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自己的絕望自己拯救(1):村上一郎

 

在此,我們幾乎可以舉出一個普遍的共識:任何時代和社會裡都有絕望的人。他們每日與絕望相互凝視相互憎恨,卻無意和決心找出解決之策,任憑這種負面情緒在心底生根發芽。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進而把絕望的情緒推到最高點。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心理灰暗的絕望者採取了更激烈的手段,以自殺結束生命來延續自己的遺志。以四方田犬彥、福間健二編《19682)文学》(筑摩書房,2018-3)一書為例,可以看見至少三起因自身壯志未酬的不幸案例。

 


日本文藝評論家、小說家村上一郎(1920-1975)就是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於東京一個基督教家庭,在栃木県宇都宮市成長和接受教育,自舊制宇都宮中学校(現栃木県立宇都宮高等学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商科大学(現・一橋大学)予科就讀,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亞當.斯密著稱的高島善哉研究室指導下學習,可以說,這個學習背景對於他日後的思想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其思想論述和批判意識都源於這個基盤的啟蒙與培育。1943年,他大學畢業後,曾當過海軍短期現役軍官,擔任主計大尉直到二戰結束。二戰後,他進入三菱化成上班,但不久就辭去了工作。後來,他拜小說家久保榮(1900-1958)為師,在其門下精進小說和評論技藝。然而,久保榮於1958年因憂鬱症加劇,住進了順天堂醫院治療,卻於住院期間自縊身亡。

 


就此心理衝擊來說,老師久保榮的自殺陰影,似乎成了一種強大的暗示,悄然覆蓋住村上一郎對於死亡的潛意識裡。在那以後,他暫時回到了思想論述的領域裡工作。經由大學老師高島善哉的介紹,他加入日本評論社編輯部,但因為《日本評論》上的一系列文章違反了聯合國最高總司令部的新聞法規(出版審查制度),他便離開了日本評論社。此後,他專注於寫作。或許所謂的同道中人自有共鳴之處。他讀到具有強烈共產主義思想色彩的普羅小說家中野重治(1902-1979)一篇文章,大受感動激情四射,因而加入了日本共產黨,不過,隨著後來對日共的政治意識型態日漸加深而幻滅又退黨了。必須說,在那個年代裡因激情和為弱勢發聲入黨的,其後因了解而憣然退黨的作家,並不只村上一郎一人,三崎豐子、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作家,都經歷過這樣激蕩的政治思想歷程,後世的評論家對此不應苛責。

 


研究資料指出,1956村上一郎加入年同為一橋大學(商學部)出身的文藝評論家桶谷秀昭(1932-2025)主編的同仁雜誌《典型》,參與編輯事務和撰寫評論。1961年起,他與吉本隆明和谷川雁等人一同編輯《試行》雜誌。到了1964年,他出版了個人雜誌《無名鬼》。在往後的期間,他的政治思想論述逐漸深入,自然要做出階段性的總結。1970年,他的《論北一輝》問世,三島由紀夫給予高度的評價。說得具體些,村上一郎和三島由紀夫看待「二二六事件」的態度大致相同。然而,三島偏重於「二二六事件」中叛變軍官所表現的忠誠赤膽之心與至高精神而感動,村上則更加肯定二二六事件中的軍官們(愛國)理想。換句話說,三島是假設二二六事件會以失敗而滅亡的,而他則認為,如果二二六事件成功,歷史將會就此改變。

 


基於這樣的文學友誼 ,三島死前(1970年)最後發出的兩封信,其中一封就是寫給村上一郎的。從常理來看,收到三島信件的村上一郎,其心理想必是蒙上厚重不安的烏雲。翌年,村上一郎寫了33首俳句:〈悼歌のための草稿----三島由紀夫氏の霊に告ぐるとて〉(刊於《現代詩手帖》19711月號),以哀悼三島由紀夫四年後的1975年,慘烈的事件發生了。村上一郎在武藏野市的家中用日本刀割開頸動脈自殺身亡,終年54歲。這個消息傳出之後,日本思想界大為震動,與村上一郎的思想立場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想史家丸山真男(1914-1996)就寫信吊唁村上,這封信後來發表在《磁場》上(臨時増刊村上一郎追悼特集号)。讀到這裡,或許讀者要發出疑問,置身在絕望圍合夾擊的時代裡,才氣煥發的村上一郎竟是用這激進的手段來拯救自己的絕望嗎?(202586日)

 

 

 

延伸閱讀:

村上一郎《浪曼者の魂魄 村上一郎評論集》(冬樹社,1969

村上一郎《北一輝論》(三一書房,1970;其後由角川文庫)

村上一郎《岩波茂雄と出版文化:近代日本の教養主義(講談社学術文庫,2013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