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神田村訪書
說到神保町古舊書店街買書,論者多半要提及鹿島茂教授。首先,他是文化界的名人,經常發表文章和出版書籍,知名度相對高於其他的淘書家,所以我以他的購書經驗作為參考比較。畢竟,從任何角度來看,這是與書為伴的好事情,值得宣揚和鼓勵。
鹿島茂是個幽默的人,他將神田附近林立的古書店,稱呼為「神田村」,而他在那個地方生活(淘書),就是這共同體的居民,他所寫的訪書觀察,以及報知此地的現況,就如同與朋友通信一樣。我們這樣理解的話,《神田村通信》這本書,即是如書腰文案所言,這是他寫給神保町書店街的情書。我好奇的是,他在書中開篇所寫的動機,為何非住在書店街不可,又為何在此地設立工作室(書庫)?按照鹿島茂的說法,因為他是職業的書評家,必須廣為涉獵群書,才知道古書與新書的現況,以便明確掌握內容來撰寫書評。我的看法是,這樣尋書寫作可避免落入言不及義的困境。細心認真的讀者或許可以發現,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籍的解說(導讀),有時候撰者東拉西扯,空話套著空話,連篇抓不到重點,正是因為不諳資料,沒有融會貫通所致。
他指出,他知道現代網路發達購書極為便利,透過這種方式,可以省下訪書的時間。不過,他無論如何就是想親歷書店的現場,這樣他可探知古舊書的今昔,同時也能掌握新書的動向。以我的經驗來看,他的考量很有道理,符合主客觀的普遍原理。幾乎所有到神田村的淘書者,除了要計算時間成本之外,還必須考量交通和搬運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不大,但卻足以令腿力漸衰的書蟲們不容迴避。試想,如果在沒有手推車的情況下,哪天你正好走運,遇到好書接連現身,到了書冊成堆的程度,而你不住在附近,你光是又提又拿的,要乘上電車返回住處,絕對讓你傷透腦筋了。
相較之下,作為到神田村的訪書者,我認為鹿島茂教授的條件比我好過一千倍。他在大學教書有固定收入,有些書籍未必都需購入時,他可到大學或公立圖書館借閱。我覺得他淘書閱書之勤快,應該是自我期許高於工作的需求。因此,在此條件之下,選書動機及其範圍自然有所不同了。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源,只好發揮著勇闖叢林的冒險精神,盡可能深入每家舊書店。我相信每次探訪,都會有嶄新的收穫,而且勤奮尋書總會給自己交上好運道。事實上,我內心很清楚,要使寫作內容不重複不炒冷飯,盡量蒐集所需的書籍文本,然後願意辛勤地閱讀思考才是上上之策。我向來抱持這樣的想法,情況允許的話,我喜歡到鹿島茂禮讚的神田村巡視,腳力更強的時候,我還想到東京都內的古舊書店查訪(書籍)戶口。我把這純屬個人的行為,視為是訪書的重要儀式,雖然看來它未必是神聖的,但於我而言卻極富意義,因為S它使我樂此不疲。在此,我透露一點小祕密:我的寫作題材和書名,其實多半是在訪書的過程中形成的。這並非我視力老化所致,我看見它們用具體的形象向我走來,明確地指引著我該怎麼做,例如我應該閱讀哪些書籍並與之有機的結合起來,寫出有嚴整有序的文章。我想了想,若有成果的話,這些都要歸功於它們給我的啟發,說它是良善的教誨也並無不可。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