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回憶渥美清----《拝啓 渥美清樣》

看過《男人真命苦》的觀眾,多半見識過渥美清(1928-1966)的演技,車寅次郎這位甘草人物,在他深刻生動的詮釋下,成為這系列喜劇電影作品的靈魂人物,並成功突顯了日本底層男兒的真性情。我是個電影的門外漢,但是對於渥美清成名過程仍然充滿好奇:是什麼因素促成他的演藝成就的?在我尚未閱讀其經歷的文本之前,我只能自以為是的猜想著他的明星光環。不過,猜想終究止於猜想,不及閱讀相關文本來得踏實。

無意間,我找到《拝啓 渥美清樣》這本小書,及時地為我提供了某些解答。渥美清生出於東京上野,原名田所康雄,出身於貧窮家庭,渥美清是他的藝名,1946年,他在新派戲劇團裡,當過拉幕布的差事,他真正初次登上舞台表演,是在大宮日活館裡,演出劇目《阿部定一代記》中的小角色。其後,他進入中央大學商學部就讀不久,卻又轉念想當船員而辦理退學,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他跑船的夢想因而作罷。儘管情況如此,他後來經由朋友介紹,到小劇場當喜劇演員四處公演,他猶然是默默無聞的演員。1951年,他來到淺草鬧區的脫衣舞劇院「百萬弗劇場」擔任喜劇演員。兩年後,他正式成為「法蘭西劇團」的演員。那個時期,劇作家井上廈亦參與該劇團的創作活動。從1956年至1968年,渥美清的演藝事業逐漸上升,到了1969年,他與劇作家和電影導演山田洋次合作,擔綱演出《男人真命苦》的主角,從此開始聲名鵲起,成為日本人敬重的喜劇泰斗。


關於渥美清從無名之輩到走紅的歷程,日本維基百科都得找到相關背景資料。然而,這本題為《拝啓 渥美清樣》的書,記述著同學和朋友們對他的回憶,亦即網路資訊沒有收錄的。在這多篇的文章中,渥美清的小學同學田伏昭二的回想,很值得介紹,因為他們的酬應中,提及1983年左右到臺灣的事情。田伏說,渥美清是個重視情義的人,他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仍然不忘初衷,與同學和故友交誼,一次,甚至招待十二名小學同學至箱根一宿旅遊。渥美清是個風趣的人,那個時期他知道同學田伏在臺灣的某工廠裡擔任技術顧問,因此,他當面要求田伏做出回報,希望田伏帶他到臺灣的工廠參觀,順便旅行增加見聞。在日本人讀來,這段記述也許並不奇特,但是我作為臺灣的國民知道渥美清來過臺灣的往事,內心還是充滿喜悅的。我覺得,這種在名利之外的情感聯結,應該比其明星的成名事蹟,更值得用文字銘記它的存在。因為渥美清的臺灣之行,以及他的旅途見聞、對於當時臺灣風土民情的觀察,這很可能細緻地融入演技裡,別人看不出來,而渥美清應該了然於胸。直到現在,不管地球又轉了幾圈,我依然相信,渥美清絕對這種高超的本領。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