為詩人大岡信了,我真是誤把馮京當馬涼,而且硬讓那年僅只三歲的大岡信,提早現身開講詩歌的奧妙。為了彌補這個錯誤,我覺得有責任介紹他們之間的友誼。
去年(2018),我前往「神田古本書展」淘書,在三省堂樓下的書攤,幸運購得《中原中也詩人》一書。這本詩集品相極佳(2001年5月第41刷),售價480圓,有透明書衣包覆,我馬上取書付款,以免被同好者獵走。這部《中原中也詩集》,正是大岡昇平編選的,書後附有大岡昇平的導讀,這篇長文大約1萬2千字,非常詳細評介了中原中也的詩歌成就,以及他與同時代的詩人作家之間的互動,把它視為日本詩歌發展史的側面也不為過。大岡昇平是個傑出的小說家,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代表性的戰爭文學《野火》、《俘虜記》、《萊特戰記》等,已成為日本現代文學中探討戰爭與人性的主題。從年紀來看,大岡昇平比短命的中原中也小兩歲,算是同輩的文友,儘管他們面對不同的文學視野,在文學創作上有著共同交集,他們都以筆尖代替槍桿關注文學與詩歌之真善美。而這段文學之緣,最終堅持以具體成果出現在讀者的面前。這部詩集初版於1981年6月,距離大岡昇平回憶中原中也買書贈人的豪情之舉,恰巧經歷了53年,這超過半世紀的書緣和友誼,的確令人感動。
談到大岡昇平與中原中也的文學友誼,我想起了上個月底在紀州庵舉行的《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雙重構造的精神史》新書發表會。在席中,抱病初恙的敏勇兄講述了寫作此書的過程,讓與會者對此著作有充分的認識。這部書收錄了20篇論述台灣詩人的文章,出版前皆於《文訊》刊載。就論述的歷史取向而言,我和詩人何郡皆有同感,《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雙重構造的精神史》這部專著,已具備台灣現代詩發展史的架構了,以敏勇兄的才思筆力和勤奮之功,將來絕對足以實現《台灣現代詩史》的書寫成果。此外,我參與這場盛會收穫頗為豐富,詩人向陽對此這部著作的講評脈絡清皙,內容極為深刻,掌握詩人李敏勇的詩歌精神,尤其談到用什麼語言寫詩不是問題,進而談及撰寫台灣文學史的作者應具有歷史家(客觀性的史觀)風範的建言。更準確地說,他這席話讓我聽得感動不已,真想大聲鼓掌。這就是我在開篇時所談的,作為詩人的朋友是極佳幸運者的緣故。用我的解釋,詩人不媚俗的短短數語(真知灼見或者真誠激勵),就如一陣強大的清風,吹走目障者眼前的迷霧,為其朋友開闢出新的道路,這豈不是人生中的美妙詩篇呢?有此經驗的人,想必應該會贊同我的看法。但話說回來,反對此論也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有話直言,不要虛應故事。(2019年7月18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