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詩人的遺產

吉本隆明和小說家大岡昇平在題為〈詩歌就是一種動力〉的對談中,提到他們所認識的短命詩人中原中也。大岡昇平說,他於1928(昭和3認識中原中也,按照他的推測,那時候,中原中也應該讀過宮澤賢治的《春與修羅》,也可能是鐵桿粉絲。當時,在夜市裡有人攤設舊書攤,賣些過期雜誌和泛舊書刊,數量之多堆疊得像一座小山,而且售價低廉,每册只賣五錢。在大岡昇平的眼裡,中原中也出手極為豪邁,每次總要買個三、五冊,然後贈送一册給大岡昇平,其他的書册,他則一邊走著逢人即贈,直到贈完為止。其後,中原中也寫過文章介紹宮澤賢治,由文圃堂刊行初版《宮澤賢治全集》之際,在其月報(小册子)上,就有他的文章。

早些年前,大岡昇平還沒察覺中原中也與宮澤賢治有何文學方面的關係。後來,隨著他深入閱讀中原中也的作品,他愈發認為,宮澤賢治對其影響甚大,這從其寫詩的修辭和痕跡看得出來。大岡昇平略為舉例地說,像「神明在氣層底下捕魚」,這種奇特的詩句表現,顯然就出自宮澤賢治。換言之,中原中也以宮澤賢治的詩歌精神為榜樣,自主性地吸納和轉化,最後成為其詩歌世界的骨血,為自己完成了一種神聖的儀式,並從此自我賦權似地繼承著這位早逝的童話詩人的精神遺產。研究中原中也的相關資料指出,這位同樣早逝的詩人,於1927(昭和2)年的日記中,寫下五名詩人的姓名:岩野泡鳴、高橋新吉、佐藤春夫、三富朽葉和宮澤賢治。如果這可作為詩人之間的、內在情感的文學傳承,那麼我們不得不佩服這種以詩為志的精神。生活在物質匱乏的詩人,無論他們是壽終正寢或者英年早逝,他們比任何人都清醒自持,時時刻刻自發性地汲取和繼承先人前輩們的思想資源。依我看來,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尤為宣揚的非物質文明遺產,藉由讀詩和寫詩這種動力就能實現的,眾多有志之士何不趁早進行呢?(201971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