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通向日本文化的小徑:司馬遼太郎《近江散步 奈良散步》
我相信,每個人學習日本語的經驗與過程,應該是獨特而無法取代的。有些學習者的目的很明確,用流暢的日語會話與日本人交流,那就算大願成就了。此外,還一種奇特的日本語文行家,他們致力於解構日語深奧文法之謎,把複雜多變的助詞上升到言語哲學的高度,不攀登頂點絕不罷休,不淺顯易懂為學習解惑,便會自責不力。對於這樣的研究者和教育家,我向來是深感佩服的。那麼,我對於日本語(教學和翻譯)又是採取何種路徑和態度呢?坦白講,我一時也說上來。真要說的話,我只能說點奇妙的個人體驗。當我進修到某個階段,有點類似登山者來到山腳下的感覺,一種強烈的內在需求就迸現了:我不能止步於讀懂日本現代文學卻自我感覺良好,應該可以沿著日語文脈的路標深入日本文化的核心。
我認為這的確是一種好方法,一種飛躍性的觀點,一種由語言轉向文化史的契機。當我如此心之繫念的時候,現世的奇蹟發生了。我在司馬遼太郎的《近江散步 奈良散步》隨筆集中,發現了炯然的光束。這篇6500字隨筆寫得極好,有濃厚的歷史地理色彩,最重要的是,他藉由近江紀行的遊歷,揭示了淨土真宗信徒進行商業往來,其應對和用語如何影響了現代日本語的表現。對我而言,這種直入文化史核心的紀行隨筆,比我讀日本文化史通論(概論)來得驚豔。在此,我摘譯其中幾段文字以證明我耳目一新的喜悅:
「……近江(滋賀)人的優雅值得稱道。說到近江,就得提及近江教徒了,這體現著當地人的精神內涵。這裡有許多淨土真宗的寺院,每個村子裡的房屋很特別,都圍繞淨土真宗寺院獨特的大屋頂而建,如圍繞著一座聖殿。這裡的寺院自古就由50戶左右的教徒維護,寺院的禮儀、法會上的交流、教義中主張的「純他力」思想都讓近江人的言行身段變得極為優雅。
在日語語法中,有「させて頂きます(請讓我做什麼)」這樣一種奇特的用法,這一用法出自上方(京都及其附近的地方。亦指京都、大阪地方和廣闊的近畿地方)。最近東京也加入這用法,對標準日語也產生了影響?例如,「それでは帰らせて頂きます(那麼請讓我先回去吧)」、「あすとりに来させて頂きます(請讓我明天來取=我明天來取)」、「そういうわけで、御社に受験させて頂きます(所以請讓我到貴公司應試)」、「はい、おかげ様で、元気に暮らさせて頂いております(托您的福,讓我生活得還不錯=我生活得還不錯)」等說法。
這種語法來源於淨土真宗(包括真宗、教徒和本願寺)式的教義,其他流派在思想上或措辭上都沒有類似的內容。在淨土真宗的教義裡,一切都是由阿彌陀佛,即「他力」所賜予的,「阿彌陀佛讓我每日三餐(溫飽),讓我的一家人無病無災,有時讓我去寺院裡聆聽本山(總寺院)法師講經,中途有事讓我先回去了,晚上讓我九點睡覺等,這種語法就是在「純他力」的思想下形成的。由此,又形成了受人恩惠的觀念,這種觀念產生了諸如「地下鉄で虎ノ門までゆかせて頂きました(托您的福,讓我坐地鐵去了虎ノ門=我坐地鐵到虎門車站)」這樣的語法。事實上,我坐地鐵雖然沒有花對方的錢,就要說「頂きました」承蒙您的關照,我才能做什麼,這些都是出於對「他力」的信仰。現在,這種信仰已經不存在了,僅只是日語中的一種語法表達了。
以前,近江商人的特色之處就在於他們是淨土真宗教徒。到京都、大坂(大阪)或江戶經商的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用教徒特有的語言和顧客說話,例如,「かしこまりました。それではあすの三時にお届けさせて頂きます。(好的,那麼請讓我明天三點給您送貨=我明天三點給您送貨)」等。依我看,這種語法應該是從日本昭和時期開始傳入東京的,因為日本明治時期的文學作品並沒有出現過。」(11-12)
對我而言,讀畢司馬遼太郎這篇歷史文化隨筆,有滿滿的驚喜和新發現(聯結),如同完成了一趟現代日本語的探索之旅。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遼太郎的「街道をゆく」系列,不是簡單的歷史遊記,它有語言歷史的探源,有歷史與大眾生活的文化交織,更關鍵的是,多讀這類的隨筆文章,讀者會開始愛上既近且遠的歷史,為歷史遊記深深著迷,從此變成珍愛歷史的人。(2025年3月31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