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1)
1870(明治3)年,42歲的通俗作家假名垣魯文(1829-1894),因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住在淺草的寢釋迦堂附近的大雜院裡。身為一名通俗小說作家,儘管他以江戶時代的娛樂為寫作題材,但依然受到時代因素的制約。恰切地說,明治3年,正值明治政府掃除全國所有反對勢力,進入政權相對穩定的第三年。對從江戶晚期過渡到維新時代的假名垣魯文而言,他不斷的思考,今後要寫作什麼題材,要如何維持生計,應該找點新奇的創意,抑或取得可供模仿和參考的藍本,這個想法如繩索纏繞,並催促他付出行動來,因此,他幾乎每日到街上的書店裡翻找。
所謂心誠則靈,眷顧的書神向他微笑了。此時,假名垣魯文找到了福澤諭吉的《遊遍世界》一書,這本書於前年出版的,他為此大喜過望,就需要這樣的書籍,充作寫作題材的動力。另外,他又購入同為福澤諭吉的著作《西洋概略》、《西洋旅遊指南》、《西洋食衣住簡介》等書。他之所以購下這些書籍,在於將以此為摹寫的底本,開始撰寫模仿類似十返舍一九(1765-1831)的《東海道徒步旅行記》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經模仿前者寫過《參訪富士山笑談》、《荏土徒步旅行》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初篇,是他於明治3年9月完成的,委請朋友落合芳機為書挿畫。他在《航海萬國西洋徒步旅行記》卷頭的「凡例」中,這樣寫道:「(滑稽體遊記)始祖十返舍一九於享和二年春刊印之《東海道徒步旅行記》廣為傳世,倏忽已六十九年。(中略)吾以寫作通俗小說博取訕笑,以此糊口維生,蒐集稗史引來各方嘲諷,然仍需為五斗米折腰。吾深知讀者趨奇騖新而未止,因而創造彌次北八第三代孫到外國遊歷之趣聞(中略)。近來,吾輩文盲者眾,不讀通俗之外,而欲學知外邦之事,然於文物典盛之近代,諸如福澤先生等洋學先進,若著述翻譯書籍更豐,吾人必能依其階梯登升高位……」
假名垣魯文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了兩個與十返舍一九同名的人物,他們相當於十返舍一九所創造的彌次郎兵衛和北利喜多八的孫子,而且將他們安排住在橫濱的辨天街的「大雜院」裡,以經營「西洋廉價品」維生。然而,他們將店面的生意交由妻子掌管,自己則到外面兜賣,賺取些許仲介費,才勉強維持生活。這二人不求上進,過慣了遊蕩的日子,很害怕妻子管束。儘管如此,故事為這二人安排找到了出路。也就是,他們作為富商大腹屋廣藏的隨從,跟隨老闆乘船跨海前往英國的首都倫敦參加了大型博覽會。他把船隻經過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典、瑞士等旅途風光,或多或少寫進作品當中,但是這部《西洋徒步旅行記》有其很大的敗筆。那就是在故事當中,他們二人的胡鬧和滑稽搞笑,顯然與「徒步旅行」中應有的實境氛圍不符,在描寫外國風光方面,或以小說的結構來看,都寫得很粗糙,而且看得出來,這幾乎是他邊寫構思的結果。因此,有評論家毫不客氣地批評,道,「這部通俗小說,與其說是福澤諭吉的《遊遍世界》一書的翻版,毋寧說是剽竊來的偽作。(待續-2)
標籤: 日本文學評論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