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紙張致敬的年代(2)
說到印刷用紙,在此我們不得不借助造紙廠與社會記者的報導調查,因為他們見證過時代的現場,紀錄過那段激盪的社會縮影,我們才有機會感受到身歷其境般的真實。1946年,正是日本出版業最刻骨銘心的「丸炭丸木」的時代。據日本官方統計,過去一年之間,整體出版業的用紙分配為2200萬噸,但實際尚缺800萬噸紙張,這個缺額弄得出版社雞飛狗跳的緊張。或許,這是所有社會秩序尚未穩定時期的現象,民間企業需要穩定的物料供應來維持經濟體的命脈,但此願望卻得不到滿足,最終只好冒險地跨向法律的紅線了。按理說,要購買紙張需要資金,這尚在可理解和解決的範圍。然而,在那氣氛混亂而特殊的戰後,就算出版社花錢向造紙廠購紙,事情未必就能談妥。由於當時物資匱缺的效應太大,將來的前景又混沌未明,這使得造紙廠做出類似自保的貿易手段。他們向出版業者說:「你們想要獲得敞廠的紙張,就拿原木或木炭來換吧……」也就是說,造紙廠所收取的原木材料,尚可打成紙漿使用。但實際的情況是,你送去1萬石的木材,紙廠頂多將抄付該總量的20%的紙張給你。儘管如此,這種做法對出版業仍然樂於接受。
在這樣需紙恐急的風潮中,自然而然引發出了轟動社會的新聞事件。據萱原宏一:《昭和動乱期を語る一流雑誌記者の証言》(1982、經濟往來社)一書指出,當時,講談社的營業部經理到黑市購入了總共大約二、三億圓的紙張,送到著名紙業王子製紙位於中津川的廠區抄紙。兩造交易正盛的時期,王子製紙的森林部經理背著背包到講談社收款,光是十圓紙鈔就多達30萬和50萬圓。至於,沒有這種本領的外行人,就得退回到物物交換的老規則裡,處於相對被動受困的位置。當然,為了買進所亟需的紙張,他們亦施出暗渡陳倉的策略,捧著鈔票直奔王子製紙的森林部,請求該部經理,為他們代買木材或木炭。其實,這種便宜購紙者的方法是違法行為,但是日本的商工省,則採取默許態度。
其後,這樣的事情傳揚出去,有人向報紙投書舉發,引起GHQ(聯軍總司令部)方面的高度注意,下令要嚴加查辦,這項看似合法性的「原木.木炭」的易貨貿易,因而正式受到禁止,走入了歷史檔案室裡。那時候,萱原負責採訪講談社購紙的動向,非常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不料,在那以後,講談社違法購紙的交易,遭到具名檢舉,他因為報導這件新聞,被傳喚到東京地檢作證。但這風波並未止息,情況嚴重到地檢署出動特偵組抓人究辦,一名王子製紙的科長遭到逮捕,兩名講談社營業部的經理受到株連獲罪,他們都被關押在小菅監獄,熬過好幾年的刑期。嚴格說來,在那樣的年代,政府規範非法物資和合法物資的取得,其界限是模糊不明的。因此,我們若以現今的視點,來看待其時東京地檢署發動特偵組掃蕩非法購紙印書業者的作為,依然要感到萬分驚愕和不可思議。
而對出版業的編輯而言,上述的辦法行不通,仍然要想方設法,弄到紙張不可。新評論社社長美作太郎回憶說,他們為了找到可用的紙張,往往疲累到兩隻眼睛布滿了血絲。例如,像仙花紙(再生紙)這種用來包覆烤甘藷的粗紙,他們同樣視為寶物樂於接收,用來補足用紙之需。畢竟,這些再生紙用途很大,可用來印製雜誌或者書籍。後來,在戰爭期間由軍部控制統籌分配用紙的委員會,在二戰後重新改組,隸屬於以美國為首的占領軍當局的CIE(民間情報教育局)的管轄。
標籤: 日本文學評論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