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向紙張致敬的年代(1

在景氣好轉的年代,台灣的出版業只怕編選不出暢銷書,卻不擔憂紙張的來源,就算後來紙廠偶爾傳來通知,為了因應什麼原由而調漲紙張價格等等,仍然沒能擊退出版社的出版職志。然而,我們若換個時空來看待這件事情,卻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以二戰後的日本出版業為例,他們面臨的處境是極為嚴竣的,每個出版同業幾乎無不為紙張匱乏的問題大傷腦筋。

1968年時期擔任「文藝春秋」社長的池島信平指出,19465月,該社推出《文藝春秋》復刊第1期,一年之後,《オール読物》也重新復刊。這雜誌復刊時期,正值「粕取雜誌」(按:與反體制文化相關的著重刊載色情、獵奇、荒誕等流行時尚的雜誌)的年代,他到熟識的印刷廠接洽印書事宜,但廠內幾個資深的印刷師傅,由於早已受到同業提拱的好酒和女人的照顧,於是直接向他表明,《文春周刊》並非出版社,所以無法給予印刷。後來,幸好有個做凸版印刷的印刷廠,協助印刷復刊第1期。在那個時期,出版社印刷書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必須遵照政府規定的配給份額。不僅如此,政府推動配給制度的宗旨,以提振日本的國民士氣為優先。簡言之,凡是所謂的進步的正面思想的雜誌,符合這個理想性的雜誌刊物,可以分得更多紙張的配額。例如,《世界》雜誌得到三分配額,那麼《中央公論》只能得到二分配額,而《文春周刊》只能敬陪末座了。

當然,任何出版社或雜誌社,都可以用公定價格購入印書的紙張,若還不夠使用,就不得不向黑市搜購紙張了。在購紙的過程中,還會遭遇到許多困難。池島信平說,彼時,有在日朝鮮人向報紙買進紙張,然後把它們裝上貨車,載往板橋的印刷廠。當時,政府對於辦報相對來得寬容,因此居住日本的外國人,都可以提出申請購買紙張。不過,這些紙張卻很少用來印刷報紙,最終便不斷地流向黑市了。也就是說,雜誌社必須先到黑市購入紙張,然後送往印刷廠加工。據他回想那時的情景,經常看見載著紙張的貨車往巢鴨方向的荒原急駛而去。而負責押陣運紙的他,一想到坐在屁股下的紙張正要為他們文春周刊所用時,心情無比快活。


然而,將這些辛苦購入的紙張,安全地運到印刷廠,還不能算是大功告成。因為這些圓筒狀的新聞用紙,尺寸很大必須裁掉凸出的邊緣。這是個費力麻煩的工作。偏偏這東西非常硬。他得找來有經驗的樵夫,請他用鋸子把成捲的筒紙鋸斷。在此,這又衍生一個新的問題來。樵夫若全數鋸掉這些邊紙,自然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加速飢餓的速度。到了這個緊要關頭,樵夫就會向他索求每日給予幾五合白米。對於這樣的要求,他當然不能拒絕,而是立刻到黑市購米,炊煮後供其享用。總而言之,他們得費盡各種艱辛苦勞,才終於把雜誌版型交付給輪轉機印刷。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