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來自廣島長崎的思考:さだまさし

 




忙了一整天,晚上終於有時間看點閒書,看看NHK世界台節目。巧合的是,11點左右,我剛好看到「夏 長崎から2025 さだまさし」重播演唱會。根據資料顯示這場戶外音樂會是現年73歲的名歌手さだまさし於86日晚上在他的家鄉長崎舉辦的。直到2006年,這場音樂會已舉辦了20年,目的是在廣島遭受原子彈轟炸當天,從長崎向廣島傳送溫馨的歌聲。今年(2025)是戰後80週年,主唱者さだ(佐田)決定在19年後重新啟動這個舞台,諸多名人和歌(今井美樹、河井勇人、グレープ、湘南乃風、笑福亭鶴瓶、スガシカオ、立川談春、南こうせつ)都參與了這次盛會,並獻上了他們美好的歌聲。 



看完了這場演唱會,我有幾點小感想。

さだまさし是個極具魅力的人,亦是全才型的歌手。他口才便給、風趣幽默、歌唱得好、作詞、譜曲、彈吉他、拉小提琴,臨場應變自如,小說寫得細膩精妙,他的小說《解夏》,小說場景正是出自他的家鄉長崎(這部小說我200412月在台北紀伊國屋購入),那時我還看過由此小說拍製的電影。

 

民歌的力量。我發現他的歌唱尤為觸動聽眾的感情。口語化的歌詞平易近人,也就是,有一種溫暖和現實感。這是大眾流行音樂重要的元素。我認為,這種表現方式值得以純文學自豪的創作者借鑑和學習。說得更直白,不能與觀眾(讀者)與之共鳴的文本,等於沒有影響力,只能黯然滑入孤芳自賞的嗟嘆。最後,最關鍵和最重要的是,創作者嚴正和不斷思索的歷史感。正如佐田婉轉表達的那樣:日本人對八月的印象,多半停留在86日(廣島)、89日(長崎),以及815日終戰紀念日。過了這三個日子,人們就它們的記憶就「風化」(淡忘)了,想來是令人悲傷的事。

 

如今受此浩劫的受難者們年紀越來越大了,他(佐田)也是徒增年歲之人,不過,他鼓勵大家儘量思考人類面對核武器這一嚴肅的課題。我認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現今的日本年輕人對於父祖輩的苦難,他們更關心自身當下面臨的困境。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事。所以,在我看來,佐田很有智慧和心胸闊達,他運用自己的音樂才華和溫暖的歌聲傳送給所有已在關注的或暫時忘卻的人。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持續散發美與善的歌聲,一定可以滲入聽眾的心底,如青苔植入石頭上那樣。2025823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