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從《女工哀史》到《奴隸》

在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系譜中,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和細井和喜藏的《女工哀史》,向來被視為是代表性的文學高峰,讀者透過這兩部作品,都能明確認識當時弱勢族群的勞動狀態,進言之,許多論者甚至認為,這亦是對於資方嚴重剝削勞工的控訴。正如和井和喜藏在《女工哀史》序言中說,他由於家庭變故,小學沒能畢業,即到紡織工廠當童工前後十五年。按這話語推斷,正是細井這些自出地獄般的體驗,使得他記述的勞工歷史現場,比理論派的作家的描繪來得強而有力。而這兩部作品展現的爆發力之大,必然招致官方的查禁處罰,小林多喜二被以「大不敬罪」遭到起訴,最後他卻沒能逃出憲兵刑求致死的命運。
數日前(10月16日),岩波書店重新出版細井和喜藏的自傳體小說《奴隸》,從精神史層面而言,可說是《女工哀史》的續篇。《奴隸》這部長篇小說,是在細井於28歲歿後出版的。小說的舞台為丹後的縐綢工廠和大阪,描寫一名少年自幼父母雙亡,為了生計到織布廠當學徒的艱辛歷程。這就是說,和井筆下的人物有自己的影子,又運用小說的體材,巧妙地透過這名少年(自己)的視角,觀察和呈現日本近代化的齒輪日夜高速運轉,眾多底層勞工為了微薄的薪資都得像飛蛾撲火般的捲了進去。而這種嚴峻的命題和選擇,就這樣冷酷地擺在少年的面前。每次回想起故鄉美麗的情景,不得不追問自己,他要往何處去,如何施展壯志?不過,這樣的苦惱對於少年的心理負荷,的確太沉重了。而我們作為讀者,同樣是無力施為的,但閱讀和理解淪為勞工奴隸的苦難過程,雖然無法對應於佛教「無畏施」的概念,我認為這可算是善行和功德。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