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長銷書的履歷:大眾文化的創造

 

有朋友說,我近年來較少記述到日本古書店的見聞,似乎著重於讀書的感悟,什麼因素使我的心境為之改變?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需要我來補充說明。的確,我家裡有許多日文古舊書,大概20年內不可能全部讀完的。儘管如此,我的購書行動仍未停止,只是更精挑細選罷了:不是我研究或寫作需要的書籍,就不買了(哪怕書價便宜)。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正常的人,看到堆書成山冒出裊裊青煙,只會讓自己陡增壓力。其次,依照我個人經驗,長年買書讀書到某個階段,腦容量就會自行更新,強迫你完成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我記得多年前曾提到購買《大眾文化の創造:講座.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4》(研究社,1973)一書的動機。現在,我之所以重提舊書,目的就是要佐證大眾文化的創造何以重要。2000年左右,我來到札幌的古書店,以2000日圓購入(該書定價1300日圓)。的確,在我未仔細翻讀之前,覺得書價偏高了些,該書距離出版已27年,它應有足夠的實力才敢定出這樣的售價。果不其然,該書內容完成符合了我的閱讀與寫作需求。或許,還可以這麼說,該書有通識人性的本領,它在相隔了27年以後,一直站在古書店的書架上,聽著門外的漫天大雪的飛揚之聲,就為了等待我這個南方旅人的到訪。而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確有先見之明,我每次閱讀該書的篇章,立刻就能得到靈感和觸發寫作的新面向。

 

還是一句老話,作家與其妄想暢銷書的金色閃電精準地打在自己的頭上,不如花工夫寫作可讀性的長銷書。因為沒有被閱讀的書,雖然沒有被惡劣詛咒,但在本質上是不幸的,所以我們需要大眾的閱讀與傳播,這樣一來,關於大眾文化(讀物)的創造就成了作家的首要課題了。(20254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